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醫案為馮世綸老師于2023年10月29日福建云霄中醫院ICU病房會診病例,將具體病例情況及老師診治情況整理記錄如下。 患者方某,男,85歲,以“反復咳嗽氣喘7年余“為主訴入院。 7年余前患者每于受寒感冒或氣候變化時便反復出現咳嗽咳痰,痰白量少,伴氣喘氣促,秋冬季節易發,病情反復發作,每年累計發作3個月左右。多次就診本院,診斷為:1.I型呼吸衰竭,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4.慢性心功能不全,5.肺結節,6.胸腔積液,7.低蛋白血癥,8.腸道功能紊亂,9.左側腹股溝疝術后。 經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每日八小時以上),抗感染、平喘化痰等對癥治療后,病情好轉。 2023年10月29日馮世綸老師ICU會診。 刻癥:多汗,怕冷,動則喘,動即汗出,盜汗,喜溫水,喝涼不舒,口干口稍苦,納可,愛發脾氣,心悸,眼模糊,腳稍腫,腹水,大便不干難排,小便難,眠不深,多夢;脈浮弦。 辨六經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 辨方證為桂甘龍牡合茯苓飲合五苓散加半夏湯證 服藥7劑,11月6日,精神狀態轉好,愛發脾氣,怕冷如前,動則喘稍減,汗稍減,雙踝腫減,口干減,口不苦,盜汗減,納佳,腹不脹,但覺矢氣稍多,大便溏易排,小便稍暢。 11月9日,怕冷減,口干已,不苦,盜汗已,眠可,夢減,動則喘減不明顯,動則汗出減,心悸已,無腹脹,便意頻,便時難出,便后仍有控制不住自出少量大便,帶氣體,大便溏,雙踝腫已,尿等待減。 老師現場解案錄音整理: 大家討論挺好,實際上大家討論都有一定的依據,診斷少陰,少陰表證,是虛證吧,有飲啊,有口苦口干,有半表半里,從辨證的角度來說,這種思路還是對的。問題就是說,怎么看待這幾個證。 有汗出和微汗出,可不一樣。這個病人總體來說,中醫叫虛勞,所以西醫診斷一定要明確,住了ICU吧,慢阻肺,肺氣腫,最后一關了,再慢一步就是肺腦了,所以咱們給他長期的吸氧啊,真是給他延長生命。要是沒有吸氧,這肺腦早就出來了。所以以后還得注意看有沒有肺腦。這精神不正常,還愛發脾氣。普通的發脾氣,當然可以理解,但有些經常發脾氣,思維不對頭了,可能有肺腦了,因為長期的缺氧,就會造成(肺性腦病),所以要監測一下他的氧分壓,二氧化碳也監測一下,所以這個病人確實處在最后階段了,咱們給他用呼吸機就是延長他的壽命。當然加上一些中醫治療,效果會更好一點。 這就涉及到咱們的治療了,治療我們還是根據癥狀反應,不受西醫診斷的影響,肺氣腫,慢阻肺,就是虛,不一定是虛,有時也出現實證,就是看怎么看待了。 大柴胡或者小柴胡,五苓散,真武湯,李成貴提出的的柴桂姜合歸芍散,各種各樣的,看著都像,但是具體方證治療是不一樣的。但是根據癥狀來辨證,他是很近似的,難度就難在這里。 因為這個病人你一看,望診,別人都穿的那么薄,他穿兩層皮棉襖,里頭一層,外頭還有一層。面色也晄白,所以一看就是個虛寒證;這就是望診我們看到的。 再一個就是他汗出,特點是汗出多,為什么汗出多,因為他里熱重啊,所以這可能是陽證的時候多。微汗出,頭汗出,微惡寒,這就是陰證了,上熱有熱,但是下寒的厲害,這個難點就難在這里,有些人看他這個口苦,這個口苦真是不好辨,口苦可能是有點熱,口苦不厲害,也可能是口干他說成口苦了,但是有口干,肯定是上熱,所以有口干,辨為少陽辨為厥陰,都有依據,關鍵就是在這個汗出,汗出多,一吃飯就出汗,他這種機體的力量還是表現為亢奮,沒怎么衰退,所以辨成個陽證也可以,上熱比較厲害,所以辨證對錯,還得吃了藥以后看,才能知道。 