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比較珍貴的歷史老照片,紀錄了四位開國功臣的容顏,當時的他們都是紅三軍團的骨干成員。想必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紅三軍團是中央紅軍的主力軍團之一,是由平江起義的紅五軍發展而來,軍團長就是毛爺爺眼中的彭大將軍。 彭大將軍是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中的主要指揮官之一。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領導的紅三軍團是保衛蘇區根據地,粉碎反動派軍事集團的尖刀。在蘇區反圍剿作戰中,彭大將軍領導的紅三軍團驍勇善戰,為粉碎敵人的反圍剿,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主力戰將彭大將軍任職八路軍副總指揮,這個職位就相當于是全軍的副總司令。在面對入侵者時,彭大將軍指揮英勇的八路軍戰士們,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 解放時期,彭大將軍是西北野戰軍的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的司令員兼政委,負責西北地區的解放事業。在新中國成立后,彭大將軍入朝參戰,任職志愿軍司令員。這時面對的對手,不是之前的日寇,也不是蔣氏集團的國軍,而是以米國為首的西方列強。 在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時,英勇的人民軍隊在彭大將軍的指揮下奮勇作戰,成功在軍事上遏制敵人的進攻,將戰線推至在三八線。最終,雙方以和談的方式停戰。也就是憑借此戰,彭大將軍的大名響徹西方各國。 為革命事業,為抗擊侵略者日寇,為抵抗西方列強,作出重要貢獻的彭大將軍,在1955年,被授予了元帥軍銜,僅次于朱總司令,排名第二。 紅三軍團的彭大將軍,在新中國成立后,是獲得了元帥軍銜。而與他一起共事的三位搭檔,在建國后,因投入其他工作崗位,故此都沒有獲得軍銜。 彭大將軍軍旅生涯中第一位搭檔是滕代遠,站在最右邊的就是他。任職紅五軍團的黨代表,紅三軍團的政委。 彭,滕二人是平江起義后,就在一起共事,一個負責軍事,一個負責政治,成為我軍早期最佳軍政搭檔。他們一起經歷了井岡山保衛戰,五次蘇區反圍剿作戰。然而,在中央紅軍準備撤離瑞金蘇區時,滕代遠被組織派往蘇聯。這樣一來,在一起共事多年的彭,滕二人就此別離。 在此之后,彭,滕二人分別投入不同的地區,為革命事業而奮斗。在取得革命戰爭勝利后,彭老總成為國防建設的骨干成員,而滕代遠則是投入國家的建設事業,任職鐵道部部長。雖然,滕代遠沒有軍銜,但他的行政級別也不低,是屬于副國級的領導人。 在滕代遠,遠赴蘇聯后,楊尚昆被紅軍總部空降到紅三軍團任政委一職。右起第二位是楊尚昆。 站在楊尚昆左邊的就是年輕時候的彭老總,右邊的是滕代遠。 楊尚昆是屬于一位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政工工作者。正是因為他的工作能力,所以在長征途中,楊尚昆任紅三軍團的政委。彭,楊二人,在艱苦的長征途中,共同領導紅三軍團保衛總部機關單位的人員安全。 一路上經歷的大小戰役無數次,而紅三軍團也沒有辜負上級領導的信任,多次打退敵軍,掩護主力撤退。作為該軍團的軍政最高長官,彭,楊二人自然起到了一定的主導作用。 在革命戰爭勝利后,楊尚昆沒有獲得軍銜。可是,他擔任的職位很高,是屬于正國級的領導人。 站在最左邊的是李富春,在楊尚昆被調走后,他成為紅三軍團的軍政委。 李富春在此之前,是屬于一位職位很高的革命戰士,任職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在紅一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后,李富春被調到紅三軍團任政委,成為彭總的搭檔。由于,長期從事政工工作的李富春,在新中國成立后,也沒有被授予軍銜,而是在其他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想必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李富春是一位搞經濟建設的能手,也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領導者之一,為促進國民農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雖然,李富春沒有軍銜,但他擔任的職務也不低,副總理,還是政治局委員,常委,屬于是妥妥的正國級領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