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這些精彩的氣功表演嗎? 從滾熱的油鍋里撈鐵鏈,手不受傷;手指粗的鐵鏈纏在腰上,一運氣,將鐵鏈掙斷了;把300多度的錫水吞入口內,時在口內凝成的錫餅吐出,不傷舌;身臥釘板,石板用大鐵錘砸斷,而人不受損傷;載滿人的汽車從身上軋過,毫無損傷;雙腳在一張懸空的紙上不破,踩在雞蛋上不碎,在氣球上不炸,吊在紙圈上不斷······另有催眠表演,氣功師一發功,便使人當場昏,再一發功又可醒來。所有表演花樣繁多,效果神奇,而又都是人們親眼所見的事實,不由你不信? 氣功的產生,與其它醫學知識一樣,來源于人類長期與疾病斗爭的實踐。據《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在陶唐代(堯所屬的氏族部落)之始,天多陰雨,河水泛濫,潮濕陰冷,引起人們氣滯血淤,筋骨卷縮不舒,“故作舞以導之”。“作舞”是古代“導引”的最初形式;氣功古代的“導引”也稱“吐納”。 因此,氣功是遠古人與大自然惡劣環境和自身疾病作斗爭的產物。氣功作為一門學科,是在幾千年的歷史中逐漸總結經驗教訓而形成的。 秦漢時期,氣功作為中醫學的一種重要醫療手段,已有了專門著作,并在人民群眾中間流傳甚廣。 隋唐時期,人們已經正式確認氣功是綜合治療疾病的不可缺少的一種方法,到了宋、元、明、清時期,各種著名醫書中皆有關于氣功治病的論述和記載。因此,氣功對國內外預防醫學、醫療診斷、臨床實踐探索人體奧秘以及遺傳學的發展皆有積極的作用。 中國早期氣功主要分有兩大派,一是道家武當山的《煉性修真全圖》,這是由東周老子,漢代險長生、唐代呂洞賓、宋代張三豐等著名道士秘密傳下來的;一是佛家少林的《內勁一指禪》。 原來氣功是作為健身養性之用的,尤其在中國武林中,在武功的基礎上,氣功可作為健身、強骨、定神自療之用;后來也有人企圖運用氣功結合武功,作為防御制敵的一種手段,于是逐成了“軟氣功”、“硬氣功”、“輕氣功”、“重氣功”、“冷氣功”、“熱氣功”······ 在江湖雜技中,也常有各種各樣華而不實的“氣功”表演作為謀生手段魚目混珠,來欺騙群眾。其中常見的也是最迷惑人的、以假亂真的所謂“氣功”表演的秘密——“門子”主要有下述幾種: 油鍋撈鐵鏈表演者在臺上放著一個火爐,架上一口鐵鍋,內的油燒得翻滾。只見這位氣功師運氣發功伸手將油鍋里事先選放好的鐵鏈撈出,而那只帶“氣”的手,毫無損傷。此招名為“熱氣功”。 說穿了,這不是氣功所至,最早先見于《抱樸子》,至其作假之法,通常有兩個: A、鍋底置放大量芒硝。 B、鍋底盛醋表面是層油。在鍋中翻滾的只有 80%的醋僅有 20%的油漂在醋表面。醋的沸點低,受熱就往上翻氣泡上面油也就隨著翻滾。 用這兩個方法,鍋下面燒火,上面油就翻滾,而實際溫度不夠,所以手能伸入油鍋。其實鍋中溫度并不高,既不燙手更不會傷手,使不發氣功進去也可以照樣把鐵鏈撈出,與跳大神在油鍋里撈是一事。 ![]() 氣功斷鐵鏈一位氣功師將手指來粗的鐵環連成一條長長的鏈子,繞在自己的腰上,讓眾人用力向兩邊拉緊。只見他一發功,大減一聲“嘿!”,就能將鐵鏈掙斷,使拉的眾人倒在地這種拉斷鐵鏈的氣功表演,里面也有秘密的門子。 在鐵鏈中間的一環,事先用鋸鋸成一個活口,用錫或鉛焊上,磨平。再用與鐵同色的染料一抹,觀眾們就看不出來了。為了解除觀眾們的懷疑,可以多備幾條鐵鏈隨便拿出一條真的來,遞給觀眾們檢查,表演時一“換托”(拿起活口鏈)只要一用勁,鐵鏈自然斷開。 ![]() 氣功吞錫江湖藝人在火爐上架著鐵鍋,當眾把幾塊錫餅放進鍋內熔化成液體,溫度達 300 度以上。只見他拿鐵勺,在鍋內舀出半勺錫水,倒在一塊木板上,“赫啦”一聲響,頓時騰起一股濃煙,將木板燒焦,錫水很快凝成錫塊。 然后,他從鍋內又留出半勺錫水,當著眾人面慢慢倒進口內,閉口含著。