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史官方原創 成吉思汗去世后留下了神秘的衣冠冢,秦始皇去世修建了氣勢恢宏的秦始皇陵,同樣都是埋葬的地方,為什么有的叫墳,有的叫陵,有的又叫冢呢?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到底什么是墳、墓、冢、陵。 都說“土之高者謂之墳”,在農村,你是不是經常會在田地里看到鼓起來的小山丘,這種的就叫做“墳”,在古代,這是一般的平民下葬的地方,所以規模都較小,有的人家還會在墳前立一塊牌子,上面寫上去世者的名字,以及與埋葬者的關系。 至于為什么要堆成小土堆,有一種很常見的說法就是做標記,就像現在清明節,很多人要趕回老家“上墳”,為了方便記位置,就會在墳旁邊放塊大石頭或者草席。 關于墓呢,《說文解字》中講到:“墳,墓也。”而后來清代的段玉裁標注:“此渾言之也。析言之則墓為平處,墳為高處。”也就是說墓是平地,而墳有凸起的高處,所以他跟墳在外形上是有很明顯區別的。 另外在古代,墓的主人一般都是一些達官貴族,所以他的規模比較大,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墓地通常會立有墓碑或者墓石,再大的可能還會用圍欄圍住,叫做墓園,可以容納一整個家族。 冢的規模就更大了,一般包括墓穴、墓碑、墓室以及棺材等,冢在現實中我們不太聽說,因為這也不是用來安葬普通人的,而是用于安葬古代的王侯將相或者比較重要的王室成員。它最特別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安葬去世之人,也可以用去世之人生前的衣物來代替,所以說衣冠冢中可能并沒有真正的死者。就比如關羽死后,劉備并沒有關羽的尸身,只能拿他的生前衣物來代替,這便有了關羽的“衣冠冢”。 最后就是陵,這是古代皇帝長眠的地方,所以也叫皇陵,皇陵有多氣派呢?我們就拿我們熟知的秦始皇陵來看,他的占地有18萬平方米,什么概念,相當于78個故宮啊,光是大大小小的坑道就有600多個,墓室環環相扣,最核心的地宮部分,直到今天我們也沒有揭開的他的謎底,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如此氣派,誰讓他是千古一帝呢。 不管怎么說,殯葬文化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雖然形式不同,但都是為了反映對于逝者的紀念和尊重,好了,關于什么是“墳、墓、冢、陵”,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怎么樣?你是不是也漲知識了! ![]() ![]() |
|
來自: 新用戶6516h3hB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