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010/199|五行針灸常用穴位(附取穴圖)

     明理有道 2023-12-01 發布于河南

    五行針灸與傳統定位不同的,在穴位名字中標注了“*”,穴位均附加了圖片,在微信內閱讀此文,單擊取穴圖片即可放大顯示,歡迎你轉發給有需要的朋友,也希望能給你帶來方便。

    關鍵詞

    (可以搜索下面的文字,快速定位)

    阻滯內障附體內七龍外七龍
    AE邪氣夫妻不和出入阻滯十二官
    任督阻滯瘢痕阻滯募穴第十章主管穴
    原穴五輸穴流注穴時令穴絡穴
    母穴子穴非主管穴背俞穴天窗穴

    一、判斷患者五行屬性

    五行針灸一般只使用十二正經和任督二脈的穴位,實際操作過程中使用的腧穴數量則更少,并將腧穴分為主管穴和非主管穴。其中主管穴包括原穴、五輸穴、流注穴/時令穴、絡穴、母穴/子穴;非主管穴包括背俞穴和天窗穴。

    二、疏通阻滯

    2.1 祛除“內障(附體)”

    五行針灸通過觀察患者的眼睛來確定有無附體發生,要求患者注視醫師的一只眼睛,而醫師同樣專注觀察患者注視的眼睛(距離20cm左右,可伸出一只手,一只眼睛一只眼睛看),有附體的人對醫生如比專注的眼神沒有任何回避或其他反應(無法跟著移動眼睛、睛神經常有跳躍、醫者感到自己面對一片空白,或有如臨深淵之感等等。其實,五行針灸師是否決定到患者采用以上方法,首先要以與患者的談話內容為依據,來甄別其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

    針刺:

    內七龍(鳩尾、天樞*、伏兔、解溪)

    -鳩尾劍突下0.5cm左右,0.3-0.5寸深度

    -天樞*(與傳統穴位不同,為神闕穴旁開3寸,腹直肌邊緣,雙側,0.5寸

    -伏兔(大腿前側面,膝橫紋上7寸,股外側肌與股直肌之間,雙側,0.6寸

    -解溪(足背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雙側,0.5寸

    外七龍(百會、大杼、腎俞*、仆參

    -百會(頭頂正中,0.3寸

    -大杼(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2寸,雙側,0.3寸

    -腎俞*(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2.5寸,雙側,0.5-0.8寸

    -仆參(足外側,外踝后下方,昆侖穴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雙側,0.3寸

    圖片

    大多數情況下,只針刺內七龍,先用瀉法(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直刺得氣,得氣后每針再逆時針旋轉180°)留針觀察眼神(不允許超過20分鐘,實踐時,往往1-5分鐘甚至更短,但也有15分鐘的),內障祛除后,從左到右,提插得氣,補法“拔針”,閉針孔。

    治療結束后,若檢查無附體則不需外七龍治療,若有則繼續,操作方法與內七龍相同;外七龍治療后檢查無附體,則結束內外七龍治療,無需再次使用,若有則在第二次治療時繼續祛附體操作,方法同前,每次5~20分鐘。

    2.2 祛除“AE(邪氣)”:

    皮下淺刺(雙側)肺俞、厥陰(心包)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

    圖片

    針刺方法采用瀉法,針刺時先左后右,刺入,留針,出針后不按壓針孔。此法垂直淺刺入皮膚,透皮即可,松開手,淺刺入皮下,勿刺入肌層,針柄下垂45°為宜。待針孔周圍皮膚紅暈消失為邪氣已祛除,起針,不閉針孔。一般需15~30分鐘,也有留針超過1小時的。

    2.3 糾正'夫妻不和”:

    補至陰、復溜*(孕8月起禁針)、太溪*、中封*、腕骨、神門及主導五行之一行的原穴,右脈寸、關、尺強下左脈時使用。

                                  

    (左右滑動預覽更多)

    2.4 疏通“出入阻滯”(十二經脈或任督脈流注阻滯不通):

    2.4.1十二經出入阻滯:先左后右,先陽經后陰經,針補

    阻滯癥狀表現心理原因脈象
    小腸膀胱外感、頭痛、項強、眼部,耳及咽部不適等;
    肩背、腰腿痛等;
    不忍聽、不忍看;
    用腦過度;
    不能“篩選”、分類、整理;
    表達不清、口吃、結巴等。
    左手寸脈(浮取,左寸為小腸)的脈力明顯強于左手尺脈(浮取,左尺為膀胱)
    大腸眼耳鼻的癥狀;過敏性鼻炎等;
    便秘或腹瀉;
    放不下,不能釋懷;
    長期悲哀難解;
    缺少靈感。
    右手寸脈(浮取,右寸為大腸)的脈力明顯強于右手關脈(浮取,右關為胃)

