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和韓國之間的較量一開始就分出了勝負,韓國軍隊節節敗退,與此同時美軍的陸軍戰隊在仁川登陸,并且此舉不僅是為了壓制朝鮮,最終的矛頭對準了中國。朝鮮首領金日成此時也向中國發來了求救電報,中央領導人經過多次交談磋商,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下達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 與此同時,中國開始組織志愿軍戰士們,而任命誰作為抗美援朝的總指揮也是毛主席一直難以下決定的事情。作為一軍統帥,任何一個決策或許都是戰爭勝利的關鍵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最終確定彭德懷將軍作為抗美援朝志愿軍戰士們的主帥,但是在最終人選出來之前,毛主席還考慮了這四位大將。 粟裕 粟裕將軍作為十大元帥之首享有“常勝將軍”的美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將軍先后指揮過高郵戰役、淮海戰役等大型戰役,每次都能出其不意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戰場上統帥的沉著冷靜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因此在七月中旬組建東北邊防軍以防止敵人越過三八線侵擾我國領土時,粟裕將軍便成為毛主席的首要人選。 幾十年戎馬歲月,粟裕將軍在戰場上的巧妙指揮至今令人慨嘆,但是也因此落下了許多病根兒,戰場上千林彈雨,粟裕將軍也是多次身負重傷。毛主席任命粟裕將軍擔任抗美援朝志愿軍統帥的第二天,粟裕將軍就因為舊傷復發被送往青島治療,一直以來的傷痛總是纏繞著他,治療過后也并沒有什么起色。 毛主席決定抗美援朝時,粟裕將軍是非常期待的,但是他的身體已經不允許他再次披甲上陣,在水南戰役中,粟裕將軍頭顱內有三塊彈片一直沒有取出,這也讓他時常有頭痛的感覺。所以最終毛主席還是沒有讓粟裕將軍擔任抗美援朝志愿軍的統帥,這個為了國家和人民半生戎馬歲月的大將最終也是飽受疾病纏繞。 林彪 隨即毛主席的腦海中又浮現出另外一人,那人便是林彪。林彪的確是一個指揮方面的奇才,23歲便成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四軍軍長,1937年林彪發起并指揮的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傳言,后來又相繼指揮了遼沈戰役、東北解放戰爭等戰役,似乎也是作為抗美援朝志愿軍統帥的不二人選。 但是在討論是否應當抗美援朝時,林彪持反對意見,的確依照當時中國的國力而言,想要打敗美國無異于以卵擊石,而且他也和粟裕將軍一樣,在與敵人交手的多場戰役中多次受傷,如今也是備受疾病纏繞。毛主席考慮到林彪現在的身體情況也就放棄了讓他擔任志愿軍統帥的想法。 劉伯承 劉伯承將軍的軍事素養也是佼佼者,他曾說過“大丈夫當仗劍拯民于水火,豈顧自己一身之富貴?”他加入革命的時間也已有大半生,從最初跟隨孫中山先生參與民主革命到后來加入中國共產黨,劉伯承將軍指揮戰爭的謀略和部署計劃完全不輸粟裕將軍,強渡大渡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等戰略部署都足以說明劉伯承將軍卓越的軍事戰略眼光。 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被稱為中國革命歷史的轉折點,因此由他擔任抗美援朝志愿軍統帥絕對是非常好的人選,他有著長期深入敵軍腹地的作戰經驗,并且能夠及時對戰略計劃做出敏銳的調整。但是自新中國成立以后,劉伯承將軍一直致力于籌備軍校,想要為中國培養出許多優秀的軍事將領,而這也占據了他生活的大部分,也早已是分身乏術。 徐向前 徐向前將軍曾先后粉碎敵人對鄂豫皖蘇區多次的圍剿,又開辟了川陜革命根據地指揮其反六路圍攻,在土地革命時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徐向前將軍在軍事指揮方面的才能十分突出,曾在紅軍西征的時候完美執行了寧夏戰役計劃,為西征作戰的部署貢獻出重要的思路和作戰方法。 山西曾經有大量的游兵散將,從來沒有得到過系統的軍事理論教育,更不要說在作戰方面有何突出才能,而徐向前將軍用時兩年時間就將這支隊伍集合起來培養成為不輸于其他任何正規部隊的解放軍第18兵團。在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將軍多次指揮的大型戰役為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做出了重要鋪墊。 在臨汾戰役和太原戰役中,徐向前將軍便展現出優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但是之后在太原戰役中,因為舊病復發不得已讓彭德懷將軍接替職位。想到徐向前將軍的身體情況,毛主席就打消了這一念頭,將軍半生戎馬,身體也早已被疾病纏繞,此時若再次任命于他實在太過于殘忍。 最終人選 彭德懷將軍自新中國成立之后一直投身于西北地區的建設之中,且已經到了知命之年,所以毛主席一直沒有將彭德懷將軍放在第一人選,但是眼下戰情迫在眉睫,彭德懷將軍又是身經百戰的老將,因此毛主席再一次對彭德懷將軍寄予厚望。不過在正式任命之前,毛主席還是想要聽一番彭德懷將軍對于抗美援朝戰爭的看法。 10月4日,彭德懷將軍在京和毛主席進行會談,同時他也發表了對于抗美援朝的看法,總而言之,彭德懷將軍認為此戰中國應當出兵。彭德懷將軍的態度十分明顯,毛主席也非常欣慰能夠得到彭德懷將軍的助力,在最后的決策會議上,彭德懷將軍立下了“不戰死勢不后退一步”的軍令狀。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將軍率領抗美援朝的志愿軍戰士們浩浩蕩蕩跨過鴨綠江,到達朝鮮半島地區,于兩周之后和朝鮮統領金日成進行了秘密會談。隨后在天寒地凍的艱苦環境中,志愿軍戰士們和美國等聯合軍交手了一次又一次,彭德懷將軍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略部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53年7月27日,這場耗時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終于在美國等聯合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之后落下了帷幕,這場耗時漫長的戰爭終于為中國人民守住了和平,這其中離不開彭德懷將軍的英明指揮,要離不開志愿軍戰士們的奮勇殺敵。 小結: 抗美援朝戰爭注定是一場不平凡的戰爭,而彭德懷將軍奉命于危難之間,率領著志愿軍戰士們打了一場漂亮的立國之戰,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讓世界看到中國軍人的力量。“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彭德懷將軍和志愿軍戰士們在與美軍等聯合軍一次又一次的交手中踐行著中國軍人的底氣和誓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