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西安事變而言,不少人都認為整場事變是由張學良主導的,尤其是關于事變的細節,張學良抓住了蔣介石,張學良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共產黨。
但是,張學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回憶這件事情而撰寫的《西安事變反省錄》中,他卻說:“平心而論,西安事變的主角是楊虎城”。
那么,為何晚年的張學良要這樣說?當年的西安事變到底有何隱情?
楊虎城一直勸張學良向蔣進言
西安事變的緣起是勸蔣介石團結抗日失敗,而勸張學良向蔣進言最力者是楊虎城。
在這一背景下,張學良成為了西安事變的關鍵人物。作為東北軍的領導者,他親眼見證了日本侵占東北三省的殘酷情景,對國家的危機感到痛苦。他懷著收復失地、抵抗日本侵略的強烈愿望,多次勸說蔣介石采取聯合抗日的策略。他的呼聲,或許也是國內眾多愛國者的心聲,希望國內能實現國共合作,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然而,蔣介石堅持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擔心過早與日本開戰會導致國內分裂,因此更專注于打壓共產黨和其他地方的軍閥勢力。他拒絕了張學良的多次提議,使得國內局勢更加緊張,國家的團結更加脆弱。
對于當時的楊虎城而言,他和張學良可以說都是蔣介石雜牌軍里面的頭頭,兩個人同病相憐。
對于兩個人的部隊而言,如果不能夠盡快的聯合抗日,反而是一直找共產黨的事,就是一種無謂的消耗,所以當時的楊虎城就多次找到張學良來討論這一件事情,希望能夠讓張學良去找到蔣介石,講清楚其中的利害關系。
也正是在楊虎城的努力之下,張學良才徹底看透了蔣介石的本質。
其實,一開始張學良還是對蔣介石抱有一絲幻想的,他認為自己不需要發動兵諫,自己能夠說服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但是,在和蔣介石多次溝通以后,他發現自己都失敗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得不發動兵諫。
捉拿蔣介石的主意是楊虎城提出的
對于西安事變的整個經過,其實最驚心動魄的可以說就是捉蔣了。而這個主意最初就是楊虎城提出的,當時蔣介石在全國各個地方進行訓話,他多次強調:“通日本的是漢奸,同時通共產黨的更是漢奸?!?/p>
而當時的張學良和共產黨的關系是非常好的,而且張學良也知道共產黨是一心抗日的,所以他聽到蔣介石說出這樣的話,他其實心里也很是明白蔣介石的真實意圖,其實就是要警告張學良不要和共產黨走的太近。
當時,張學良在回憶的時候說道這件事情的時候說:“我非常難過,他就是罵我。”
當時的張學良找到楊虎城來商議對策,楊虎城說:“等到蔣介石來西安的時候,我們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實,說白了就是要把蔣介石給綁架了,然后以此來逼迫蔣介石改變他的意圖。
當時,張學良聽完以后很是驚愕,后來他描述當時的情形是:“聞之愕然,沉默不語?!?/p>
因為對于張學良而言,他和蔣介石的感情是非常復雜的,一方面他對于蔣介石很是尊重,對于蔣介石的能力也比較認可,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對于蔣介石關于“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很是不滿,認為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是非常愚蠢的。
所以,當他第一次聽到楊虎城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也很是驚訝。
3楊虎城與共產黨的溝通至關重要
對于西安事變而言,雖然臨時扣押蔣介石的命令不是共產黨下達的,但是在扣押結束以后,共產黨對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可以說是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當時楊虎城張學良為一股,國民黨為一股,共產黨為一股,可以說在西安事變當中,三方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訴求和利益。
對于當時的張學良而言,他自己多次和共產黨有過接觸,但是當時的西北軍其實也和共產黨有過很多次的接觸。
而且楊虎城本人早在1927年就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雖然后來這件事情不了了之,但是從這里就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的楊虎城對于共產黨的政策是認可的。而且,到了1934年,楊虎城的警衛團里面可以查明的共產黨員的人數都超過了200人。
所以,對于楊虎城而言,他對于共產黨是極為支持的,所以當蔣介石一直要剿滅共產黨的時候,楊虎城心里也很是煩悶,希望蔣介石能夠轉變這樣的戰略。
西安事變爆發后,蔣介石派遣顧祝同前往西安進行“善后處理”,并曾表示應將楊虎城看作“西北'三位一體’之中心”。
然而,蔣回到南京后并未遵守西安期間的承諾,采取了分化與威脅相結合的政策,試圖強行解決事變。
這一時期,國內外的形勢也相當復雜,大國均反對西安事變,國內各地鮮有人公開支持,西安方面也發生了內部變故。
楊虎城在這個危急關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努力維護“三位一體”的政治態勢,明白這是南京方面最為忌憚之處,同時也是西安方面在談判中的籌碼。他始終堅持釋放張學良的主張,通過公開講話和宣言,表明愿意與各方合作抗擊日寇,呼吁全國各黨派團結。他還通過多種方式平息了內部沖突,維護了聯合抵抗日本的穩定。
楊虎城的決斷和堅忍不拔在軍事方面也得以體現。面對南京方面的軍事威脅,他迅速采取措施,聯合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部署兵力,制止了內戰的爆發。他還平息了內部分歧,防止東北軍內部的沖突升級。
然而,最令人敬佩的是,楊虎城為了和平解決事變,愿意犧牲個人利益。他明白如果繼續對峙,局勢會更加動蕩,而和平解決可能會帶來國家的團結和抗日合作。在面對兩難選擇時,他選擇了維護國家大義,以民族大局為重,愿意接受南京方面的方案,這是一個英雄般的抉擇。
然而,楊虎城的這一英勇行為卻并未得到蔣介石的理解和認可。相反,蔣介石后來迫害了他,將其軟禁,并最終命令暗殺。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