    咳嗽等呼吸道問題;
    乳房、胸腔等問題;

    腸胃問題;

    壓抑憤怒;生悶氣;
    絕望感;
    創造力難以發揮。
    左手關脈(沉取,右關為肝)脈力明顯強于右手寸脈(沉取,右寸為肺)
    腹部、消化道問題;
    胸腔、乳房不適等;
    淋巴結問題;
    飲食失常:納差或易餓;
    難以接受他人對自己的照顧;
    對人的關心、照顧無處可施;
    跟母親的關系出現問題。
    右手關脈(沉取,右關為脾)的脈力明顯強于左手寸脈(沉取,左寸為心)
    心包心悸、胸悶等;
    乳腺問題;
    泌尿生殖系問題;
    不承認恐懼;
    難以與人建里親密關系;心中完全開放或設防。
    左手尺脈(沉取,左尺為腎)的脈力明顯強于右手尺脈(沉取,右尺為心包)
    三焦偏頭疼、肩痛、耳不適、手腳冷等;
    寒熱往來、口苦、目眩等;
    思維不靈活;
    缺乏視野、眼光;
    右手尺脈(浮取,右尺為三焦)的脈力明顯強于左手關脈(浮取,左關為膽)


    十二官阻滯經絡入口出口
    小腸(火)到膀胱(水)阻滯手太陽小腸經(13-15時)-聽宮

    圖片

    足太陽膀胱經(15-17時)睛明(禁灸)

    圖片

    -
    (水)到心包(火)阻滯足少陰腎經(17-19時)-步廊

    圖片

    手厥陰心包經(19-21時)

    男:天池

    圖片

    -
    女:天泉

    圖片

    -
    三焦(火)到膽(木)阻滯手少陽三焦經(21-23時)-耳和髎

    圖片

    足少陽膽經(23-1時)瞳子髎

    圖片

    -
    (木)到肺(金)阻滯足厥陰肝經(1-3時)-期門*

    圖片

    手太陰肺經(3-5時)中府

    圖片

    -
    大腸(金)到胃(土)阻滯手陽明大腸經(5-7時)-迎香(禁灸)

    圖片

    足陽明胃經(7-9時)承泣(禁灸)

    圖片

    -
    (土)到心(火)阻滯足太陰脾經(9-11時)-大包

    圖片

    手少陰心經(11-13時)極泉*

    圖片

    -

    根據十二經脈及任督二脈氣血流注順序,通過脈象、臨床癥狀等判斷有無局部阻滯,如大腸與胃的阻滯,右寸脈浮取強于右關脈;又如當出現雙脈皆沉取不應,則代表任督阻滯不通,可針刺會陰(禁灸)、承漿、長強、齦交(禁灸)

    2.4.2任督阻滯:

    會陰(禁灸)承漿長強齦交(禁灸)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備注:為了方便操作,一般是讓患者在治療床上側臥屈膝,找外套蓋住下體,醫者在患者身后先針補會陰(1/3至1/2即可,不必針入10分)、長強(3/10寸);然后醫者洗手,患者穿好衣服,再針刺承漿(1/10到3/10寸)、齦交(2/10寸),整個過程仍重視人文關懷。

    祛除“內障”之后,要做AE和原穴,注意,最后要做原穴而不是其他主管穴;疏通“夫妻不和”或“任督阻滯”后,要做的也是主導一行的“原穴”。

    2.5疏通“瘢痕阻滯”(如有)

    瘢痕阻滯是指有具體病理體征的阻滯。如患者有外科手術史、骨折史、瘀血、腫瘤、水腫、挫傷、截肢,尤其是瘢痕經過經脈的情況,五行針灸認為這些體征可能提示衛氣循行受阻。

    治療的方法參見《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第129頁,將針刺入緊鄰瘢痕上下之腧穴,順著經絡方向進針,施補法。

    三、根據病人當下的需要取穴

    醫者需要一種洞察力,或者直覺(來自于對病人感受的體會)、靈感來選擇穴位,照顧病人不同層次上的需要。

    3.1募穴

    募穴(front Mu point)是臟腑之氣輸注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稱為“腹募穴”。“募”,有聚集、匯合之意。六臟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個。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關經脈上,其位置與其相關臟腑所處部位相近。

    每一官都有各自的募穴,五行針灸通過按壓募穴,診察該經募穴是否有壓痛,壓痛可提示該經對應臟腑氣血失衡(氣血不和),壓痛程度則提示氣血失衡程度,可以輔助判斷治療效果。

