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文化遺產: 是歷史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且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 (一)背景 1.文化遺產一直受到嚴重威脅。 2.針對如何保護文化遺產,各國采取了不少措施,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3.世界各國歷史上都有保護及研究文物的傳統。 (二)保護措施 1.古代:收藏藝術珍品 (1)在歐洲各國的皇室、貴族和教會中,收藏藝術珍品和宗教遺物之風頗為盛行。 (2)中國歷代帝王、達官貴人和民間收藏家十分重視收藏各種器物、字畫、書籍等,針對古代器物進行分類、著錄的金石學還發展成為專門之學。 (二)保護措施 2.近代:通過立法保護 (1)世界 1.1834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2.1964年,通過《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這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有著深遠意義。 (2)中國 1.1906年,清政府頒布《保護古物推廣辦法》。 2.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公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文物保護法律《古物保存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起專業化的文物保護體系,并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文物普查。 4.1961年,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0處,到2013年已公布7批,總數為4296處。 5.1982年通過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是由國家最高立法機關頒布的法律。 二、《世界遺產公約》 (一)《世界遺產公約》 1.時間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 2.目的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 3.地位是目前擁有締約國最多的公約之一。 4.分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種類型。 ①文化遺產: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物、建筑群或遺址。 ②自然遺產從審美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動植物景觀和自然景觀。 ③雙重遺產既具有突出文化價值又具有突出自然價值的景觀。 5.意義《世界遺產公約》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對于一部分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以重點保護。 6.實踐1978年,確定的首批12處世界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79年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將存在嚴重威脅的遺產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 1.提出1998年正式提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2.意義完善了對文化遺產的認識,表明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有著重要意義。 (三)中國與《世界遺產公約》 1.舉措 (1)1985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 (2)2004年8月,中國又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3)2006年審議通過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確保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4)2011年,中國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2.意義 (1)通過申遺等舉措,保護遺產、傳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 (2)中國成為推動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力量,體現出一個文明大國守護人類共同財富的擔當。 三、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 (一)世界古代文明遺跡代表雅典衛城、古羅馬城、阿布辛拜勒神廟、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二)世界近代文化遺產代表佛羅倫薩成為展示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文化遺產。 (三)中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 1.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長城、莫高窟、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五項世界文化遺產,以及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泰山。 2.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2020年底,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已達42個。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截至2021年7月25日,中國已有56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8項(包括5項文化景觀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中排名第一位。 世界文化遺產38項 1.長城2.莫高窟3.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4.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5.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6.布達拉宮歷史群建筑7.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8.曲阜孔府、孔廟、孔林9.武當山古建筑群10.麗江古城11.平遙古城12.蘇州古典園林13.北京皇家祭壇-天壇14.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15.大足石刻16.龍門石窟17.明清皇家陵寢18.青城山-都江堰19.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20.云岡石窟21.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22.澳門歷史城區23.安陽殷墟24.開平碉樓與村落25.福建土樓26.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27.元上都遺址28.中國大運河29.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 30.土司遺址 31.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32.良渚古城遺址33.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34.廬山國家公園35.五臺山36.杭州西湖 37.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38.花山巖畫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 1.泰山2.黃山3.峨眉山-樂山大佛4.武夷山 世界自然遺產14項 1.黃龍2.九寨溝3.武陵源風景名勝區4.三江并流5.四川大熊貓棲息地6.中國南方喀斯特 7.三清山8.中國丹霞9.澄江化石地10.新疆天山11.神農架12.青海可可西里13.梵凈山14.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中國42項世界級非遺 1.昆曲2.古琴藝術3.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4.蒙古族長調民歌5.中國篆刻6.中國雕版印刷技藝7.中國書法8.中國剪紙9.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營造技藝10.南京云錦織造技藝11.端午節12.中國朝鮮族農樂舞13.媽祖信俗14.蒙古族呼麥歌唱藝術15.南音16.熱貢藝術17.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18.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19.宣紙傳統制作技藝20.西安鼓樂21.粵劇22.花兒23.瑪納斯24.格薩(斯)爾25.侗族大歌26.藏戲27.中醫針灸28.京劇29.中國皮影戲30.中國珠算31.二十四節氣32.藏醫藥浴法33.太極拳34.送王船35.羌年36.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37.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38.麥西熱甫39.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40.中國活字印刷術41.赫哲族伊瑪堪42.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 |
|
來自: 當以讀書通世事 > 《078-歷史(初、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