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中醫姜醫生,今天科普聊聊國醫大師張磊對痛風病因病機的認識和治療痛風常用的方劑辨析。 中醫常把痛風歸為痹癥中的通痹,但國醫大師張磊認為痛風的主要病因是濁邪。尿酸高就是一個體內“濁”蘊而已。 而且濁邪既是病理性的代謝產物,正如尿酸高一樣,又是導致他發的病理物質。 體內的濁是怎么來的呢? ![]() 尿酸高,濁邪內蘊,先天不足、脾腎虧虛、津液代謝異常所致體內濁邪是怎么來的呢? 一般來說,如果機體先天稟賦不足,脾肺腎臟腑功能下降,津液代謝紊亂,是濁邪的產生的內因。 而后天失養,飲食上太過嗜食辛辣肥甘厚味,導致脾虛水濕內生,濕郁化火,濕熱內蘊,濕熱阻滯氣機,氣滯血瘀,濕瘀痹阻經脈,再外感風寒濕邪,這些才是痛風的重要致病條件。 其中濕濁痹阻導致的“不通”是病理關鍵,再后來肝脾腎虧虛所致的“不榮”是痛風進展的結果。 具體來說,因為臟腑失調,外感濕邪、飲食不節內傷脾胃,導致體內水液代謝一查給你,行成濕、濁、痰等穢濁之邪,他們會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之后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濕濁郁久化熱,熱郁為堵,濕熱濁毒蘊結在關節處,可導致濕熱痹,也就是痛風 急性期的關節紅腫熱痛。 在之后,久病必瘀,濕郁痹阻不通則痛,久病及腎,肝腎陰虛,骨節失養,導致骨噬關節畸形腫大,石淋、浮腫等腎臟疾病。 因此,國醫大師張磊認為,痛風的基本病機是津液代謝異常,濕濁內蘊,濕濁化痰致瘀阻滯經絡關節,日久郁而化熱,濕熱濁毒瘀滯血脈,痹阻關節不通則痛。 怎么治療? 國醫大師張磊治痛風,常用者四個經方,療效好國醫大師張磊認為濕濁化生主要在脾胃,輸布主要在肺,排泄主要在腎。所以痛風疾病以脾肺腎虧虛為本,恣食辛辣肥甘厚味、濕濁毒邪瘀滯為標。基于這個疾病特這個呢嗎,治療就能以經方千金葦莖湯(要以白茅根代替葦莖)來宣肺開源,讓肺氣降而幫主脾運化水濕,肺氣宣降也能幫主腎氣化水濕,肺氣宣降于大腸,大量濕邪可從下焦二便排出。尿酸自然就降了,這就是千金葦莖湯的精妙靈活使用。 ![]() 古方四妙散,泄腎濕,降尿酸,有效預防痛風發作四妙散加減來清泄腎中濕邪,讓濕有去路。這和西醫證實的尿酸主要從腎臟排泄 70%是一致的。 二陳湯加茵陳蒿、土茯苓來健脾祛濕化瘀清痰,通利關節,以杜絕濕邪內生之源。在痛風急性期加石膏、淡竹葉、連翹來強化清熱祛濕解毒的功效。加當歸、延胡索來活血止痛理氣。在緩解期加桂枝、山楂、砂仁來健脾化濕消滯,如果急性期疼痛消失,改延胡索為丹參來補血活血。全方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化濕泄濁行瘀止痛,通陽助脾胃運化恢復,中轉樞紐正常,則水精四步,五經并行,濁毒無機可生,無處可存。 以四妙散和二陳湯合用,全方兼顧上焦肺、中焦脾、下焦腎三臟結合三焦氣化,標本兼治,共奏健脾祛濕泄濁化瘀定痛的功效,尿酸、血糖和血脂都降了。這就是中醫治尿酸的滌濁法。 如果你有口瘡、口腔扁平苔蘚、舌痛癥、尿酸高、痛風等疾病,可以參與我們幾個中醫發起的“口腔黏膜和痛風千名援助計劃”,幫你看報告,梳理調理方案。參與方法很簡單,關注@中醫姜醫生聊健康后別在評論區,要單獨回復:我要參加,留意特別留給你的反饋。#秋日生活打卡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