    募穴既可用于捫診,也可用于治療。根據《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第72頁,一個患便秘的土行病人,天樞壓痛,使用大腸經募穴天樞(胃經之穴)治療,即為適當。有些情況下,募穴與病人五行所屬不符,也可以使用,但必須是病人所屬的五行已經得到多次治療,而效果仍不理想,方能用之。如果病人中焦區一直冰涼,可以考慮使用中脘。

    經絡
    募穴定位
    手少陰(11-13時,君火)巨闕臍中上6寸
    手太陽小腸(13-15時,君火)關元臍中下3寸
    足太陽膀胱(15-17時,水)中極臍中下4寸
    足少陰(17-19時,水)京門腰側,章門后1.8寸,當第十二肋骨游離端下方
    手厥陰心包(19-21時,相火)鳩尾臍中上7寸

    膻中(禁針)平第4肋間,中庭上1.6寸,與神封相平
    中脘臍中上4寸
    陰交臍中下1寸
    手少陽三焦(21-23時,相火)石門臍中下2寸
    足少陽(23-1時,木)輒筋側胸部,淵腋前1寸,平乳頭,第四肋間隙中
    日月乳頭直下,前正中線旁開4寸,第7肋間隙中
    足厥陰(1-3時,木)期門*乳頭直下,中脘與建里中點的水平線上當肋弓下緣
    手太陰(3-5時,金)中府平第一肋間隙,云門側下1.6寸
    手陽明大腸(5-7時,金)天樞*臍旁開3寸,當腹直肌外緣
    足陽明(7-9時,土)中脘臍中上4寸
    足太陰(9-11時,土)章門
    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圖片

    3.2《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第十章所涉穴位

    第一組:可用于治療任何階段的穴位

    第一點:主管穴

    第二點:以下三穴可在最初期主管穴基礎上加入,以激活五行所對應之臟腑(二官)

    用于土行者:

    地機*滑肉門*
    圖片圖片

    用于金行者:

    經渠
    圖片

    第二組:治療初期,通用于各行的穴位

    治療初期,適用于各行的穴位
    神闕巨闕靈墟
    圖片圖片圖片
    魄戶膏肓神堂
    圖片圖片圖片

    神闕穴和膏肓穴在連續幾次治療中,可反復使用,在治療后期,先魄戶再神堂。

    第三組:治療中后期可用于任何一行的穴位

    極泉*
    圖片

    第四組:治療中后期除主管穴外各行分別可使用的穴位

    勞宮(第四組,孕3月起禁針)
    圖片

    諾娜老師最喜用的穴位名單(進一步選穴指南)

    肝經期門*章門
    圖片圖片
    膽經風池日月京門
    圖片圖片

    圖片

    君火心經極泉*通里
    圖片圖片
    小腸經肩貞(禁灸)*臑俞(孕6月起禁針)
    圖片圖片
    天宗秉風
    圖片圖片 
    曲垣肩外俞
    圖片圖片
    肩中俞
    圖片
    相火心包經郄門勞宮(孕3月起禁針)
    圖片圖片
    三焦經會宗天井(孕4月起禁針)
    圖片圖片
    (chì)絲竹空
    圖片圖片

    土:

    脾經公孫大橫周榮大包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胃經地倉頭維缺盆不容*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滑肉門*天樞*上巨虛下巨虛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豐隆
    圖片

    中府云門經渠(禁灸)魚際(禁灸)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大腸溫溜*
    圖片

    涌泉*然谷(孕8月起禁針)肓俞靈墟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神藏俞府
    圖片圖片
    膀胱魄戶膏肓神堂意舍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胃倉魂門志室*
    圖片圖片圖片

    任脈與督脈穴

    神闕(任脈,禁針,隔鹽灸)巨闕(任脈)天突(任脈)*百會(督脈)大椎(督脈)
    圖片圖片圖片

    圖片

    圖片

    陶道(督脈)身柱(督脈)筋縮(督脈)

    圖片

    圖片

    圖片

    在穴位的選擇方面(《指南》第155頁),諾娜老師分四組穴位,第一組是“可用于治療任何階段的穴位”,包括主管穴,土的初期神性穴地機穴、滑肉門,金的初期神性穴經渠穴,包括用于清除阻滯的穴位;第二組是“治療初期,通用于各行的穴位,比如神闕(隔鹽灸,高血壓者用巨闕)、靈墟、魄戶、膏肓(補血,可灸7、14、21、49)、神堂(先予魄戶,再予此穴)”;第三組是“治療中后期可用于任何一行的穴位”,這組穴位包括所有任督二經、膀胱經外線以及腎經胸部腧穴,再加心經之極泉穴;第四組是“治療中后期除了主管穴之外各行分別可以使用的穴位”,陽官(腑)相對于陰官(臟)往往有更多穴位可以選用,且我們自始至終要知道,對五行的正確判斷,這個重要性,遠高于對穴位的選擇。

