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東旭 1945年10月,沈陽市慶祝“雙十節”露天大會,蘇軍駐沈陽衛戍司令馮仲云在臺上正在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忽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 此人將狗皮帽檐壓得很低,看不清他的眉毛,而且戴著口罩,只能看到一雙眼睛。 馮仲云對這雙眼睛似曾熟悉,因為這雙眼睛的眼神很犀利。 這樣犀利的眼神,馮仲云一生也沒有見過幾次。 他好像在哪里見過,但一時又想不起來。 馮仲云講話結束后,那人還在臺下。 馮仲云從后臺下來,帶著警衛員悄悄向他靠近。 那人一見馮仲云,忽然轉身,加快腳步,向鬧市走去。 馮仲云也加快了速度,跟在他身后,一步不落。 最終,那人進了一家雜貨鋪,馮仲云也隨即邁步走了進去。 這家店鋪門面很大,有6間屋,很醒目。 這人進雜貨鋪,難道是要買東西嗎? 【東北抗聯騎兵隊雕塑】 可是馮仲云進去之后,發現那人不見了。 馮仲云問店員:“剛才那人呢?” “他是我們掌柜,到后院去了。” “他貴姓?” “姓高?!钡陠T答道。 “你們這個店開幾年了?” “已經五年了?!钡陠T說。 也許是覺得對方話多,店員反問道:“您找我們掌柜的有事?” “我認錯人了?!瘪T仲云連忙說道。 說完,馮仲云轉身回去。 路上,他腳步很慢,大腦像過電影一樣開始回憶。 終于,他想起來了,此人像是抗聯第6軍的軍長戴鴻賓! 【戴鴻賓】 難道真的是他?想到這里,馮仲云身子一顫。 4年前,戴鴻賓帶著兩支手槍、4萬元偽幣,還有60余兩黃金脫離部隊,從此杳無音信。 他失蹤之后,說什么的都有。 有人說,他回到老家隱居了。 也有人說,他投靠了日本人,當了漢奸。 還有人說,他投靠了蔣軍,當了特務。 沒想到,會在這里見到他。 那么,戴鴻賓為什么會離隊,他此刻出現在會場有什么用意? 有人說,我軍有三支隊伍最苦。 一支是紅軍長征后,留在南方進行了三年艱苦卓絕游擊戰爭的紅軍。 一支,跟在河西走廊浴血奮戰的西路軍。 還有一支,便是抗聯。 在全國的抗日隊伍中,抗聯可以說是最艱難的一支! 抗聯所在的東北,跟組織一度失聯,跟友軍也失聯,幾乎是孤軍作戰。 八路軍和新四軍有一段時間,還能爭取到當局的一定撥款,抗聯完全得靠自己。 華北有青紗帳,華南有蘆葦蕩,村莊密布,人口稠密,冬天也不算漫長。 東北地廣人稀,結冰時間長達5個月。 確切地說,東北抗聯一年有幾個月很難吃上糧食,要靠野草野果果腹。 盡管如此,3萬抗聯竟然消滅了16.6萬日軍(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戰爭》第112頁,還有文章說,抗聯消滅了18萬日偽軍)。 【日本關東軍一部(資料圖)】 日軍侵華后,將東北作為大后方,不允許抗聯存在。日軍出動幾十萬軍隊,對抗聯進行了史無前例的“討伐”。 到1938年,抗聯的“冬天”降臨了。 日軍把百姓驅趕到定居點,限制他們的自由,還發行糧票、布票、油鹽票,徹底掐斷了抗聯的糧食和軍用物資補給。 在此背景下,東北抗聯的意志薄弱者出現了動搖,大量抗聯干部不是犧牲,就是離隊,或者投敵。 1937年到1938年,抗聯先后有13名師長投敵。 抗聯的11名軍長,2名叛變(謝文東、李華堂),8名為國捐軀(楊靖宇、王德泰、李延平、李學福、汪雅臣、趙尚志、祁郅中、夏云杰)。 最終堅持到抗戰勝利的,只有一位,那就是第5軍軍長周保中。 您會奇怪,前面不是說戴鴻賓也是軍長,這不是多了一名軍長嗎? 原來,第6軍的軍長夏云杰在1936年11月犧牲了。 【抗聯十一位軍長雕像】 當時還是第6軍第2團團長的戴鴻賓,是1937年2月出任軍長的。 