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共有1114人畢業,其中湖北籍學員有54人。湖北學員先后在武漢就讀武昌陸軍小學堂、武昌陸軍中學,1911年10月大部分學員隨陸軍中學成建制進城參加武昌起義,1912年到河北保定入讀保定軍校。 ![]()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時老照片 說湖北保定1期畢業學員前,先說湖北籍未畢業學員,在保定軍校讀書期間,1913年很多湖北學員從學校出來南下,參加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后有些學員未及時回校被開除。現只知道有兩位湖北學員未畢業,他們是湖北廣濟劉文島和湖北武昌涂治平。 劉文島,湖北廣濟人,保定軍校肄業,他在武昌陸軍中學時加入同盟會,參加武昌起義,后到上海在陳其美部任排、連長,讀保定軍校期間,1913年參加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學讀書。1915年作為學生代表反對“二十一條”,被袁世凱拘留,后從事學術研究,拜梁啟超為師。1918年12月隨梁啟超到法國,入讀巴黎大學,1922年因經濟拮據返國,得蔣百里幫助函告保定同學籌助兩萬銀元,又到巴黎讀書,1925年獲博士學位,同年夏回國,受聘為武昌中華大學教授。后來參加北伐,游說唐生智參加北伐,之后在湖北任職。抗日戰爭期間,住重慶,從事著述。涂治平,湖北武昌人,保定軍校肄業,歷任連長、科員、主任、科長等職,1945年11月以少將軍銜退役。 ![]() 湖北籍保定軍校1期學員名單 上圖是湖北籍保定軍校1期學員名單,武漢下屬區縣和江陵的學員較多,大多數學員年紀都很年輕。1期學員中,有一對來自武漢漢川的叔侄,晏道剛和晏勛甫,不知他倆是親叔侄還是同族中的叔侄關系?晏道剛在1期學員名單中找不到,那時他的名字是晏祖榮,很常見的一個名字,估計是保定軍校畢業后改成的晏道剛,這個名字在30年代很出名。 ![]() 54名湖北學員畢業時留的通信地址 上圖是54名湖北學員的籍貫和他們畢業時留的通信地址。湖北學員填寫的通信地址,特別是武漢三鎮,有沒有網友們熟悉的地方?1期學員中好幾位都沒有留通信地址,這個很少見,不知什么原因。 湖北54名學員中,有20位學員軍銜在少將以上,現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情況。 1、周南,又名周武彝,湖北廣濟人(現武穴市四望鎮周篤村),1908年在武昌入讀湖北陸軍小學,在校加入同盟會,1910年入讀武昌陸軍中學,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打響,第二天凌晨,周武彝與雷洪、耿丹持槍進城參加戰斗、接防,湖北軍政府成立時,任軍務部軍事檢查員。保定軍校畢業后在鄂軍中見習兩年,任排長,1921年到夏斗寅團任參謀長,后到湘軍唐生智部任職,歷任營長、團長,參加北伐。抗日戰爭爆發后,任粵漢鐵路運輸司令部中將司令。 2、盧本棠,湖北漢川人,保定軍校畢業后歷任湖北省防軍第1旅軍官教導隊連、營長,援川鄂軍團長、副旅長,后入唐生智部,任團長、旅長、副師長,后長期在同學萬耀煌部任職。 3、鐘相毓,湖北漢川人,保定軍校畢業后歷任連長、參謀、團附、參謀長、團長、科長等職,曾任北平警備司令部總務處少將處長,后到陜西,先后任第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兼保安司令、邠縣縣長、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兼保安司令、商縣縣長、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兼保安司令、洛川縣縣長。 5、晏道剛,湖北漢川人,先后就讀保定軍校、陸軍大學第5期,1911年7月以學生軍排長當入伍生,后參加武昌起義,1919年10月任湖北督軍署參謀,1925年8月任兩湖巡閱使署參謀,1926年8月隨軍參加北伐,曾任黃埔軍校北平分校教育長、武漢分校辦公室主任兼第8期第1總隊總隊長,參加了唐生智反蔣活動,失敗后回武漢閑居。