停了不到一分鐘,只見表演者“噗”地一聲,吐出一聲錫餅來,而嘴唇毫無被燙傷的跡,這氣也屬于“熱氣功”。 “吞錫”本來是我國古典戲法節目之一,于看起來比較殘忍,解放后禁演了很多年。“吞錫”的主要秘密在勺子上。先把錫塊化成錫水,這是真的;而勺子里面半邊有個夾層,當往口內倒時,隨著勺子的偏斜,錫水就慢慢地流到夾層里面去了。事先將一塊錫餅放進口內,一吐就成功,根本用不著什么氣功。 ![]() 鐵指鉆磚表演方法是左手握著一塊磚,右手食指沖著磚頭往里鉆“唰···唰···唰···”,眼看著就把堅硬的磚鉆透一個大洞眼,這是屬于所謂“硬氣功”的“一指禪”。 其實,表演這套節目也有假的,用不著氣功,這里面有個竅門: 先找一截比手指略粗的鋼筋,用它在磚頭背面三分之一處鉆洞。當快要鉆透之前,用手指按著磚正面的洞眼處,憑感覺震動大小,測知薄厚。留厚了,手指捅不破,鉆漏了,難保持磚面的原樣。在鉆之前,已用一張報紙鋪在磚下,保留鉆下來的磚末。 這時,將報紙的磚末倒回磚眼,用手壓實,水將表面封好即可。然后調過磚頭,再將另一邊的三分之一處,照前例也鉆一個洞眼封好,以備歡迎再來。這種磚門子不怕觀眾檢查,外行人拿在手里也看不出破綻。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將磚鉆透,灌入磚末后,用稀米湯封好兩邊,干后堅硬,一捅即開至于鉆眼時又出力、又流汗、又咬牙,那只是表演而已! ![]() 刀槍不入有的氣功師表演刀槍不入的“硬氣功”,把一柄鍘刀朝下,貼著肉放在左胳膊上,刀把在左手中拿穩。然后右手掄起另一柄鍘刀,用力向左臂上的刀砍去,打數次,沒有破一點皮。 一桿銀槍兩頭尖,寒光閃閃,由二人表演,面對面各抓一頭,將槍尖放在各自的喉嚨外皮處。然后倆人運氣發功,身向前挺,硬把槍桿頂彎,也不見扎進肉內最后只聽喀察一聲響,將槍桿頂斷,而二人喉皮處只有一道白印而已。這叫“外氣功”的“槍扎不入”。 你也許會問:這難道也是假的? 但也不能說全是真的,刀砍胳膊是一種力學原理。入們常在肉案前買肉,看賣肉者將肉割下,帶骨肉割不動,便用刀砍。身上的肉也一樣,要想將刀入肉,只需要兩種方法: 一是用刀拉割,一是用刀砍剁。而剁肉必須下面墊實,才能將肉剁開。如果將肉懸空是剁不下來的。 表演者根據這一原理,把鍘刀放在懸空的胳膊上,再用另一柄鍘刀砍去,由于胳膊懸空,以自已砍自己的力量是砍不進去的。只要刀握得穩,不滑動,也傷不著皮肉。這里面既用不著什么氣功,也沒有什么特殊的秘密。 也有的人把刀橫放在肚皮上,在刀刃和肚皮之間放著幾根竹木棍,由另一人搶刀打去,只見竹條斷裂,肚皮不傷。人們以為是氣功之力,其實不然。竹條是脆硬的,肚皮是軟和的,刀和竹是硬碰硬,當然是竹斷了。這也不是什么氣功,這種表演法,任何人都可以練,只要不怕,不需太長的時間就成。 關于銀槍刺喉,既靠功夫也靠竅門。槍尖不要太利,以免刺破喉皮。開始用木制槍尖練,慢慢把喉皮處磨煉出一層繭子,而后再用真槍刺練。表演時將槍尖頂卡在喉根部上,慢慢將槍桿頂彎,只要槍桿一彎,沖刺力就轉移到槍桿上去了,槍桿的彎度越大,槍尖偏斜,對喉皮的扎刺力就越小。 這種刺喉功夫,但也需要長期苦練,同時要學運氣吐納才能成功。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手指頂這喉部試試,首先要憋住那口氣,喉部才能頂得住手指傳來的力量,并且保證那口氣不能散掉,另外表演的關鍵在于兩條:是需要把喉皮成老,減輕刺痛之感,二是不能硬頂著直刺,要用喉骨把槍桿壓彎,使扎刺力轉移到槍桿上去。如表演將槍桿頂斷一招,需用薄鋸將槍桿橫鋸一半,再在鋸印對過半尺處橫鋸一半,到時一用力,自然會折斷。 ![]() 臥釘板臺上有一塊茶幾大小的木板,板上釘著密密麻的大鐵釘。只見氣功師裸露著上半身,仰臥在釘板上,背部的皮肉直接扎在釘尖上。幾個年輕力壯的人抬著一塊長形石板條,放在氣功師的肚皮上。 