![]() ![]() ![]() ?先說紫蘇葉,它可生食、做湯,具有特異濃郁的芳香,又帶點辛味,深受廣大朋友們的喜愛!我認為,紫蘇與榴蓮還有香菜比較像,喜歡的人喜歡的不得了,不喜歡的人討厭的不得了,涼拌在食材上放上幾片紫蘇嫩葉點綴,增加食材的色、香、味。它呈闊卵形或圓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綠色或紫色,適合在陽臺種植,觀賞食療價值俱佳。作為藥用可以解表散寒、行氣和胃?!渡褶r本草經》記載紫蘇葉“氣味辛微溫無毒,主下氣,殺谷,除飲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惡氣”。清代《本草正義》記載紫蘇芳香氣烈“外開皮毛,泄肺氣而通腠理;上則通鼻塞,清頭目,為風寒外感靈藥”。《隨息居飲食譜》言其“下氣,安胎,活血定痛,和中開胃,止嗽消痰,化食,散風寒”。紫蘇葉常被用于治療風寒感冒、咳嗽、妊娠嘔吐等病癥。但是由于紫蘇葉發汗解表散寒的力度比較緩和,所以,對于風寒感冒癥狀較明顯的患者,就需要與生姜、藿香等其他解表藥配伍使用。紫蘇是個發散的藥,可以散寒,行氣和胃,解魚蝦之毒。所以廣東人煮魚會放點紫蘇下去,而壽司下面放的也是紫蘇葉,這就是紫蘇能解魚蝦之毒的作用。對于風寒感冒,弄點紫蘇煮水,或者吃粥時放點,就可以發汗解表,這樣鼻塞就通了。它能行氣健脾,很香,所以遇到胸悶、嘔惡等氣滯表現,弄點來吃,就會感覺舒服很多,這就是它的行氣作用。有不少人在夏季喜歡用紫蘇炒雞蛋吃,對于天天在空調房的話,吃了后感覺特別舒適,也許這就是它的散寒護胃作用。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span>中秋國慶時節吃螃蟹的習俗由來已久,此時螃蟹黃滿膏肥,是最佳的品嘗時機?,F代醫學認為,螃蟹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價值也不可忽視。但螃蟹性寒,寒則傷陽,所以建議吃螃蟹一次不能吃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弱的人更應注意,過食則容易導致陽虛體質加重。若吃螃蟹太多而陽氣受損,當如何補救呢?《驗方新編》 有謂:“紫蘇,煎濃汁,冷服一二碗即解?!?/span>我的理解是,紫蘇性溫,能中和螃蟹之寒,建議在烹飪螃蟹時,無論是蒸是煮還是煎炸,都加入些紫蘇葉,能幫助去除其寒性,也可防蟹毒。 ?再說紫蘇梗!它味辛、甘,性微溫,具有寬胸利嗝、安胎止嘔、理氣的作用,特別適合胸悶、脘腹氣滯的人群。明代醫學家賈所學評價紫蘇梗“能使郁滯上下宣行,凡順氣諸品惟此純良”,可謂一語中的;而清代醫學家嚴西亭將紫蘇梗的作用歸納為八類,即“疏肝,利肺,理氣,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更是獨具慧眼。經常胃脹、腹脹,打個嗝或者放個屁后感覺就有所緩解的人往往是氣滯,就可以常用紫蘇梗泡水當茶頻服來調理。如果胃脘脹悶、不思飲食,也可以將紫蘇梗與陳皮、茯苓、雞內金等一同調配藥膳食用。蘇葉及蘇梗均取材自紫蘇,一為葉,一為莖,二者皆辛溫行散,歸肺、脾經。葉輕入肺,能發散風寒,宣肺止咳;梗入脾胃,善于行氣和中,理氣安胎。故為風寒咳嗽、脾胃氣滯所常用。一般認為發汗解表,蘇葉較佳;行氣寬中,蘇梗較宜。中醫在治療胃虛痞滿時常二者同用,取蘇葉輕靈發散,蘇梗理氣寬中,二者相合,使脾胃氣機得暢。 最后說紫蘇子!紫蘇子是紫蘇的成熟果實,其味辛、性溫,具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用于老人痰多氣逆咳喘便秘最為合適。中藥里面“諸子皆降,蒼耳獨升”。大部分果實種子類藥物的藥性皆以降為主,紫蘇子也不例外,擅長降肺氣,化痰邪,通過肅降肺氣,達到降逆止咳的效果。另“肺與大腸相表里”,紫蘇子宣降肺氣,也能幫助大腸下泄“污濁”。尤其是針對痰壅氣逆者,療效很好。如果是咳嗽痰多、久咳痰喘的患者,可以將紫蘇子與杏仁、陳皮等一同調配藥膳食用。如果是腸燥便秘,或是老年人習慣性便秘,可以用紫蘇子與杏仁、火麻仁等一同搭配使用,如紫蘇麻仁粥。用治痰壅氣逆,咳嗽氣喘,痰多胸痞,甚則不能平臥之證,常配白芥子、萊菔子,如著名化痰名方“三子養親湯”。若上盛下虛之久咳痰喘,則配肉桂、當歸、厚樸等溫腎化痰下氣之品,如《和劑局方》蘇子降氣湯。文末補充一下:作為中藥飲片,紫蘇子有生用及炒制的區別!一般來講,生品多用于腸燥便秘,尤宜喘咳而兼便秘者;炒制后辛散之性緩和,溫肺降氣力強,多用于喘咳。而且,一般都建議搗碎入藥,以增強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