1934年3月任委員長侍從室主任,成為當時的紅人,后來1936年12月在西安的表現引起蔣先生不滿,表示永不錄用。之后晏道剛職務就沒有之前高。 6、晏勛甫,湖北漢川人,先后就讀保定軍校、陸軍大學第五期,晏道剛的侄兒,讀書時加入同盟會,參加過武昌起義,后參加北伐,曾任唐生智8軍前敵指揮部參謀長,1938年2月任第一戰區程潛參謀長,次年1月調任西北行營參謀長,1938年5月,蘭封戰役失敗炸花園口最早提議就是晏勛甫提出的,1947年退役。 7、廖和清,改名廖可清,湖北漢川人,曾任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 8、邱林,湖北漢陽人,保定軍校畢業后,歷任北洋軍17師炮兵團見習、隊官、連長等職,1924年10月任鄂軍第2師炮兵團團附、營長、副官長等職,1926年12月參加北伐,任北伐東路軍襄樊警備司令部軍務科科長,1927年3月任武漢軍政廳第三課課長,高級參謀,1936年10授少將,1946年7月退役。 9、謝效許,改名謝履,湖北黃安人,曾任參謀部總務廳中將副廳長。 10、江瑞锽,改名江中如,湖北黃陂人,先后就讀保定軍校、陸軍大學第五期,畢業后歷任連長、營長、團長、處長和高參等職,1946年7月以中將銜退役。 11、萬耀煌,湖北黃岡人,早年就讀兩湖師范學堂附屬高等小學,后投清軍陸軍21混成協41標當兵,后就讀保定軍校、陸軍大學第五期,武昌起義爆發后到上海,不久回武漢,任戰時總司令督戰參謀,加入同盟會。陸軍大學學業后,1920年任湖北省署衛隊營長,1923年任夏斗寅部參謀長,1927年參加北伐,任27軍65師師長兼代軍長,1935年任25軍軍長。抗日戰爭爆發后,任15軍團軍團長兼武漢衛戍副司令,1938年3月調軍事委員會將官研究班主任兼軍官訓練團副教育長,1939年調任陸軍大學教育長,1943年改任成都黃埔軍校軍校教育長。 12、涂直,湖北黃岡人,保定軍校畢業后歷任營長、團長、院長等職,1936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46年7月退役。 13、梅鑄,湖北黃岡人,先后就讀保定軍校、陸軍大學第六期,保定軍校畢業后,派任湖北陸軍第1師少尉見習、候差員、中尉排長等職,陸軍大學畢業后歷任連長、營長、科長、處長、教官等職,1930年3月起陸軍大學上校教官、少將兵學教官,1935年兼任黃埔軍校高等教育班戰術教官,1938年5月任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六期中將主任,1940年1月任陸軍大學戰術系中將主任,1946年7月以中將軍銜退役 14、李粹山,也叫李松琳,湖北荊門人,保定軍校畢業后歷任連長、營長、團長、處長、科長、參謀長等職,1946年7月以少將軍銜退役。 15、張森,湖北麻城人,曾任66師師長 。 16、汪宗藩,湖北武昌人,保定軍校畢業后歷任參謀、教官、處長、參議等職,1946年7月以少將軍銜退役。 17、涂維藩,湖北武昌人,曾任軍政部榮譽軍人總管理處辦公廳少將主任,并在江西南昌及傷兵管理處任過職。 18、潘祖信,湖北宜昌人,保定軍校畢業后,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副師長、處長等職,1946年7月以少將軍銜退役。 19、黃源衡,湖北應城人,軍銜為少將。 20、聶洸,也叫聶光,湖北應山人,入讀湖北陸軍小學時加入同盟會,1911年10月武昌起義,隨陸軍中學學生入城,先后調守咨議局、藩庫、官錢局、銅幣,后任職軍務部軍事科,任戰時規測員,曾測繪上自軍山,下至田家鎮一帶的地圖,巡視戰線,運輸槍彈。革命軍漢口作戰失利,與總司令部參謀余鴻勛等數十人在后湖堤與清軍激戰數小時,退至江漢關,次日退守漢陽。11月25日,與張振武,胡干城等奔赴前線,鏖戰一晝夜,后退守十里鋪,停戰議和后,任第四鎮參謀,協助鄧玉麟籌劃北伐。先后就讀保定軍校、陸軍大學第五期,畢業后在直系吳佩孚部任職,1926年北伐軍進逼武漢時,開城門迎接北伐軍。任唐生智8軍參謀處處長,之后在湖北任職,1935年夏任貴州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兼平越縣縣長。 |
|
來自: hejunwei_yeah > 《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