這時,氣功師處在下有釘板扎上有石板壓著的險惡狀態下。又有一個大力士,手提大鐵錘,甩開膀子向石板條打去。石板條被砸斷開來,而氣功師一個鶴子翻身站起竟然安然無事。這也是屬于“硬氣功”的一種表演。 然而實際上夸大了氣功的作用,盡管一、二百斤的石板條壓在肚子上,要有一定的氣功頂住,除此而外,主要是靠力量平衡的關系。拿釘板來說,因為釘子又多密,把人體的承受力給分散開了,多一根釘子多承擔一份重量,重量一分散,就扎不進肉里而去了。假如板上只有兩、三個釘子,肯定會扎個皮破血流。 打錘也有竅門,一是石板條的形狀必須是窄而長的,石質要堅脆,紋路橫向,這樣才容易被擊斷。 二是下錘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畫圓圈式的打法,即斜著打,既無壓力又冒火花,效果很好;另一種是要想砸斷時,這一錘需要下直打,但不能死往下砸,擊力不能過石,只打得石開,有彈性的立即將錘收回;這一招倒是助演者需要多番練習才能掌握的。這項表演公平地說,應該是氣功、均衡力和竅門三者組成。 ![]() 汽車過身“汽車過身”屬于大型氣表演,一般在廣場進行。氣功師仰臥在地上,身體左右各有一塊坡式木板。 然后,又由兩人抬一塊大活木板蓋在表演者的身上。表演時,一輛載滿男女老少的大卡車,開動起來,從氣功師身上橫向軋過。這么大的重量竟然從人身上軋過而無傷害,除了氣功而外,還能有何解釋? 按江湖道德來說,對它的內幕不應該公開,然而從今天科學的觀點來說,即使公開也并不有損于表演者的偉大形象。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在真功夫里面借助一些“門子”活,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使真假部分都公開,也不是一般人夠做到的。那么除了真功夫,又借助些什么樣的承受力呢?有以下三種: 1、首先身上那塊大板,沒有這板是不能演的。在大木板的左右邊緣還必須各有一個支撐的側木邊,高度要與表演者的身胸基本相同,這是成功的主要關鍵。當汽車軋到身上這塊木板時,從左到右,先把左邊落地,使右邊懸起,由于左板撐力的作用,代替了人身的壓力。當汽車軋到正中時這是壓力最大的時刻,然而也是短的時刻,將一瞬間的重量壓力移向了右邊,這時右邊的側板馬上貼地,起到了支撐力的作用。這是整個借助力的主要關鍵。 2、表演者的雙手小臂在木板下立撐著,在汽車沒過之前,暗將木板頂起,使兩邊的側木板離開地面在身胸上,讓觀眾看到這兩塊側木板要比身胸矮——其實并不矮,將汽車軋過來時,暗中用雙小臂或別的物件支撐護胸,這一招也起到定的支撐作用。 3、司機的配合也很重要。在開車過身的過程中,要把握好車速,即兩邊慢中間快,這一招需要司機多番練習才行。這種借力的配合技術,非一般司機所能為,是可靠人選經過專門訓練的。 除上述三個方面的借助力量,便是表演者的真功夫了。真功夫的練成,也有一套不尋常的練習法,簡而言之,從輕到重從淺到深、循序漸進,增強氣力。沒有強壯的身體,沒有堅強的毅力和苦練精神,是絕對做不到的。 ![]() “輕氣功”表演用各種表演手段來表現身輕如燕,如“踩紙”、“踩氣球”、“踩雞蛋”、“踩燈泡”、“吊紙環”等等,均屬“輕氣功”。 “踩紙”的表演,是氣功師拿一張白紙,用兩支日光燈管將紙的兩端卷起,留出一部分在架上固定,然后,兩腳在懸空的白紙上,使整個人體托在紙而上,而紙不破。如果不是用氣將身體提起,薄薄的一張紙能禁得起人體的重量嗎? 然而經過一番特殊設計和處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卻變成了可能,于是就感到驚奇,踩紙也好,踩氣球、踩雞蛋也好,或是紙環吊人也好,實際上人身的重量并沒有絲毫減輕。 香港有一位力學專家周克行解釋了這種紙上站人的奧秘。