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臨泣穴,雙穴,屬于膽經,位于足背外側,當足四趾延長的跖骨和第5跖骨的后方,2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現在方便的朋友,可以馬上找找看,有些酸脹的地方,就對了。 2、足臨泣穴,中醫稱為小柴胡穴,要知道,這可是一個經典名方啊,這個方子,針對的就是少陽疾病,介于身體陰陽之間的疾病,也就是說寒熱往來,發燒,低燒,高燒,以及中焦脾胃病,肝膽病,都屬于這個范疇,包括解表散熱、疏肝和胃,有治療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之功,所以,小柴胡被中醫成為是萬能方,那這個足臨泣穴有這個美譽,是不是很厲害呀!
▲點擊圖片 購買岐黃一號透骨草本油 足臨泣穴雖然被一些醫家所忽略,而道家非常重視這個穴位。這也是個萬能穴,和小柴胡配合,內養外調,無敵了。 1、肝膽上火,容易口苦口干的,可以配合刮足臨泣穴。可以在臨睡前點按此穴,瀉肝膽之氣以降逆。 2、預防感冒足臨泣穴可以提高正氣,還可以治感冒期間的喘與咳。在臨床上使用小柴胡顆粒配合點按足臨泣穴,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醫療效果。 3、遇到低燒,肋骨疼痛,高燒不退的,一樣可以配合足臨泣穴和小柴胡一起用。 4、提前診斷肝膽疾病,如果按刮此穴很痛的話,就要預防或者堅持一下是否有膽囊炎,息肉,炎癥的問題。 5、調女性月經,用足臨泣穴配合三陰交,血海穴,中極穴一起針對女性月事不調是很大的幫助。 平時如果做足療的話,記得針對腳上的重點穴位,包括足臨泣穴多加以按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