    四、主管穴

    根據患者五行屬性,灸、針相對應的原穴或其他主管穴(五輸穴、流注穴/時令穴、絡穴、母穴/子穴等)

    4.1原穴

    原穴是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于十二經脈四肢部的腧穴,共有“十二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在五行針灸中,對原穴的使用是根據對患者的五行屬性的判定,選擇相應五行屬性的經絡上的原穴。以木行人為例,只選用屬于木行的肝膽二經,即膽經的原穴丘墟穴和肝經的原穴太沖穴。

    使用時,先陽經后陰經,先左后右,灸3壯,針補。

    十二經脈原穴
    足少陽膽經(木)丘墟穴

    圖片

    手少陽三焦經(相火)陽池穴(禁灸,孕3月起禁針)

    圖片

    足厥陰肝經(木)太沖穴

    圖片

    手厥陰心包經(相火)大陵穴(禁灸)

    圖片

    手太陽小腸經(君火)腕骨穴

    圖片

    足陽明胃經(土)沖陽穴

    圖片

    手少陰心經(君火)神門穴(可灸5壯)

    圖片

    足太陰脾經(土)太白穴

    圖片

    手陽明大腸經(金)
    合谷穴*(孕1月起禁針,可灸5壯)

    圖片

    足太陽膀胱經(水)京骨穴

    圖片

    手太陰肺經(金)太淵穴

    圖片

    足少陰腎經(水)太溪穴*

    圖片

    十二經脈各有原,臟腑原氣過止處,

    陰經原穴以輸代,陽經原穴在輸外。

    肺原太淵大合谷,脾經太白胃沖陽。

    心原神門小腕骨,腎原太溪胱京骨,

    心包大陵焦陽池,肝原太沖膽丘墟。

    注:大—大腸經;小—小腸經;胱—膀胱經;焦—三焦經

    十二原穴歌

    4.2五輸穴

    五輸穴,分布于人體肘膝關節以下,即“井、滎、輸、經、合”,《靈樞·九針十二原》有云:“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五輸穴與五行相配,又被稱為“五行腧(輸)”。五輸穴與五行的對應,最早見于《靈樞·本俞》,其中列舉五輸穴名時,對陰經井穴配以“木”,對陽經井穴配以“金”,但對其他四“輸”穴則沒有相應五行配伍。

    及至《難經·六十四難》,則記載了五輸穴的全部五行配合關系,即“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輸土,陽輸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這一配屬關系被五行針灸所沿用。五行針灸認為五輸穴的五行屬性可以為其所屬臟腑分別注入五行之特質,因此每一經都五行俱全,每一行人也都五行倶全。

    經脈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穴
    手太陰(3-5時,金)少商(禁灸,孕7月起禁針)

    圖片

    魚際(禁灸)

    圖片

    太淵圖片經渠(禁灸)

    圖片

    尺澤

    圖片

    手陽明大腸(5-7時,金)商陽

    圖片

    二間(孕9月起禁針)

    圖片

    三間

    圖片

    陽溪

    圖片

    曲池

    圖片

    足陽明(7-9時,土)厲兌(孕6月起禁針)

    圖片

    內庭

    圖片

    陷谷

    圖片

    解溪

    圖片

    足三里(孕8月起禁針)

    圖片

    足太陰(9-11時,土)

    隱白(禁灸,孕1月起禁針)

    圖片

    大都

    圖片

    太白(孕1月起禁針)圖片商丘

    圖片

    陰陵泉(禁灸)

    圖片

    手少陰(11-13時,君火)少沖

    圖片

    少府

    圖片

    神門圖片靈道

    圖片

    少海

    圖片

    手太陽小腸(13-15時,君火)少澤

    圖片

    前谷

    圖片

    后溪*

    圖片

    陽谷

    圖片

    小海

    圖片

    足太陽膀胱(15-17時,水)至陰

    圖片

    足通谷

    圖片

    束骨

    圖片

    昆侖

    圖片

    委中(禁灸)

    圖片

    足少陰(17-19時,水)涌泉*(孕8月起禁針)

    圖片

    然谷(孕8月起禁針)

    圖片

    太溪*圖片復溜*陰谷

    圖片

    手厥陰心包(19-21時,相火)中沖*

    圖片

    勞宮(孕3月起禁針)

    圖片

    大陵(禁灸)圖片間使

    圖片

    曲澤

    圖片

    手少陽三焦(21-23時,相火)關沖

    圖片

    液門

    圖片

    中渚

    圖片

    支溝

    圖片

    天井(孕4月起禁針)

