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示意在黃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監測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測起始點的距離。起始點是位于海岸一側的固定點。讀下圖,完成下列小題。 答案:D、B 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測點距離先變大后變小。變大時,說明原來水深2米的位置出現了泥沙淤積,使水深變淺,更遠處水深變為2米。反之,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測點的距離變小,說明河口出現了沖刷(侵蝕),水深變深。 92到97年水深2米的位置距監測點變近,說明此時出現了侵蝕。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積和波浪頂托共同作用的結果, 若三角洲遭受侵蝕,原因可能有兩種:一是流水堆積作用減弱(河流含沙量下降或河流水量減少),二是波浪頂托作用(侵蝕)加強,一般來講波浪的作用不會發生變化,因此應當是第一種情況,所以選B。
錢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徑流與潮汐共同影響,在不同季節、不同河段受侵蝕或堆積作用發生明顯變化。研究人員曾連續多年對閘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進行測量,結果表明:枯水期倉前以西升高,以東降低。歷史上錢塘江河口潮強流急,河床寬且淺,沖淤幅度很大,導致主河道擺動頻繁。20世紀60年代以來,水利部門對錢塘江河口進行了治理,縮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 由于我國季風氣候降水的季節變率較大,因此流水堆積強度會隨之變化,一般夏季(豐水季)搬運和堆積的泥沙較多,冬季(枯水季)較少, 而河流中游往往是夏季(豐水季)沖刷,冬季(枯水季)淤積, 之所以中游和入海口不同,是由于不同河段落差不同,流速不同,搬運能力不同所導致的。 河流枯水期,入海口處以潮流侵蝕作用為主, 潮水來自東海,向西運動,因此會侵蝕倉前東側的河岸,由于西側波浪侵蝕作用較弱,河流堆積作用會較為顯著。 江道縮窄前,同樣多的潮水被均分到更廣闊的河床上,因此水位較低,潮差較小,縮窄后,潮水迅速在河床較窄處抬升,水位較高,潮差較大。從圖中信息可以知道,江道縮窄前,杭州市中心附近的江道較窄,比現在的位置偏西,因此觀潮位置也偏西。 縮窄江道可以加快水流速度,沖刷河床泥沙,減輕泥沙淤積,避免河流改道,同時也可以提升通航能力,這一理念被稱為束水攻沙。 錢塘江大潮的各種形態,壯觀天下無! |
|
來自: 當以讀書通世事 > 《079-地理(初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