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基礎教育參考》23年11月刊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新思考 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民族中心小學 秦文淑 郵編:444324 摘要:在新課改政策逐步落實的背景下,我國教育領域愈發關注教育方式的有效變革。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點科目,通過學習語文,能夠有效增強小學生的文字能力、思維能力等,對于小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語文作業的個性化設計,通過語文作業幫助學生鞏固課上學過的語文知識,深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個性化作業 創新設計 核心素養 有效滲透 泰戈爾說過:“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規定好的河道里。”教師設計練習、布置作業也是如此,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出發,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設計一些個性化的作業,讓學生動手、動腦、動情,充滿情趣地去做;讓學生有發揮的空間,調動潛能,體驗成功,創造性地去做。然而,如何設計這樣的作業呢?本文針對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的設計進行了簡要探討,期望能為相關語文教育人員的工作提供參考。 一、趣味性——這份作業真有趣 小孩子喜歡游戲、玩耍,這是天性,作為教育者,絕不能扼殺,應該遵循兒童心理,融作業于游戲中,讓學生始終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如今年暑假,筆者為學生設計了一份主題作業——《恩施大峽谷歷險記》,學生們深深地被這有趣的題目吸引住了,平時只能在電視里、卡通書上看到類似的題目,怎么也來到大家的作業紙上?頓時,學生興趣盎然,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個究竟。其實,老師把題目都設想成自己家鄉旅游區遇到的種種險難,再配上親切、富有鼓動性的話語,學生仿佛置身于超級夢幻城堡中,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了作業。這樣,將作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興趣需求緊緊聯系起來,真正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新思想。此外,學生家里有電腦,還提供一些優秀的兒童網址,如娃娃丫牙、中國兒童網、歡樂小鎮等,讓學生到精彩的網上兒童世界去走一走,瞧一瞧。一個個貼近兒童生活的欄目:語文放大鏡、故事一籮筐、文化萬花筒、創新拼板……一定會使學生受益匪淺。 二、實踐性——作業還可以這樣做 愛因斯坦主張:“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獨立性是創造者的必備品質,但在具有獨立性的同時,創造者還應有合作精神。因為,在科學研究中往往是前人提供了前提條件,而后人從前提中得出結論。因此,在設計語文個性化的練習時,完全可以和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此培養學生的協作交往的創新個性。 諸如,放暑假了,一家人打算外出旅游,這可是件大事,到哪兒去?找哪個旅行社?這些原來由家長做的事,現在讓孩子來參與,可以讓他在確定旅游地點之前查找有關旅游資料,并說說他自己的意愿及其理由,然后讓他與旅行社聯系,商量有關旅游的事宜,如票價、景點、住宿等。這樣的作業,想必學生們不會不喜歡。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變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而且跨進社會生活的大門,感受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生活;或是感悟到自己知識的匱乏、能力的不足,能鞭策自己更加勤奮地學習。 三、人文性——這樣的作業我們喜歡 所謂人文性,從感性的層次來講,是對人的理解、對人的容忍、對人的接納、對人的尊重、對人的愛護和關懷;從理性的層面來講,是對人終極價值的追尋、對人類命運的憂患。作為語文教師,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對待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在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中也應如此。教完《田忌賽馬》,為了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下列八個詞語“疑惑、胸有成竹、垂頭喪氣、目瞪口呆、輕蔑、挖苦、得意洋洋、譏諷”達到識記、理解和運用這個學習目標,筆者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充滿人情味的訓練,供學生選用:(1)抄寫上述八個詞語兩遍。說說每一個詞語的大意,試用“得意洋洋、垂頭喪氣、胸有成竹、目瞪口呆”各寫一句話。(2)假如你是齊威王的謀士,你有辦法幫齊威王在第二次比賽中仍然取勝嗎?如能,請你拿起筆,將第二次比賽改寫一下。注意你是齊威王的謀士,寫的時候盡可能多地將上述八個詞語用上。(3)根據所給的八個詞語編寫一個有趣的故事。 吳剛平教授說:他的孩子與家長一天只說三句話,早上出門說:“我走了。”晚上回家說:“我回來了。”睡覺前說:“我睡覺了。”這一現象嚴重地凸現出當今教育的弊端——缺乏溝通。對此,筆者深為震驚:我們的教育竟如此缺乏溝通和對話!同時,也讓筆者想到——學生的作業要從寫寫算算中解放出來,還可倡導大嘴與小嘴對話,讓親情互動,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也將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延伸性——原來生活中也有我們的作業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因此教師要善于組織開放性活動,尋找、挖掘、創造可供學生“實踐”、“浸泡”的語言環境。 諸如,利用多種園地、媒體廣泛地開展語言交際活動。一味要求孩子看課本做練習,以期考試中有好成績,這是一種“近視”表現。語文教育指導下的作業設計應充分體現語文學習的探索性、開放性,帶領學生走向廣闊的認知天地,深入生活,利用分布在每個角落的語文教育資源讓學生吮吸、探索、發現。比如每天看新聞、說新聞;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廣告語、警示語進行交流,努力為學生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積淀語言交際經驗,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以適應信息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需要。 總而言之,作業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將作業布置重視起來,使用具有個性化、高效化的方式為學生布置語文作業,使其能夠提前對課程內容有良好的了解,深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將課堂上的內容進行有效鞏固,提升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從而有效優化語文教學效果,為學生之后的學習以及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莉.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的設計[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06):100. [2]南欣.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指導例談[J].新課程,2020(20):208. [3]王曉娟. 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幾點實踐[N]. 語言文字報,2020-04-15(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