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和熱情這事,從來都是成反比的,除非有某種強大的信仰支撐。 但我沒有。 比如公考這事,一開始做公考教學,我研究的不亦樂乎,三五年下來都樂此不疲,但終究抵不過時光的消磨,在持續了十幾年后,終于感覺有些倦怠了。 現在支撐我的,不再是興趣,而是一種習慣。 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收到過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人的問題我回答了,有些人的問題我應付了,有些人的問題我敷衍了,有些人的問題,我干脆選擇無視。 同樣是問題,為什么會有不同待遇? 今天暫且拋開公考,談一談關于提問的事。 這些年,我收到最多的問題,當然是關于公考學習的。 遺憾的是,許多同學的問題,不要說高效了,能不搞笑就算不錯了。 而這其中最常見的一類問題就是:老師,申論應該怎么學? 我的回答往往是三個字:努力學。 也許會有人覺得我太過敷衍,但當問法過于抽象時,答案也只能同樣抽象。 其實也不是沒有具體點的答案,只是需要用大量的問題來進行闡述。 比如申論怎么學,500字以下的答案,基本沒有任何價值;1000字以上的答案,可能具有一些啟發;一萬字以上的答案,稍微有些用處了;十萬字以上的答案,才可能是提問人真正想要的。 那么問題來了,你我非親非故,我憑什么要打十萬字,來回答你的問題。 所以我們要學會高效的提問技巧,首先要記住第一個原則,越是具體翔實的問題,答案才會越有價值。 當然,又有些同學說了,那我直接問老師這道題目怎么做行不行? 這個問題是夠具體了,但面試題還好,申論題目的話,動輒上千字的材料閱讀,還要思考,而能被提問的題目,通常也有一定難度,要想給出一個相對靠譜點的答案,沒有個把小時,基本不可能實現。 那么問題又來了,你我素昧平生,我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憑什么因為你一個問題,就要花費個把小時去解答?即便解答了你這個題目,你還有下一個題目,下下個題目,哪天我說我有事,沒時間,是不是又要上演圣米恩斗米仇的故事? 所以,提問的第二個原則,不要強人所難。 你們都做過申論,做一道題目要花費多少時間,自己心里還能沒點數?要學會換位思考。 那么應該怎么提問呢? 你可以就你做題目過程中某個具體的知識點來提問,得到的答案也會更實用一些。 還有一些同學經常問我一些讓我頗感意外的問題,比如怎么樣搞死一個人?怎么樣快速升遷?怎么樣弄虛作假? 甚至先狠狠恭維我一頓,說什么老師經驗豐富,相信您。 每當此時,心里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我要是這些方面經驗豐富,我現在早換個地方去踩縫紉機了,還有空給你們寫文章??? 還是以為我那么好忽悠,兩句恭維就能讓我忘乎所以了? 我并不拒絕學習之外的提問,因為許多問題也能給我一些啟發,但是有違道德、有傷風化的問題,還是不要問我了,我不回答你,已經算是給你面子了。 好了,今天就簡單說幾句關于提問這事,你好我好大家好,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學會高效提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