    圖片

    足少陽(23-1時,木)足竅陰

    圖片

    俠溪

    圖片

    足臨泣

    圖片

    陽輔

    圖片

    陽陵泉*(孕2月起禁針)

    圖片

    足厥陰(1-3時,木)大敦

    圖片

    行間

    圖片

    太沖圖片中封*曲泉

    圖片

    五輸穴與五行
    六陰經井(木)滎(火)輸(土)經(金)合(水)
    六陽經井(金)滎(水)輸(木)經(火)合(土)

    備注:陰經的“輸”即為“原穴”;陽經的“原穴”在“輸”之后。

    陰經
    輸穴(即原穴)
    陽經
    輸穴原穴

    4.3流注穴/時令穴

    五行針灸中的流注穴/時令穴、絡穴、母穴/子穴的概念均來自下五輸穴的五行配伍。

    流注穴/時令穴源于傳統中醫的子午流注概念,但與傳統的子午流注針法使用方法不同。五行針灸的流注穴/時令穴是根據患者的五行選擇與之相應的季節、時辰配屬的五輸穴。舉例來說,木行患者的流注穴/時令穴即為膽經腧穴足臨泣和肝經井穴大墩,木行患者的流注穴/時令穴使用只在屬于木行的春季或一天之中肝膽二經經氣最為充足的時刻(足臨泣用于23:00至1:00,大墩用于1:00至3:00 )

    時令穴:木行人,用木之木穴,用于春天;以此類推

    五行經絡季節時令穴五輸穴屬性
    君火Ⅰ手少陰(行,丙、丁月)Ⅰ8少府圖片滎穴
    Ⅱ手太陽小腸Ⅱ5陽谷圖片經穴
    Ⅲ足太陽膀胱(行,壬、癸月)Ⅲ66足通谷圖片滎穴
    Ⅳ足少陰Ⅳ10陰谷圖片合穴
    相火Ⅴ手厥陰心包(行,丙、丁月)Ⅴ8勞宮圖片滎穴
    Ⅵ手少陽三焦Ⅵ6支溝圖片經穴
    Ⅶ足少陽(行,甲、乙月)Ⅶ41足臨泣圖片輸穴
    Ⅷ足厥陰Ⅷ1大敦圖片井穴
    Ⅸ手太陰(行,庚、辛月)Ⅸ8經渠圖片經穴
    Ⅹ手陽明大腸Ⅹ1商陽圖片井穴
    Ⅺ足陽明(zhǎng)(行,戊、己月)Ⅺ36足三里圖片合穴
    Ⅻ足太陰Ⅻ3太白圖片輸穴

    備注:關于五行和季節的對應,尚有不同的理論解釋。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一些學者認為:

    “五行原來的意義是天地陰陽之氣的運行,即五個季節的變化。《呂氏春秋》把五行直稱為'五氣’,意義更為明顯,五行即一年中的五個節氣,或五個季節。后世將五氣應用到其它方面,則是人們對五行觀念的附會和發展。”

    五季來自以“河圖”為背景形成的十月太陽歷,一年分成十個月,每月三十六天,一年分五季,每季為兩個月七十二天,每月為三旬,每旬十二日,上半年為陽年,下半年為陰年,分別從冬至(陽旦)、夏至(陰旦)為起點,每一年所余的5~6天分二次(冬至、夏至)用于過年節,不計入月數的劃分,一年為五行,兩個月為一行。

    現行學院教材認為,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立春(2.2-2.5)到立夏(5.5-5.7)為春季;立夏(5.5-5.7)到立秋(8.7-8.9)為夏季;夏至(6.21-6.22)到處暑(8.22-8.24)為長夏;立秋(8.7-8.9)到立冬(11.7-11.8)為秋季;立冬(11.7-11.8)到立春(2.2-2.5)為冬季。交節時間在一個的范圍內浮動,每年可能不一樣,需參照當年日歷。

    五行針灸格外強調“感覺”的重要性,在治療的過程中,如果一位木行的患者感覺到自己仿佛進入到了春天這個季節(實際上這時候并非春季),五行針灸師也可以考慮對該患者使用時令穴。

