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怎么發私信? 關注“中醫骨科筆記”頭條號——點擊我的頭像——右上角有“發私信”功能 紫蘇 【性用概要】 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皺紫蘇、尖紫蘇的莖葉。其莖稱為蘇梗,其葉稱為蘇葉。其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有散寒解表,理氣和中安胎之功。以其性味辛溫。芳香氣烈,能開腠理,散寒邪,宣肺氣,通鼻竅。故常用于外感風寒所致的惡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稀等癥。因其善行滯氣、寬胸腸、理脾胃,行而不破,溫而不燥,故常用于痰氣郁結所致的梅核氣,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腹脹及氣機不利所致的胎動不安證。對外感風寒兼咳嗽、嘔吐惡心者,最為合適。蘇葉長于發表散寒,蘇梗長于理氣安胎,故解表宜用蘇葉,理氣宜用蘇梗。用法:水煎服,用量:6~12克。 【臨證配用】 紫蘇-藿香 二藥都能解表散寒,理氣和中,紫蘇長于理氣降氣,藿香長于化濕和中。相互配用,有解表散寒,理氣除濕之功常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內有濕滯所致腹痛吐瀉、發熱惡寒等癥。方如藿香正氣散。 蘇葉-杏仁 取蘇葉解表宣肺之功,合杏仁止咳化痰之力。相配則外能解表以取微汗,內能化痰以調暢肺氣。常用于治療風寒或涼操犯肺而致頭痛惡寒、咳嗽痰稀、氣促鼻塞等癥。方如杏蘇散。 蘇梗-桔梗 蘇梗善理氣寬中,桔梗能宣透胸膈,理氣化痰。相合則既能理肺氣以止咳嗽,又能和胃氣以治嘔惡脘悶。有肅肺降胃之功,對肺胃氣逆之咳嗽、胸脘痞悶諸癥有較好療效。 紫蘇-香附 紫蘇外能發表散寒,內能宣肺理氣,香附善行氣解郁。兩藥相合,共奏解表散寒,,理氣和中之效。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內有氣滯,證見惡寒發熱、無汗、脘悶腹脹者。方如香蘇散。 紫蘇-黃連 蘇葉肅肺理氣和胃,黃連清熱燥濕和胃。二者一溫一涼,共奏和中止嘔之功。常用黃連1~2克,蘇葉0.5~1克,煎湯呷服。以治濕熱余邪留于肺胃所致的晝夜嘔惡不止等癥。薛雪謂:“肺胃不和,最易致嘔,蓋胃熱移肺,肺不受邪,還歸于胃。必用川連以清溫熱,蘇葉以通肺胃。投之立愈者,以肺胃之氣非蘇葉不能通也,分數輕者,以輕劑恰治上焦之病耳”。 紫蘇-砂仁 二藥均有理氣和中安胎之功,紫蘇長于散寒,砂仁長于化濕。對寒濕內阻,氣機不利所致之胸腹脹滿、嘔吐惡心、胎動不安等癥,每有良效。 紫蘇-人參 紫蘇散寒解表,人參扶助正氣。相合則散中有補。散而不傷正,補而不戀邪.有扶正祛邪之效。用于治療氣虛體弱,感胃風寒,而見惡寒發熱、棄塞流涕、神疲乏力者。方如參蘇飲。 紫蘇-陳皮 二藥皆辛溫行氣降氣之品,紫蘇性緩,陳皮功著,相須為用,既能降肺氣以治痰多胸悶之咳嗽,又能和胃氣以治脘悶嘔惡。方如紫蘇飲。 紫蘇葉-蟬衣 蘇葉散風寒,行氣寬中,醒脾胃,蟬衣輕浮升散,升宣肺竅利咽喉。二藥相配,藥性平和。即能解表祛風,又能宣肺消腫。是治療風邪犯肺所致水腫及輕度外感表證的常用配伍,治水腫常與益母草同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