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經典作品,也是文學史上繞不開的世界名著之一,被奉為“最完美的小說”。 小說中的主人公愛瑪,美麗迷人,多才多思,她憧憬浪漫,追求自由,卻在無趣的婚姻里被戴上了枷鎖。她被欲望裹挾,背叛婚姻,一次次的出軌,以為是投入了愛情,卻一次次被拋棄。她在紙醉金迷的物質生活中,逐漸沉淪,最終墮入深淵。 愛瑪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農場主家庭,她外表靚麗,在修道院里接受過良好的貴族教育,琴棋書畫,無一不通。 ![]() 偶然的機會,愛瑪接觸了浪漫主義小說。她被小說里男歡女愛,千回百轉的愛情故事深深影響。小說中的男人,個個勇猛如雄獅,溫柔如羔羊,衣冠楚楚,舉世無雙。她為那樣的完美男性著迷,渴望能過上上流社會闊太的品質生活,擁有轟轟烈烈的愛情。 正值情竇初開的年紀,夏爾.包法利出現了,點燃了艾瑪對愛情的期待。她懷著滿心的憧憬和欣喜嫁給了夏爾.包法利,從此成為了包法利夫人。 愛瑪生性浪漫,追求精致的生活,而夏爾是另外一種人。他性情溫順,木訥,在父母的安排下,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學習,行醫,結婚的人生程序。愛瑪度過婚姻的新鮮感之后,沒多久,便大失所望。她愛上的僅僅是幻想中的夏爾,真實的夏爾為人正派木訥,老實節儉,平庸凡俗。 “很多時候,艾瑪在想,倘若夏爾愿意傾聽她的心曲,倘若他的目光有那么一次,注意到她的心靈……可是沒有。”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人何嘗不是艾瑪,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愛我且懂我,希望他懂自己全部的言外之意,更心疼自己所有的 欲言又止。 顯然夏爾的個性無法滿足艾瑪對浪漫愛情的向往。他不懂她,他們生活上越來越貼近,心靈的距離卻越來越遠。婚姻對艾瑪來說成了牢籠和枷鎖,成了她尋愛路上的束縛。她后悔結婚,日日幻想著另一種生活: 穿燕尾服的白馬王子,優雅的舞會,流光溢彩的上流社會。。。 愛情是一種私人且復雜的情感,每個人的感受和表達不盡相同。比起艾瑪的虛浮和浪漫,夏爾的愛格外的木訥和平靜。他全心全意愛著愛瑪,心甘情愿滿足她的所有需求,和艾瑪在一起的日子是夏爾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光。對夏爾來說,“世界再大,也大不過艾瑪的一條襯裙”。 在不對等的愛情關系里,也許注定危機四伏。 生活如同一潭死水,而愛瑪渴望激情。在永鎮,艾瑪遇到了律師事務所的實習生萊昂。萊昂年輕俊朗,愛書愛音樂。換言之,萊昂是那個可以和艾瑪談天說地,看雪看月看星星的精神伴侶。兩人志趣相投,一見如故,艾瑪第一次主動燃起了對方情感的烈火。只是萊昂太過靦腆怯懦,害怕遭到拒絕,不敢表白心跡,而此時的艾瑪還對清規戒律有所顧忌,她在激情和道德邊緣徘徊掙扎,兩人止于理性的交往,沒有發生實質的關系。 后來,在萊昂母親的逼迫下,萊昂離開了永鎮,離開了艾瑪,他們的感情也不了了之。萊昂的離開,使得艾瑪剛剛被燃起的感情欲望無處安放,她痛苦不堪。而包法利對此渾然不覺,還自以為給了她幸福。 “家庭生活的平凡促使她向往奢華,夫妻關系的平淡使她渴望外遇。” 在一次聚會上,愛瑪結識了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羅多爾夫。他是個有錢的莊園主,一個情場老手,深諳女人的心理,懂得討女人歡心。這個風流的男人,覬覦愛瑪的美貌。在羅多爾夫欲擒故縱和花言巧語的攻勢下,單純的愛瑪飛蛾撲火般地投入了他的懷抱。就如愛瑪所說:“真正的愛情應該像一陣風暴,電閃雷鳴,驚心動魄,讓人喪失理智,完全沉浸在瘋狂迷亂之中。”她以為,這就是愛情,她終于擁有愛情的歡愉。而在羅多爾夫眼里,這只是情感游戲,玩玩兒而已。 女人抓住了愛情之后,總是幻想永恒。