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文化根基,融今時代變化,理論臨床并重,尊重客觀事實。行山野之中,感萬物之性。以己身探藥,用陰陽思考。內外治不離,食養為根基。求源不唯書,內證不糊涂。自覺自醒,為燈為明。燃己,不悔,眾明,我歸。 白扁豆呢是常見的藥食同源之品,稱為脾之谷。其氣微溫,味甘淡,能入脾胃二經。 他主要作用有四,化濕,健脾,下氣,解毒。 在化濕藥中白扁豆是有點特別的。像白術是燥濕,類似于中焦放個小太陽一樣,把濕氣烤干的同時它也傷陰。像茯苓淡滲利濕同時也會因為利水過多而傷陰。像薏米能化濕熱又能滋脾陰,但其性寒容易寒中,中焦受寒后脾運轉慢,反而生濕,容易形成上熱不降。 但白扁豆不一樣,它氣微溫化濕同時不寒中不燥脾。它化濕又能健脾,所以能止嘔止瀉,像大便不實,食少腹脹都可以用它。 一般溫藥都是向上走的,但白扁豆能讓氣機向下走,這也正適合利濕,所以它又能化濕熱。濕熱由濕而化熱,濕祛熱自除。 而什么最能化生濕熱呢,酒肉,所以他又能解酒毒魚肉毒。什么季節最生濕熱,暑季。所以它又能解由于濕熱形成的中暑。這些作用歸其緣由都是因為它能化濕下氣從而能解濕熱。 像女生黃白帶過多,這是濕氣濕熱下注,可用白扁豆。 像陰虛之人同時又中焦虛寒,用涼藥滋水恐寒中,用姜桂白術護中又怕燥而傷陰。此時可用白扁豆既能溫而守中不寒,又能下氣而助滋水。 那白扁豆這么好,能不能長期用呢?不能,它多食雍氣,畢竟是豆類不好消化,畢竟是溫藥久用生熱。有偏性調整偏性,過則都為災。 白扁豆畢竟是豆角類。平時如果是做藥膳要提前泡開,要煮熟煮透。 |
|
來自: ZHENGNS331 > 《內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