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經歷了年初的春運、五一的出行潮,以及十一的人擠人,那么恭喜你,多少在人群中混出了點門道。 ![]() ![]() 圖源:網絡,下同 但“人從眾大挑戰”的終點站——廣州地鐵三號線,可遠不止如此。 魯迅說過,沒在早高峰擠過廣州地鐵三號線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作為全國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線路,三號線實屬擁擠挑戰之最。 ![]() ![]() 還記得幾年前的春天,我和朋友開開心心坐上三號線,要去吃廣東人最愛的雞煲。 結果剛到體育西路,我們正準備下車,剛走到門口就被一擁而上的人群席卷回了車廂內。 真·一切發生得太快·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那一刻我懂了,在景區,擁擠的是你的身體。 但在三號線上,擁擠的是你的靈魂。 ![]() 在某些城市,你可能會對地鐵職員的清閑工作發出羨慕的嘶吼。 但在廣州地鐵三號線,你永遠都見不到一個無事可做的工作人員。 撕扯著喉嚨喊“先下后上”那都是基本操作,“助產士”才是她們的最終歸宿。 在三號線撈人講的是眼疾手快,“助產士”們必須立刻從人們的表情和行為中識別出要下車的人類(比如:試圖每次蠕動一公分以接近車門的、喊著“借過一下”但旁人紋絲不動的),然后快準狠將手臂穿越人群找到目標物,一把揪住,打死都不能放,使勁往外拔就對了。 ![]() ![]() 如果拒絕被撈,純靠自己的力量出地鐵也不是不行。 但你可能需要為倔強付出一些代價,畢竟“長坐三號線,哪有不丟鞋”。 ![]() ![]() 據說已經有朋友在鞋被踩爛后痛下決心,決定抓準商機去三號線地鐵口賣拖鞋,我仿佛看到一顆未來的商業巨星正在冉冉升起。 ![]() 而這件白色羽絨服的姿態則活生生演了一部教育片,三號線:“是我干的,不滿意?” ![]() ![]() 但對于一生熱愛吃雞的廣東人來說,最殘忍的不是丟了鞋和衣服(咱就是說,人均二十雙人字拖沒在怕的),而是人已經下了車,雞卻還在車廂里。 無論雞是生的: ![]() ![]() 還是熟的: ![]() ![]() 很難說那天買菜回家的阿公到底被阿婆罵了多久。 ![]() 還有人對著屏幕替失主干著急,“啊呀,永旺的雞啊,39.9,可好吃了。” ![]() 雞都能丟,飯盒被“分尸”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不過就是“今次真系食西北風”嘛,灑灑水啦。 ![]() ![]() 對于打工人來說,除了剛買的蛋糕會被擠成餅外,擠三號線有時也不是什么壞事。 ![]() ![]() 有人費了老命擠下車,正準備回老板在下班時間后彈射過來的十條微信語音呢,掏出手機發現微信直接被擠卸載了。(微信:我沒惹你們任何人) ![]() 都不用去豆瓣“請假借口研究所”找理由,第二天老板質問起來就實話實說,主打的就是受害者角色,“我知道你不信,但你要信。” 拓展下思路的話,要是哪天想請個病假,是不是也能直接填“精神創傷”,備注“早高峰三號線”,懂的都懂。 不管怎么說,靠自己的力量從三號線里擠出來都是“勇士行為”,像我這種手無縛雞之力的人(bushi),只能祈求工作人員或者好心人把我“拔”出來了,而這世上,也因此多了一種超級英雄——胡蘿卜俠。 ![]() 也有家人深諳在廣州混的道理,“跟緊大媽!”,甭管你上車還是下車,只要搶先一步站在躍躍欲試的大媽前面,那么恭喜你,上下車成功率直接從30%飆升到99%。 ![]() 剩下的1%,交給命運。 ![]() 比起要拼老命上下車的挑戰來說,大多數人都已經習慣了車廂內人擠人的“沙丁魚游戲”。 在漫長的擁擠史中,地鐵自然會找到它自己的車廂生態和運行規則。 這種規則不是前幾天上熱搜的“廣州地鐵究竟經歷了什么”。 ![]() ![]() 圖源:網絡 而是實打實的地獄都市生存挑戰必看事項,主打的就是魔幻。 ![]() ![]() 規則一:只要站穩,就不算輸。 