    流注穴:木行人,用木經之木穴,用于木經當令之時辰;以此類推

    五行經絡時間流注穴五輸穴屬性
    君火

    Ⅰ手少陰午時11-13時Ⅰ8少府圖片滎穴
    Ⅱ手太陽小腸未時13-15時

    Ⅱ5陽谷圖片

    經穴
    Ⅲ足太陽膀胱申時15-17時Ⅲ66足通谷圖片滎穴
    Ⅳ足少陰酉時17-19時Ⅳ10陰谷圖片合穴
    相火Ⅴ手厥陰心包戌時19-21時Ⅴ8勞宮圖片滎穴
    Ⅵ手少陽三焦亥時21-23時Ⅵ6支溝圖片經穴
    Ⅶ足少陽子時23-1時Ⅶ41足臨泣圖片輸穴
    Ⅷ足厥陰丑時1-3時Ⅷ1大敦圖片井穴
    Ⅸ手太陰寅時3-5時Ⅸ8經渠圖片經穴
    Ⅹ手陽明大腸卯時5-7時Ⅹ1商陽圖片井穴
    Ⅺ足陽明
    辰時7-9時Ⅺ36足三里圖片合穴
    Ⅻ足太陰已時9-11時Ⅻ3太白圖片輸穴

    4.4絡穴

    絡穴是十五絡脈從經脈分出處的穴位,具有聯絡、散布的作用,在五行針灸中,絡穴被用來糾正表里兩經(陰陽兩臟)氣血失衡的情況,失衡情況可通過脈診來判定。糾正失衡時,對虛弱的一經絡穴施以補法。舉例來說,如果患者為木行,其肝脈弱于膽脈(分裂脈),則使用肝經的絡穴,即光明穴,對其施以補法。

    十二經脈絡穴
    足少陽光明穴

    圖片

    手少陽三焦外關穴

    圖片

    足厥陰蠡溝穴*

    圖片

    手厥陰心包內關穴(孕4月起禁針)

    圖片

    手太陽小腸支正穴(孕6月起禁針)

    圖片

    足陽明豐隆穴

    圖片

    手少陰通里穴

    圖片

    足太陰公孫穴

    圖片

    手陽明大腸
    偏歷穴

    圖片

    足太陽膀胱飛揚穴*

    圖片

    手太陰列缺穴*(孕6月起禁針)

    圖片

    足少陰大鐘穴*(孕3月起禁針)

    圖片

    ”赤羽氏測試“所涉穴位

    圖片

    圖片

    十二經的絡穴,在五行針灸當中,可以在“赤羽氏測試”之后,輔助糾正左右不平衡,亦能溝通成對的陰陽二官的氣血,可用于糾正表里兩經氣血不平,這種不平浮取、沉取脈壓差較大,如上述的例子,五行針灸稱這種脈為“分裂脈”。

    脈象表現為分裂脈,則證明出現了同行間的經氣阻滯,此時需要細心對比,可補氣虛一經之絡穴。根據《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第125頁,同行之間的阻滯一般很少出現。

    為什么同行之間的阻滯一般很少出現呢?可能是因為表里兩經之間自洽與溝通的能力較強,一般不需要額外干涉。

    此外,絡穴還有任脈的鳩尾穴、督脈的長強穴、脾(氣血生化之源,統血)之大絡的大包穴。

    肺絡列缺偏大腸,胃絡豐隆脾公孫,

    心絡通里小支正,膀胱飛揚腎大鐘,

    心包內關焦外關,肝絡蠡溝膽光明,

    脾之大絡是大包,任絡鳩尾督長強。

    注:偏——偏歷;小——小腸經;焦——三焦經

    十五絡穴歌

    4.5 母穴/子穴

    母穴和子穴,即與患者五行屬性相對應的表里二經上,與患者五行屬性的五輸穴形成母、子關系的五輸穴。舉例來說,木行患者對應木行的肝膽二經,“木”之“母”為“水”,因此木行人的母穴為膽經五腧穴中屬水的滎穴俠溪和足厥陰肝經屬水的合穴曲泉;“木”之“子”為“火”,木行人的子穴為足少陽膽經屬火的經穴陽輔和足厥陰肝經屬火的滎穴行間。

