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曾子問曰:“三年之喪,吊乎?” 孔子曰:“三年之喪,練①,不群立,不旅行②。君子禮以飾情,三年之喪而吊哭,不亦虛乎③?” 【注釋】 ①練:指代小祥。即一周年之祭。 ②旅行:結(jié)伴遠行。旅,眾。 ③三年之喪而吊哭,不亦虛乎:三年之喪,哀己之親不暇,怎可分心為人哀呢?如從而哭吊,就是無其哀情而虛行吊禮。虛:假。鄭玄說:“為彼哀則不專于親,為親哀則是妄吊?!?/p> 【譯文】 曾子問道:“在居父母之喪期間,可以到別人家去吊喪嗎?” 孔子答道:“居父母之喪,即使行過小祥祭禮,也不和眾人站在一起,不和眾人一道走路。君子是通過禮來表達感情的?,F(xiàn)在你自己正處在喪失父母的極大沉痛之中而到別人家去吊喪哭泣,這種哭泣豈不成為虛假而不真誠嗎?” 15、曾子問曰:“大夫、士有私喪①,可以除之矣,而有君服②焉,其除之也?如之何?” 孔子曰:“有君喪服于身,不敢私服,又何除焉?于是乎有過時而弗除也。君之喪服除,而后殷祭③,禮也。” 【注釋】 ①私喪:門內(nèi)親屬之喪。 ②君服:為國君服喪。 ③殷祭:盛大之祭。此指小祥、大祥二祭。 【譯文】 曾子問道:“大夫、士正在為私親服喪,到了可以除孝的時候了,而這時有君喪須服,原有的孝服還除去不除去?” 孔子答道:“如果是正在為國君穿孝服,就不敢再為自己的親人穿孝服,又怎么談得上先為私喪除服呢?于是就出現(xiàn)了大夫、士過了喪期還不能除去孝服的現(xiàn)象。等到為國君服喪期滿,才可以為私親舉行小祥、大祥之祭,這是合乎禮的。” 【另譯】 曾子問道:“大夫、士正在為私親掛孝,到了可以除孝的時候了,而國君忽然去世,又須要為國君穿斬衰的孝服,在這種情況下,原有的孝服還除去不除去?” 孔子答道:“如果是正在為國君穿孝服,就不敢再為自己的親人穿孝服,因為為國君的孝服重于為私親的孝服。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原有的孝服是沒有理由除掉的。于是乎就出現(xiàn)了大夫、士過了喪期還不能除去孝服的現(xiàn)象。等到為國君服喪期滿,才可以為私親舉行小祥、大祥之祭,這是合乎禮的?!?/p> 16、曾子曰:“父母之喪弗除,可乎?” 孔子曰:“先王制禮,過時弗舉①,禮也。非弗能勿除也,患其過于制也。故君子過時不祭,禮也。” 【注釋】 ①過時弗舉:禮以飾情,情隨時變,時過境遷,情已非舊,故日“過時弗舉,禮也”。 【譯文】 曾子說:“為父母服喪,期滿而不除服,可以嗎?” 孔子答道:“先王制定禮儀都有時間規(guī)定,錯過了時間就不再舉行,這是禮的要求。為父母服喪,不是說非除不可,是怕這樣做超過了禮的規(guī)定。所以君子錯過了祭祀的時間就不再補行,這是合乎禮的?!?/p> 【另譯】 曾子又問道:“為父母所穿的孝服,永遠不除可以嗎?” 孔子答道:“先王制定禮儀,錯過了時間就不再舉行,這是正理。先王并不是不能作出永遠不除的規(guī)定,問題是人們是否都能做到。既然不能做到,那么還是規(guī)定個時限為好。所以君子錯過了祭祀的時間就不再補行,這是合乎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