一個物體給另一個物體以力的作用時,有幾種方式。 例如你想把一袋 50 斤的貨物放上架板,可以把貨物分散成許多細小部分,一點一點地放上架;也可以把袋子一下子放上架;還可以把袋子扔上架。第一種方式的作用效果最弱,架板的變形最小;第二種方式的效果就要強得多;至于第三種方式,效果就更劇烈了。 氣功師正是用了第一種方式踩到紙上去的。他先踏上一只腳,然后再踏另一只腳,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體重一點一點地從地上轉移到紙上去的。這樣,紙便慢慢被拉長是可以承受得了的。如果不信,請不妨用糖的包裝紙拉拉試試,感受一番,雖說是普通的一張紙,但也絕不是隨便一拉就破的。 氣功師選的紙,恰到好處。但這種紙給我們,我們也不行,原因就在氣功師運用氣功施加靜荷載的本領。氣球踩雞蛋走刀山等道理也大體相同。 上面這段力學家的論述,道理是說對了,但他畢竟不是江湖“老合”(行中人),因此對一些具體門子不清楚。這里再把一些具體門子和技巧加以補充。 “踩紙”用的紙,要選擇比較厚硬、韌性強的。最好在兩張紙的中間糊裱上生絲。生絲要順著長度方向擺,把距離擺均勻,然后將兩張紙裱在一起,干后熨平。最后當眾撕紙時,切記不要橫撕,要順撕,橫著是撕不開的。 紙的兩邊所以要用日光燈管來卷,作用在于紙的張力要撐均勻,若稍有不勻,就會破裂,這是很關鍵的一環。在的技巧上也要掌握好穩定性,不能搖晃,若一晃動紙就會破裂。 至于“踩氣球”,球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氣球另一種是特制氣球。普通氣球一個,特制氣球兩個,3個氣球用3個顏色。 踩球前,先把普通氣球交給觀眾檢查,當場將球捅爆。人們會以為其它兩個也是一般的氣球,特制的氣球是用優質膠加上一定的厚度;吹起時,不要將氣吹得太足,而且要吹得與普通氣球同樣大小,真假混合,魚目混珠。 在兩個特制的氣球上面放塊玻璃板,最好是用輕量的透明塑料板。表演時,始終要掌握住中心力的均衡,絕對不能偏斜。 “踩雞蛋”不能穿著鞋踩,要光腳或穿襪,而每只腳踩兩個雞蛋,位于腳掌和腳部。雞蛋放在一塊刻成槽的木板上立放在槽內;槽內粘有絨布,蛋在槽內一半,外露一半,槽與蛋要貼緊,不松不緊,不大不小,正好才行。使槽內部分的蛋起到一定保護性支撐力的作用。 要選擇“本地雞”的蛋,因為蛋皮厚而硬,再把它用鹽水腌咸,這樣就不易被壓碎。踩時也要掌握中心力的均衡,必須穩定,不要搖晃。 “紙環吊人”的關鍵在于把堅的寬紙條作成兩個小紙環;環的大小不得相差分毫,接的余頭處也要一樣,然后將紙環掛在固定的日光燈管兩,兩端的位置也要均衡。 在下面再套上另一支日光燈管表演者雙手握著下面的日光燈管,握的位置也要均衡,不得偏左偏右,在懸身時,更要掌握好平衡力,不能偏輕偏重,以免偏重一方承受不住拉力而裂斷。 總之,從道具到動作,自始至終都要在平衡中完成;如果一處失去平衡力,就會失敗。這說明,這套表演雖然沒有減輕體重,但也需要經過一番細心刻苦的練習才行。 ![]() 氣功催眠氣功師為了顯示氣功的效應和威力,可以在大庭廣眾面前,將一觀眾催得昏睡過去,然后再將他催醒。這種表演大體有三種方法: 一是用“栽托”,把自己人埋伏在觀眾之中進行表演; 二是“氯仿”麻醉藥在手上,以發的手式使被者吸藥昏迷; 三是“意念”,讓被催者閉眼、放松的入境之法進入睡眠狀態。 三種方法都靈驗,但以第三種為最高,不管任何場合都可表演,效果極佳,神秘莫測。但表演這套功夫需要氣功師的形象高大,派頭十足才行,能在任何場合鎮得住,才能使“意念”催眠法靈驗。 氣功能健身,也能治療一些疾病。如果正確地向前發展,對豐富祖國醫學和武術是有益的。但必須防止假氣功的泛濫才能不陷入非科學的邪境,而演變為迷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