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元帥是我軍一位杰出的軍事家,他在1928年領導平江起義后,率領部隊來到了井岡山與朱毛紅軍會合。他的紅五軍與朱毛的紅四軍共同組成了后來中央紅軍的基礎,也正是由于這巨大的貢獻,他長期在我軍的軍事主官序列中排行第二,僅次于朱德朱老總。 ![]() 在1955年的大授銜中,他也名列十大元帥第二位。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紅軍期間,與他搭檔的四名政治主官中在有三名在建國后的級別甚至還要高于彭老總,今天就讓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與彭總搭檔的這四位政委。 滕政委第一位是滕代遠,1928年6月,他被黨中央派遣到湘贛邊界,專門籌劃起義事宜。7月22日,他與彭德懷、黃公略等共同領導了平江起義,成立了紅五軍,滕代遠任黨代表。隨后在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下,紅五軍不得不放棄根據地前往井岡山,與紅四軍合兵一處。 ![]() 后來成立了紅三軍團,彭德懷任司令員,滕代遠任政委。在紅三軍團并入紅一方面軍后,滕代遠任副政委,此后級別上慢慢落后于彭總。建國后他主抓鐵路工作,曾任政協副主席,這是個副國級職務,而彭總在建國后的最高職位是軍委副主席,也是副國級。 楊政委第二位與彭總搭檔的是楊尚昆,這個知道的人就比較多了。在紅三軍團期間,楊尚昆擔任了彭總的政委,共同經歷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的至暗時刻。雖然二人搭檔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年零七個月,但是期間楊尚昆冒著被處分的危險與彭總共同反對李德、博古的錯誤路線,這讓彭德懷對楊尚昆的評價很高。 ![]() 雖然大部分時間楊尚昆在黨內、軍內的地位都不及彭總,但1988年他擔任了正國級的職務,為第二代與第三代領導集體的順利交接作出了突出貢獻。 李政委第三位則與彭總搭檔時間僅有1個月的時間,他就是李富春。在1935年7月,楊尚昆調任紅軍總政治部,于是李富春來到紅三軍團擔任政委。僅僅一個月后,紅三軍團被改編第3軍,后改編為陜甘支隊第二縱隊,彭德懷也離開了這里。 ![]() 李富春建國后主要負責的是經濟工作,協助周總理完成了前三次五年計劃的編纂及三年困難時期后國民經濟復蘇各項工作。1966年當選為政治局常委,官至正國級。 毛政委第四位可能很多人意想不到,那就是毛主席。原來在1935年9月,由于長征使中央紅軍遭受了巨大的人員損失,更雪上加霜的此時手中兵強馬壯的張國燾意圖另立中央,裹挾著包括朱老總在內的大量高級將領和紅軍戰士南下,“打到四川吃大米”。 面對紅軍自誕生以來最危難的時刻,挺進陜甘地區的中央紅軍出于政治考量改稱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彭德懷任司令員,毛主席親自任政治委員。好在2個月后陜甘支隊成功與陜北根據地的紅十五軍會師,恢復了紅一方面軍的番號。 歷數彭老總在紅軍期間搭檔的四位政委,其實真正資歷地位能高于他的只有毛主席,之所以最后三位都能在建國后級別高于他,很大程度上在于彭老總在建國后受到了沖擊,他的最高職級只是副國級。 ![]() 如果彭老總在建國后平安履職,相信以他在建國前的功勛和建國后抗美援朝、指導國防建設的貢獻,他應該也能成為正國級的領導。只是令人可嘆的是,彭老總那過于忠耿剛直的性格讓他受到了多次打擊,最終在1974年11月29日離世,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彭老總終于被恢復了名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