愛瑪以為找到了真正的愛人,便計劃著放棄一切,和他私奔,開始新的生活。而羅多爾夫卻沒有一分真心,他絞盡腦汁的寫下一封落滿假眼淚的分手信,便毫無留戀的離去。 羅多爾夫的傲慢和絕情深深傷害了艾瑪。經過一場大病之后,愛瑪決定重新做人,但談何容易。 然后,萊昂出現了。多年不見,他褪去羞澀,開始察言觀色,鬼話連篇。久別重逢,兩人如干柴烈火。為情所傷的愛瑪,傷還沒痊愈,就又重蹈覆轍,落入這個男人的懷抱。艾瑪想要尋回錯失的愛情,萊昂卻想著占有她的肉體。為了幽會,愛瑪一次次的說謊。為了貪圖享樂,維持她和萊昂的揮霍,愛瑪不斷借錢 。 ![]() 而包法利只是一個普通的鄉村醫生,收入一般。愛瑪絲毫不考慮家里的經濟狀況,吃穿用度樣樣講究,以致于后來欠賬越來越多,債臺高筑。她把錢都花在了自己和情人萊昂身上,為了能夠和萊昂繼續住在高檔的旅館里,還當掉了結婚時父親送的六個鍍金勺子。而自己唯一的女兒,卻穿著破破爛爛的襪子。 直到收到法院的判決書,艾瑪才如夢初醒,她已經欠下了8000法郎。走投無路的艾瑪,向之前的情夫羅多爾夫祈求幫助,卻被羞辱。去找萊昂時,他欺騙艾瑪,借機脫身離開,棄艾瑪如敝履。她跟萊昂只經過了短暫的蜜月期,風花雪月便消失在了人間煙火里。 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艾瑪一次次投入愛情,一次次背叛自己的丈夫,又一次次被情人背叛。一個人為欲望所累,必定會走向滅亡。無力償還的債務逼得她走投無路,最終服毒自殺。于外人是一聲嘆息,于艾瑪自己算是一種解脫。 ![]() 在我們看來,艾瑪愚蠢,貪婪,虛榮,但是她在本質上又是一個為追求極致愛情,極致浪漫而死的悲情女人。更悲哀的是,她終其一生追求的浪漫愛情與極致物欲,不過是幻想中的一個影子,如鏡中花,水中月。 后來,夏爾賣掉家里的所有東西來償還債務,家徒四壁,唯獨保留愛瑪的臥室絲毫未動。夏爾在清點愛瑪的遺物時,發現萊昂的信,真相大白。從此他變得意志消沉,萬念俱灰,憂傷的心堵得滿滿的,最后死在自家花園。 ![]() 在福樓拜的創作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日,福樓拜的朋友去拜訪他,進門看見福樓拜趴在桌上正痛哭流涕。原來是寫到包法利夫人愛瑪飲毒自殺時,福樓拜情難自抑,哀傷痛哭。朋友見他悲痛至此,就建議他把包法利夫人寫活,可福樓拜回答:“生活的邏輯讓她非死不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福樓拜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他筆下愛瑪對幻想的追求,與世界格格不入,就像他對自我的表達。福樓拜曾說過:“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但是,與其說這些是福樓拜和愛瑪的缺點,不如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 正如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里所寫,“我們所有人,都無法擺脫媚俗的陰影。”而世上的人,大多迷失在“包法利夫人”的幻想之中,有時甚至不能自拔。 有人說:“欲望是無法填滿的,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頭野獸,貪圖享樂,愛慕虛榮。”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任由它操縱著人生的方向而不自知。幸運的人,可以看透生命的虛無本質,戰勝野獸,活出那個獨立美好的靈魂。 讀懂愛瑪的人生,才會懂得,風花雪月從來不是生活的全部。愿每個人都能在平凡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守住一份寧靜的安然,活出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