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如何保住一頭秀麗的頭發就成了一個問題。 之前我們介紹過一個針對脫發,白發的中成藥,叫七寶美髯丹,今天我們再介紹一個方子,叫美頭煎,出自國醫大師張志遠。 美頭煎:女貞子20g,旱蓮草20g,生地黃15g,熟地黃15g,當歸10g,丹參10g,紅花6g,川芎6g,側柏葉10g。 藥味不多,都是些常用藥,價格不貴,被脫發,白發困擾的人可以試用一下。 解釋藥方之前,老規矩,讓我們來看看頭發有問題,是身體哪些地方有毛病。 首先,腎其華在發,腎好不好直接決定頭發茂盛不茂盛。 這個可以這樣理解:腎屬水,而頭發好比長在體表的草木,草木需要營養,也需要水的灌溉。脾胃生化的氣血就是它的營養,而腎水就是灌溉草木的水,如果腎水不足,就好比旱地不生草,那么草木就會枯死,脫落。 剛才說了,除了腎水不足,還有氣血的問題。 這里面又分為三個方面: 首先是血虛。中醫認為,發為血之余,血液充足了,才能給頭發輸送足夠的營養,頭發才能長得茂盛。中年以后,陽明脈衰,脾胃功能下降,氣血生化不足,加之壓力大,操心的事情多,耗費的精血也多,所以很多人就慢慢開始掉頭發了。 其次是瘀血。有瘀血必然影響血的流動,而頭皮在人體最高處,供血本來就最困難,現在又由于瘀血的原因,血到不了頭皮,毛囊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當然會脫落。 最后是血熱。我們的毛囊很脆弱,如果血管內的血熱了,灼燒毛囊,就好比熱水澆花一樣,后果可想而知。 明白了脫發的原因,我們再來回頭看一下這個藥方中的藥物。 第一組,補腎藥:女貞子,旱蓮草和熟地黃。 這三味藥是滋補腎水,給毛發提供水源的。 女貞子表面是黑色的,中醫認為,黑色入腎,所以女貞子肯定是補腎的。另外,它經冬不凋,仍然保持翠綠之色,稟受冬天水寒之氣,四季之中,冬與腎的屬性一致,都屬水,所以女貞子是滋補腎陰的良藥。 旱蓮草又叫墨旱蓮,這個名字怎么來的呢?如果采它一個枝葉輕輕揉搓,即有墨汁樣液體流出,能把手染黑,所以名叫墨旱蓮。正因為它顏色漆黑,根據中醫理論,黑色可以入腎,質地又黏滑有汁液,所以可以補腎陰。 女貞子冬至時采收,旱蓮草夏至時采收,所以這兩個藥碰到一起,組成的小方子叫“二至丸”。 《醫方集解》中說:“二至丸,此足少陰(腎)藥也,能益下而榮上,強陰而黑發也”。意思就是說,二至丸能夠通過補腎陰以達到黑發的效果。 另外一個補腎的藥是熟地。熟地是生地經過九蒸九曬而來,外表黑乎乎,發黑發亮,且質地黏膩,這樣的藥最能是填補腎精,簡直是補腎補到了根上。 第二組,補血藥:當歸。 當歸被譽為補血之圣藥。當歸入藥,分當歸頭,當歸尾,當歸身,每一部分的藥效是不太一樣的,一般方子里不說,那就是全當歸入藥,那就兼具了補血,活血,祛瘀的作用。當然,主要還是以補血為主。 第三組,活血化瘀藥:丹參,紅花,川芎 丹參入血分,搞定有形的瘀血,因此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用得非常多,特別是冠心病病人,去醫院醫生都會開丹參片。 又因為它是參類,參可以補益,因此丹參能補血,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可以祛瘀生新而不傷正氣,因此全身上下凡有瘀血都可用丹參來活血化瘀。 紅花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味藥,日常我們家里都會備一瓶紅花油,磕傷了,碰傷了,在傷處抹一抹,就可以化瘀止痛。紅花活血化瘀主要在于它主入氣分,能入血行氣,氣行則血行,由此帶動血液循環順暢起來,把舊的瘀血沖刷干凈。 川芎具有一股濃烈的辛香氣,凡是香氣濃厚的藥物,古人認為都具有走竄之力,因此它的味道能發散到遠處去,正是因為辛香發散,所以川芎可以行氣,可以活血,氣血活了,就能推動淤血散開。而由于它上行頭目,下行血海,一般頭部有瘀血就非常需要川芎。 第四組,清熱涼血藥:側柏葉,生地。 側柏葉經冬不凋,稟受秋冬寒氣,所以它的作用是清熱涼血。對于血熱引起的脫發,白發,側柏葉無論外洗還是內服都很行。 生地就是采摘后自然晾干,不需要任何炮制的地黃。生地性涼,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血熱了,會蒸騰血管中的津液,因此不僅要除熱,還要補津液,用生地兩種目的都達到了,因此,一般血熱都少不了用生地。 這個方子把脫發,白發的很多原因都考慮到了,但是還漏了一個,那就是濕氣導致的溢脂性脫發。如果確認自己濕氣也比較重的,可以根據岳美中的經驗在方中加30克茯苓。 當然,方子雖然是好方子,畢竟不是仙方,不可能服了一劑就見效。一般來說調理以七天為周期,服了七天后發現有些效果,那就繼續服用,直到脫發解決為止。如果一點效果也沒有的話,也不必浪費精力和金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