你必須利用好身體的每一寸肌膚,目的就是站穩。 長得高的privilege在此刻已經盡數體現了,兩根手指抓住閃爍燈是一米八男孩最后的倔強。 ![]() ![]() 我,一米八,帶你擠三號線,懂? 實在沒得抓就撐住天花板,“耶”的手勢是他廣東人樂觀心態的最佳證明。 ![]() ![]() 如果不小心失去了自己的領地,就會像這位朋友一樣,金雞獨立站完全程。 ![]() 規則二: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廣東人喜歡做生意,大家都明白,主打的就是公正又平等。 前邊有人下車丟了雞,后邊就有人發現書包里被塞了牛奶。 ![]() 一開始你或許還有些惶恐,“媽媽告訴我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時間一久廣東人就習慣了,沒錢吃早餐沒關系,上趟地鐵,周圍人能幫你把一天的飯安排妥當。 ![]() 當然,有時候,你收獲的東西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 ![]() ![]() 也有破壞交易環境的“餓鬼”直接在地鐵上吃早餐(當然是吃別人的),饑腸轆轆的時候剛好有一根油條送到嘴邊,這誰頂得住啊。 ![]() 堅決不想加入“食物鏈”的哥們,只好選擇用尊嚴捍衛自己的食物。 ![]() ![]() 規則三:讓讀書人先走。 廣東人雖然熱衷于生意,但也是一等一的尊重知識。 你看強哥天天品茶搞文化人那一套,就能明白讀書人在廣東人心里的地位。 三號線擁有永久“上車權”的不是最能擠的大爺大媽,而是穿著校服的學生仔。 ![]() ![]() 他會享受到前后左右都被助推的頂級VIP待遇,比他爸媽還操心他有沒有按點上早讀的,是地鐵里推他的姨姨。 不僅推,還要大喊著給他出主意,“作業沒做完就說是被地鐵擠走了!” 其他默認的規則也可以淺提一下,比如,長發的朋友一定要把頭發扎好,不然下一站可能就要直奔植發機構。 ![]() ![]() 衣服裹嚴實,穿不易被刮破的材質,否則蝦線被人挑了都不知道。 ![]() ![]() 以及,盡量別帶食物上車。 ![]() ![]() 每個一線城市都有打工人的PTSD線路,譬如北京六號線、上海十一號線。 人多起來的時候,站里站外都是奇葩瞬間。 ![]() ![]() 上班宛如看戲,總有幾個NPC上演城市探險戲碼。 ![]() ![]() 但要說回擁擠,三號線也不算是世界之最。 隔壁的日本甚至有一門專門的職業,“地鐵推手”,每個車廂口都會有穿制服、戴手套的員工,在每班列車到達的時候兢兢業業幫社畜圓“上班夢”。 ![]() ![]() 尊稱一聲“社畜俠”,不過分吧? 盡管擁擠,日本人還是堅持維護體面,費勁擠下來的大叔輕飄飄回頭致謝的一瞬間,我仿佛看到了一個人靈魂的升華。 ![]() ![]() 如果這些依然沒有安撫到你,那么,看看印度? ![]() ![]() 咱就是說,還有地鐵坐已經不錯了。 對于打工人而言,通勤和租房是永恒的火車悖論。 要想通勤短,就得承受高昂的房租。 要想住得好,就得在地鐵上經歷靈魂洗禮。 在錢和時間的問題上,大部分普通人,都只能選擇一項(事實上,能選擇一項已經不錯了)。 而廣州地鐵三號線,不過是全世界社畜的縮影罷了。 當然,找遍全國,你也很難看到一條如三號線般連接多個繁華商圈和住宅區的線路。 誰都知道它不合理,但你沒招兒。 好在打工人總是有自己苦中作樂的辦法,所有在三號線上遇見的奇葩體驗,都會變成讓人發笑的素材,也算是沒白擠這一趟。 畢竟,打工是必須要打工的。 即便一千個一萬個不愿意,也只能在被人群前后左右環住的情況下,極力找尋自己的呼吸空間。 偶爾,你也會看到一些混上來的“萌新”,或許是第一次見三號線的威力,只好抽出一只手艱難打下,“廣州地鐵為什么這么多人?” ![]() ![]() ![]() 沒有回答,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如果一定要給個答案…… 我只能說,這就是生活,朋友。 ![]() ![]() 圖源:網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