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功第三部“內轉太極行八卦”動作比較復雜,初學不易把握。 因此有必要先了解其原理。 一、“內轉太極行八卦”功理張至順道長認為第三部是:“效法自然,模仿太極、八卦的運行,引導人體內部元氣循環轉動,返樸歸真。” 《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1. 站立抱腹即無極。 2. 抱掌旋轉即無極生太極:雙掌由腹部自左向右,由小到大旋轉劃圈,將全身的元氣收攏至黃庭中央。 3. 兩臂左右螺旋即四象:以兩乳為中央,雙臂左右走“∞”形。左行螺旋“S”形氣路推動陽氣,右行螺旋“S”形氣路推動陰氣,調動元氣運行。 4.雙螺旋周身運動即內行八卦: 第一卦到第四卦,是一個“∞”形的氣路;第五卦到第八卦又是一個“∞”形氣路。這個雙螺旋運動,使人體與天地相溝通,不斷調整體內陰陽二氣的平衡,使心火之氣和腎水之氣兩相充盈,陰陽平衡,身體自然充滿生機。 張至順道長講,這部功法,雙臂不論是旋轉畫圈,還是走“S”形、“∞”形,始終以心窩為中心,體現了心神的主導作用。 ![]() 二、“內轉太極行八卦”具體功法動作細節解讀如果慢慢領會原理,就會發現,將這部功法練法分成幾個部分學習,更容易入手。 第一部分:無極式 即起勢,類似站樁。 具體練法: 展寬站立,左掌覆在臍上,右掌覆在臍下,是為“無極”。 ![]() 第二部分:內轉太極 其實就是跨步站立,兩手抱掌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畫圈,由小到大。 具體練法: 左腳向左邁出一步,雙掌變指尖相對,掌心向內,以臍為圓心,兩掌同時按順時針方向劃圈(左、上、右、下),眼睛隨手轉動,兩手劃圈越轉越大。如抱小球變大球,高過頭頂。順轉太極次數不限,任其自然。 由小變大如同甩面一樣因為重力和彈性慢慢擴大,因此需要非常放松,不要過多控制為要。 張至順道長講解中,還提到,太極變兩儀,兩掌合在一起是太極,分開變指尖相對為兩儀。初學者可以不管。按照許理慧道長的講解,就抱掌輕松畫圈即可。 ![]() 第三部分:內轉四象 內轉四象相對復雜。 其實,就是太極拳云手的變形。只不過太極拳是身前左右,兩手一前一后倒S形運轉;而內轉四象更強調沿身體前中線(任脈為中央線)上下畫弧,兩手同時運轉,左右胳膊伸直轉動只是順勢而為。 內轉四象具體練法: 1. 畫圓變上下: 順著第二部分內轉太極,兩手轉到頭左側最高處時,右手順勢下降,變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初學可以不管掌心反向,自然即可)。 ![]() 2. 兩手右旋轉:兩掌順勢沿中線(任脈)下降到小腹伸直,再順勢向右上方旋轉,這時自然右手在上高過頭頂,左手在下。 ![]() 許理慧道長強調左掌下降時沿左耳側。 ![]() 3. 兩手左旋轉:同右旋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右手右耳側下降與左手同時沿中線(任脈)下降到小腹自然伸直胳膊(注意不要過度伸直),再往左側上方旋轉,這是必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 重復以上左右劃弧運動,即是內轉四象。 許理慧道長練法和張至順略有區別,張至順練法更強調陰陽魚畫弧,許理慧道長強調自然即可,更適合初學者。 第四部分:運行八卦 運行八卦看起來比較復雜,但其實是內轉四象的一個變形,增加了腿部變化,變左右弓步。其實際完成弓步推掌動作如同金剛功“回頭望足去心疾”類似。 具體練法如下: 第一卦:按頭抱腹: 當“內轉四象”兩掌在左側上方時,右掌從左肩沿任脈下落至小腹部,掌心向內;同時,左掌彎曲覆在頭上,距離約三寸,掌心對百會。 ![]() 第二卦:按胸擺臂: 身體向右稍轉,同時右掌劃弧轉右后,掌心向左下,左掌落至胸前,掌心向胸。 ![]() 第三卦:弓步推掌: 右轉成右弓步,身體右前傾,右手直臂向右上后方劃弧至左胯后;同時,左掌經右膝前向下劃弧,向右上推舉,左掌變勾掌,掌心向內。 ![]() 許理慧道長練習中更隨意,不強調手掌前推再翻掌,可以直接順勢勾掌前畫弧。 第四卦:按頭托掌: 身體緩慢回正,左掌收回至頭上,掌心對百會,同時右臂從下向右上托舉,掌心向上,面向前方。 ![]() 第五卦:按頭抱腹: 同第一卦,方向相反。 左掌沿左耳旁下落,沿任脈下落按向小腹部;同時,右掌上覆在頭上,掌心向下。 ![]() 第六卦:按胸擺臂: 身體向左稍轉,同時左掌轉向左后,掌心稍向后,右掌落至胸前,掌心向胸。 ![]() 第七卦:弓步推掌: 同第三卦,換左方向。轉體成左弓步,身體左前傾,左手直臂向左上后劃弧至右胯后,同時右掌經左膝前向下劃弧,向左上推舉,右掌變勾掌。 ![]() 第八卦:按頭托掌: 右掌收回至頭上,掌心對百會,同時左臂向左上托舉,掌心向上,身體恢復正直,面向前方。 ![]() 內行八卦重復多次,次數不限,任其自然。 以上八個動作,其實是連貫旋轉動作。 第五部分:回轉四象 這已經屬于收功步驟,再回到“內轉四象”,但方向相反,次數不限,順其自然。 第六部分:回轉太極 繼續收功,回到“內轉太極”,順時針,圓圈由大變小,越轉越小。 第七部分:收式。 雙掌上下轉動幾圈,收回按臍之上下,回歸“無極”。 以上七個部分都是連貫動作,放松自然。初學可不追求準確,慢慢優化即可。 三、與太極拳站樁和云手的會通如果學習者學習過太極拳,那么練習此部會更加容易。 “內轉太極行八卦”的“無極”抱腹起勢,可對應太極拳站樁。 孫祿堂講形意拳、太極拳,也用無極圖、太極圖來說明樁功。 ![]() 只不過長壽功兩掌是一上一下按腹部,這也可以當成一種樁功練習。 “內轉太極行八卦”的內轉太極如同圍繞肚臍的旋轉按摩運動,也是內轉四象的準備動作。 內轉四象則如同太極拳云手,如果熟悉太極拳云手,那么很容易掌握內轉四象。而且,內轉四象比太極拳更自然、隨意,也不必強調太極拳云手運動的坐胯、轉胯動作。 運行八卦其實也可以看成是太極拳云手的高強度版,增加了左右弓步,但其核心還是云手的左右旋轉動作。 ![]() 太極拳云手 初學者容易將這部“內轉太極行八卦”練成動作套路,建議最好根據許理慧道長視頻學習,熟練后再學習張至順道長。 說實在的,網上有很多人過分強調張至順道長功法的神圣性,不能討論、不能分析,更不能有不同理解。這其實已經遠離了道家“自然”意蘊。 衛昌國學 2023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