    五行經絡母穴
    五輸穴屬性子穴五輸穴屬性
    君火

    Ⅰ手少陰心經

    少沖

    圖片

    井穴

    神門

    圖片

    輸穴
    Ⅱ手太陽小腸經

    后溪*

    圖片

    輸穴

    小海

    圖片

    合穴
    Ⅲ足太陽膀胱經

    至陰

    圖片

    井穴

    束骨

    圖片

    輸穴
    Ⅳ足少陰腎經

    復溜*

    經穴

    涌泉*

    圖片

    井穴
    相火Ⅴ手厥陰心包經

    中沖*

    圖片

    井穴

    大陵

    圖片

    輸穴
    Ⅵ手少陽三焦經

    中渚

    圖片

    輸穴

    天井

    圖片

    合穴
    Ⅶ足少陽膽經

    俠溪

    圖片

    滎穴

    陽輔

    圖片

    經穴
    Ⅷ足厥陰肝經

    曲泉

    圖片

    合穴

    行間

    圖片

    滎穴
    Ⅸ手太陰肺經

    太淵

    圖片

    輸穴

    尺澤

    圖片

    合穴
    Ⅹ手陽明大腸經

    曲池

    圖片

    合穴

    二間

    圖片

    滎穴
    Ⅺ足陽明胃經

    解溪

    圖片

    經穴

    厲兌

    圖片

    井穴
    Ⅻ足太陰脾經

    大都

    圖片

    滎穴

    商丘

    圖片 

    經穴

    結合上圖,可以理解《五行針灸指南》第六章(P96-102)或者《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第九章(P142-149)的內容。

    4.5.1利用相生關系轉化經氣

    1)補

    將氣血轉化至相對不足的一行/臟腑(針用補法)。此時經氣由母傳子,陰臟到陰臟,陽腑到陽腑。如護持一行氣血不足,則補其母之陰陽二穴;如護持一行氣有余,則瀉其子行之陰陽二穴,把經氣引至子行。

    2)瀉

    瀉氣有余一行/臟腑的經氣(針用瀉法)。此時經氣通過母子關系實現轉化。

    4.5.2利用相克關系轉化經氣

    這種方法只適用于把經氣引到護持一行,而不是從護持一行引出。有兩種方式,一種簡單,一種復雜。

    1)簡單方式

    轉化通過相克關系,由祖傳孫。

    2)更復雜的轉化方式

    這里經氣在相克循環中繼續轉化,由曾祖傳曾孫,需中間五行作為攜帶,過程如下述:

    例如:從土引經氣至木

    針①:中封(肝經之金穴)

    針②:(攜帶針)太淵(肺經之土穴)

    (也可試用另一條替代途徑:由土到水再到木)

    4.5.3轉化經氣的步驟

    選擇最短路線,使用最少穴位。

    避免使用通過心的路線,因為據日本(針灸)傳統,心乃神圣之官。

    永遠沿著五行相生方向(順時針方向)轉化。

    如轉化途徑另一行或臟器,作為攜帶者之一行或臟器,不會帶走流經此處之經氣。

    4.5.4針刺步驟

    任何情況下,一律先針左側后針右側。

    先針氣虛之一行,略帶補意,留針。

    針作為攜帶者之臟器所屬經脈,略帶補意,留針。

    勿針氣實代瀉之一行。

    最后,給氣虛待補之一行穴位充分施補后,立即出針。

    原來留在攜帶者經脈之針無需再補,出針。

    必要時,可使用絡穴使經氣從陰臟轉到與之相表里之陽腑,不過很少有此需要,因為經氣通常在表里臟腑之間得到自動協調。

    理論上講,經氣可從任何一臟腑或五行轉化至另一臟腑或五行,但一定要按五行相生順序。但臨床上,某些轉化更經常用到,因為相對而言,五行中之木與土,較之其他行如水與相火(主精氣之儲備),常常經氣有余。

    最常用到的轉化,參見《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第148頁。

    4.5.5涉及火行的經氣轉化

    對于經氣轉化,君火和相火應作為兩個不同五行看待。經氣不能在君相二火之間相互轉化。如果需要小腸之氣補三焦之氣,必須通過整個五行循環,直到經氣傳到火的另一面。臨床上從沒有這樣去操作,但理論上可實現。

    4.5.6在同一五行內,經氣由一官傳給與之成對的另一官

    此處要用到絡穴。如肺經之氣弱于大腸之氣,可用列缺調整肺與大腸之經氣。此失調可通過脈象發現,成為分離脈。同樣,實際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

    4.5.7經氣轉化的總結

    由于某些五行的能量易于偏盛,因而一些經氣轉化方法比另一些更經常使用。比如,屬木和土的臟腑常常比水的二官和心包/三焦相對強一些,后者(水及相火之官)為我們提供精氣準備。

    五、非主管穴

    主管穴,是最直接、最安全作用于十二宮的一組穴位,相關表述已如上述。非主管穴與患者五行判屬相關性不大,包括背俞穴和天窗穴。

    ①背俞穴(AEPs,Back Shu Points)中有與十二官相對應的穴位,因此對十二官的作用十分直接并且力量強大。但是與主管穴不同,五行針灸認為,正因為背俞穴直接對應十二官,因此相對地更不安全,容易引“邪氣”深入,所以背俞穴一般用于去祛邪治療之后。常用的背俞穴包括:肺俞、心包俞、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但五行針灸認為“心”為君主之官,故而心俞一般不進行針刺(針刺心包俞發現針孔周圍有紅斑,排除體質敏感后,判斷為有邪氣,此時再針刺心俞,淺刺),在五行針灸中盡量避免與“心'有關的穴位。