所以最初我看這個病人,出汗多,盜汗也有,他的里熱還比較明顯,盜汗就是因為表虛不固,里熱明顯,里熱就是陽明里熱或者少陽半表半里的熱和厥陰的上熱,都有可能,所以出盜汗,自汗多,上熱還是比較明顯的,這個上熱是陽證、是陰證,是少陽還是厥陰,這就要細辨了,所以也是不好辨。 再一個,不好辨要注意到的就是小便不利,他腳踝有點腫,他瘦瘦的,浮腫還沒有到尿不出來的程度,但是一看他的腳踝,一按有凹陷性水腫,所以他有水飲,這個要關注,屬于外邪里飲,像這種情況,我們一般辨他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也可以,所以用桂甘龍骨牡蠣和茯苓飲五苓散之類的,也是對證的。這里頭的陽證和陰證,確實是不好辨。 不過從這個病人的大便難拉,這里頭它提示我們,這個病人都七年了,這就屬于陽微結的概念,陽微結是大便硬,津液傷了,大便不通吧,吃了藥以后干擾了(紅參類),如果不吃藥,大便是不是硬呢?所以得要考慮。 《傷寒論》第148條說的陽微結,有頭汗出,有微惡寒,他惡寒的很厲害,他這里頭有表,表是比較輕的,里熱重,下寒比較重,所以出現了大便硬,陽微結的現象,這是屬于厥陰了,但是他又有水飲,外邪里飲的癥狀,要根治他的里飲,我們說有五苓散,歸芍散,歸芍散也有利尿的嘛,這樣考慮,治他的里飲也能兼顧到。 所以這里頭如果辨證是太陽陽明太陰合病,那桂甘龍骨牡蠣,茯苓飲,五苓散,那就行,這是比較偏陽證的,如果我們說是厥陰,那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就可以,這兩個就目前治療來看,他可能性最大,因為他頭汗出,微惡寒嘛,他出汗出的多,我還是偏向于桂甘龍骨牡蠣合茯苓飲五苓散合方,就是白術用大量吧, 這樣吧,你看,解表固表,治療盜汗,桂甘龍骨牡蠣它本身就可以,加上茯苓、澤瀉、豬苓,清清里熱,清清上熱,然后用黨參、白術、茯苓利濕,桂枝解表,所以這樣,解表利濕清熱,這樣兼顧到,目前可能比較對證一點,用桂甘龍骨牡蠣合茯苓飲五苓散,吃三付,試試看。 白術多一點,用60克,因為他惡寒的厲害,是出汗出的,出汗多,偏于陽證,少陰的出汗沒那么多,因為148條特意講,少陰不得有汗,他是汗出多,是陽亢奮的狀態。 《傷寒論》第20條,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因為出了大汗,津液傷了,它陷于陰證,陷于陰證,津液傷了,它出汗就不多了,用桂枝加附子湯,它出汗不多,有汗出,大量汗出,還是陽證的可能性大。 如果口苦的厲害,那當然是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比較合適,他早上起來有一點口苦,我們按口干對待,這樣比較合理。他有外邪里飲,有表虛不固,有自汗盜汗,這時清上熱,主要是讓他少出汗,輕微的解表,清熱,解表固表,桂甘龍骨牡蠣,它是起這個作用。 這樣的病人,盡量少吃藥,盡量吃湯藥,方證對應,沒這個證,就不用這個藥,盡量減少用藥。到底對不對,就吃這個藥,不對你得改,對了就行,讓其它藥一干擾,就鬧不清了。 家里的鹿茸粉就不吃了,鹿茸粉有強壯溫補的作用,他有盜汗,吃這個就不好了。 他這個出汗多,不光是表虛,而且有里熱,他這個惡寒怎么來的,因為出汗出的太多了,津液傷到了,所以手腳冰涼。如果他不出汗了,那手腳就不涼,但是你怎么讓他不出汗啊,你得找個合適的方,就得對證了,怎么形成的,太陽陽明合病嘛,當然他還有里飲,大便不痛快,小便也不利,所以得健胃,補中吧,用茯苓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