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文化里,七夕節,又被成為乞巧節,是年輕女性的節日,是除春節外,第二大熱鬧的節日。在七夕節,古代的單身女子可以著盛裝,大大方方地走出去與姐妹們聚會、玩耍。七夕節最早的內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們在這一天展示刺繡、針線等手藝絕活 我最早聽說七夕節,是小伙伴給我講的故事。故事內容大概是:七夕那天,七仙女下凡到人間,在河里洗澡。一位叫牛郎的年輕人,他家的牛突然說話,告訴他到河邊把一件粉色衣服拿走。七仙女洗完澡穿衣服后,唯獨織女找不到自己的衣服。牛郎出現,織女看牛郎忠厚老實,就答應做牛郎的妻子,并給牛郎育有一兒一女。后來王母娘娘知道后,把織女強行召回。牛郎用籮筐一前一后挑著兒女牽著老牛在后邊追,王母娘娘用手一劃,形成一條天河,牛郎過不去,從此織女牛郎隔河相望。王母娘娘可憐牛郎織女,允許他們每年七月初七見上一面。七夕這天,喜鵲會飛到天河邊,架起一座鵲橋,供牛郎織女行走。據說,七夕這天是看不到喜鵲的,喜鵲都去天河邊搭橋了。 牛郎織女的故事具有神話色彩,充滿了好奇性。小時后,鐵鎖叔曾告訴我一個千年秘方: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小孩頭頂尿罐子,蹲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竊竊私語。彼時,在我眼里,鐵鎖叔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我認為他說的都是真的,苦于我們村沒人種葡萄,找不到葡萄架,因此也沒法告訴大家牛郎織女到底在鵲橋上說了啥! 如今,2月14日被認為西方的情人節,七夕被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往年,商家都會在七夕節大做文章,大力宣傳七夕,拓展七夕經濟。今年七夕,偏偏遭遇可惡的疫情,有段子說:牛郎織女相會,先測體溫,再看健康碼,然后看核酸結果,缺一不可。一個詩情畫意節日,絕大多數人被萬惡的病毒折騰得蹲在家里,哪怕是騎著綠馬,亦不能隨便亂竄。不過,在朋友圈里,還是有很多人在曬狗糧,她們收到了幸福的禮物。在大街上,仍有跑腿小哥,飛快地傳遞著火紅的鮮花,每一束鮮花背后都演繹著美好故事。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有七夕,今又七夕,抗疫路上,白衣天使藏藍警察并肩作戰,沖鋒陷陣,誓將疫情掃滅。今天,很多人將注定無法與心愛之人共度七夕,不過秦觀不是說了嗎“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等疫情散去,咱們天天過“七夕”!祝愿大家明天會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