    部分背俞穴
    臟腑俞穴臟腑俞穴
    肺俞心包厥陰俞
    心俞肝俞
    膽俞脾俞
    腎俞*大腸大腸俞*
    小腸
    小腸俞*膀胱膀胱俞*


    圖片

    背俞穴
    英標穴位名定位針灸
    Ⅲ13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寸。丄3-5,7-20
    Ⅲ14厥陰俞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寸。丄3,?7
    Ⅲ15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寸。丄3,?3
    Ⅲ18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寸。丄3,?7-20
    Ⅲ19膽俞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寸。丄3-5,?3-15
    Ⅲ20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寸。丄3-5,?7-20
    Ⅲ21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寸。丄3-5,?7-21
    Ⅲ22三焦俞*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5寸。丄3-5,?7-20
    Ⅲ23腎俞*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5寸。丄5-8,?3-15
    Ⅲ25大腸俞*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5寸。丄8-10,?7-20
    Ⅲ27小腸俞*橫平第1骶后孔,后正中線旁開2.5寸。丄8-10,?7-20
    Ⅲ28膀胱俞*橫平第2骶后孔,后正中線旁開2.5寸。丄8-10,?7-15

    ②天窗穴(Windows of the Sky),顧名思義,即人體與外界之間的窗戶。天窗穴是針對患者的“神”的穴位(Peter Eckman.In the Footsteps of the Yellow Emperor-Tracing th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M].San Francisco:Long River Press,2007:96),對患者的“精神靈魂”有特殊的作用。人在受到外界環境的壓力時,可能會固步自封或者思維容易進入死胡同,使用天窗穴可以幫助人們正確開啟和關閉心靈之窗,幫助人們認識真實的自己與外界。天窗穴通常不輕易使用。(《五行針灸指南》第104-105頁)

    順序經絡天窗穴
    手少陰心經(11-13時,君火)-
    手太陽小腸經(13-15時,君火)天窗

    圖片

    天容

    圖片

    足太陽膀胱經(15-17時,水)天柱

    圖片

    足少陰腎經(17-19時,水)-
    手厥陰心包經(19-21時,相火)天池(男)圖片
    天泉(女)圖片
    手少陽三焦經(21-23時,相火)天牖(yǒu,禁灸)

    圖片

    足少陽膽經(23-1時,木)-
    足厥陰肝經(1-3時,木)-
    手太陰肺經(3-5時,金)天府(禁灸)

    圖片

    手陽明大腸經(5-7時,金)扶突

    圖片

    足陽明胃經(7-9時,土)人迎(禁灸)

    圖片

    足太陰脾經(9-11時,土)-
    CV(ⅩⅢ)任脈天突*

    圖片

    GV(ⅩⅣ)督脈風府(禁灸)

    圖片

    圖片

    根據以上圖表可以看出,并非每條經絡都有天窗穴,心經沒有天窗穴,但與其相表里的小腸經則有兩個天窗穴,這是出于對心經的保護。肝膽二經都為木行的天窗穴,木行的每個腧穴都是面向未來、面向外界的,這與木的特性有關。

    對于木,可以用膽經目窗穴,位于前發際上1.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

    圖片

    ——————

    上述選穴總體以判斷患者五行性為主。五行針灸的初次治療,第一次只有AE和原穴是必要的,第一次治療的主管穴都以原穴作為結束,在后續治療中,一般以其它主管穴結束治療,原穴仍可被選用。原穴的操作方法為先艾灸,再以補法針刺。

    本篇筆記的所有穴位均參考自《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在本文中,不同功用的穴位共出現262次,排除重復后,共169個(詳情可見上面的視頻)。佟博然老師說,五行針灸常用的取穴有42個,包括內七龍4個、AE6個、原穴12個、阻滯13個、任督4個、夫妻不和6個(3個與原穴重復)。在這些穴位中,有少數穴位是孕婦(孕至某階段起)禁針的,選穴時要靈活,確保安全。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二三区精品美妇|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 办公室强奷漂亮少妇视频| 呦交小U女精品视频| 4hu44四虎www在线影院麻豆| 东北寡妇特级毛片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不卡| 不卡乱辈伦在线看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2021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深夜av在线免费观看| 隔壁人妻被水电工征服|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a∨国产av综合av| 深夜av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91|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极品粉嫩国产18尤物在线观看| 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熟妇乱子伦XX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二三区久久蜜芽| 女人张开腿无遮无挡视频|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亚洲色大成成人网站久久|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 国产精品高清中文字幕|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WWW色|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