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是指肌膚知覺消失,不知痛癢。可見于面、舌、四肢、皮膚、手指、肩、背、胸、腹等處,以四肢多見。本篇主要歸納治四肢麻木藥。 其發病機制多為外受風寒濕,氣血而罹病。常見證型有六:其一為風邪入絡麻木,遇天陰寒氣加重,治宜溫經散寒通絡;其二為氣血失榮麻木,肢體抬舉無力,面色萎黃無華,頭暈氣短,治宜補氣養血通絡;其三為氣滯血瘀麻木,肢體酸麻沉重,按摩則舒,治宜行氣活血通絡;其四為肝風內動麻木,肢體麻木時震顫,伴有頭暈、煩躁、易怒,治宜清肝息風通絡;其五為風痰阻絡麻木,肢體有癢感,頭眩,肩背沉重,治宜祛風化痰通絡;其六為濕熱郁阻麻木,多為下肢麻木灼熱疼痛,治宜清熱利濕通絡。 威靈仙治肢體麻木,因其能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以風寒濕邪偏勝者為宜。 豨薟草、臭梧桐治肢體麻木,因其祛風濕,以風濕而熱邪偏勝者為宜,另外二藥還能治療因中風手足不遂所致麻木,豨薟草較臭梧桐多用。 桑枝治肢體麻木,因其祛風通絡,作用平和,以上肢病變多用。主要用于風濕痹痛者。 白花蛇治肢體麻木,其祛風活絡、透骨搜風作用強,既用于風濕痹痛麻木,亦用于中風后肢體麻木,還用于其他風病致麻木證。 烏梢蛇功同白花蛇,力稍弱。 薏苡仁治肢體麻木,以其健脾利水滲濕,尤對下肢肌肉麻木為宜。此為治療濕邪停滯于肌肉而致麻木要藥,需重用。 黃芪治肢體麻木,以其補氣生血,宜于氣虛血滯導致的麻木,為治療氣虛麻木要藥,如治血痹“身體不仁”的黃芪桂枝五物湯即是代表。 當歸、雞血藤治肢體麻木,以其活血補血,宜于血瘀和風濕痛所致肢體麻木。若因血虛病證,當以當歸為重;若因經脈不利,重用雞血藤。 白芥子治肢體麻木,其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猶對痰濕阻滯皮下肢體麻木效好。 天南星治肢體麻木,因其祛風化痰,對于風痰留滯于經絡引起的手足麻木效好。天南星、白芥子均可治痰證而致的麻木證,俗稱白芥子長于祛皮里膜外之痰,以痰濕滯于皮下為好, 為“剔痰”之品,天南星更長于祛經絡之痰,以風痰滯于經絡為好,為“滌痰”之品。 天麻治肢體麻木,以其祛風通絡,對于因虛風和風濕而致肢體麻木效好,此為治療中風先兆麻木的要藥。 蜈蚣、全蝎治肢體麻木,以其通經活絡,二藥善于走竄,穿筋透骨,以肢體頑痹為宜,可研末分別單用。 馬錢子治肢體麻木,以其通絡止痛,對脈絡阻滯,肢體拘攣麻木效好,此藥通絡作用強。 上述諸藥,偏于祛風濕,用于風濕病證麻木者,有威靈仙、豨薟草、臭梧桐、桑枝、白花蛇、烏梢蛇、薏苡仁、雞血藤、天麻。其中以白花蛇作用最強,以薏苡仁、雞血藤、天麻最常用。 一般而言,具祛風濕作用的藥物多能治風濕痹痛麻木,除上述所列舉諸藥外,其他如蒼術、羌活、防風、伸筋草等,均可用于治此證,可參看“痹痛”用藥。 補氣血而用治氣血虛麻木,有黃芪、當歸、雞血藤。另外其他具補氣血作用者也可用治此證,可參看“虛勞”用藥。 活血化瘀藥用治麻木者有當歸、雞血藤。具活血化瘀作用又長于通行經絡的藥多能治麻木,除上述藥物外,還有乳香、沒藥等。 治痰滯經絡麻木者,有白芥子、天南星、威靈仙等。 以通絡止痛而用治麻木者,有蜈蚣、全蝎、馬錢子,三藥作用強,宜于頑麻證。 麻木一證,不可忽視,若是風痰阻絡與肝風內動又為中年以上者,時覺大拇指麻木,應防其發生中風。 |
|
來自: 順勢而為frfi8r > 《性味歸經功效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