從團長一步升為軍長,這跨越太大了,這絕不是偶然的。 戴鴻賓1911年出生于遼寧撫順人。其父親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而且身體不大好,沒死沒活干,維持不了一家六口人的溫飽,還欠了一屁股債。 后來,因為生活所迫,戴家遷居到了黑龍江省湯原縣西北溝靠山村,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住在村頭的破廟里。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別的孩子都在教室讀書的時候,戴鴻賓卻從9歲時就開始給地主家扛活。 在戴鴻賓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九一八事變后,戴鴻賓熱血沸騰,和村里同齡的伙伴參加了抗日救國會。 由于苦大仇深,戴鴻賓表現積極,在1932年就加入了組織。 此后,戴鴻賓更有了干勁,決定成立抗日武裝。 戴鴻賓沒有文化,沒有打過仗,但是他豪爽俠義,在周圍很有人脈,號召力極強。 1932年10月10日,戴鴻賓和自己的伙伴李福臣登高一呼,在湯原縣城北半截河子屯成立了一支抗日武裝。 他們經過商議,將這支部隊命名為紅軍第33軍湯原民眾反日游擊中隊(簡稱湯原反日游擊隊)。 確定隊長人選的時候,戴鴻賓主動讓賢,讓李福臣任隊長,他自己擔任了副隊長兼任小隊長。 1933年8月,湯原及其周邊地區的抗日武裝聯合到一起,成立了“東北民眾聯合反日義勇軍”,戴鴻賓被推選為作戰總指揮。 他再三推辭,大伙不答應,他只好站到了前臺。 這時候,湯原縣的委員夏云杰還在在哈爾濱滿洲省委學習。 1934年6月。夏云杰從哈爾濱學習回到湯原縣,擔任了義勇軍的政委,戴鴻賓則任總隊長。 由此可見,二人的資歷相當,可以說是平起平坐的。 1936年1月下旬,湯原反日游擊總隊進行了擴編,成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6軍。 原來的政委夏云杰擔任了任軍長,戴鴻賓再次讓賢,擔任了第2團團長。 僅僅10個月之后,夏云杰犧牲,第6軍面臨嚴峻考驗。 原來的政治部主任李兆麟,出任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主任。 【李兆麟】 這時候,除了戴鴻賓,誰也鎮不住局面。 因此戴鴻賓當仁不讓,擔任了第6軍軍長。 1938年2月,為了接應在蘇聯談判返回的北滿抗日聯軍司令趙尚志,戴鴻賓指揮部隊攻打黑龍江蘿北縣。 為了打好這一仗,戴鴻賓做了精心準備。 可是戰斗打響后,意外發生了。 抗聯攜帶的迫擊炮彈因為大部分受潮,成了啞彈。 這一來,城內敵人得到了喘息,戰局進入膠著狀態。 糟糕的是,日偽援軍從富錦縣、綏濱縣方向很快趕了過來,對抗聯形成了反包圍。 形勢非常嚴峻,戴鴻賓別無選擇,要么死戰到最后,全軍覆沒;要么指揮全軍渡過黑龍江,到蘇聯境內。 【戴鴻賓與家人合影】 但是當時他們跟蘇聯沒有聯系,突然到達面臨風險。 權衡再三,戴鴻賓還是決定走第二條路。 但是這時候,日軍咬得很緊,不好脫身。 為了擺脫尾隨的日軍,戴鴻賓別出心裁,做出了匪夷所思的決定。 撤退前,將剩余的迫擊炮彈隔江打到蘇聯境內。 而蘇軍在遭到來自中國的炮擊之后,認為是日軍挑釁,便向中國境內的日軍進行炮擊。 日軍一頭霧水,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戴鴻賓大喜,趁機率部渡過黑龍江,與在蘇聯的趙尚志匯合。 【趙尚志】 當時蘇聯跟日本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的,日本方面挨打之后跟蘇聯交涉,蘇聯調查之后查出真相。 這一來,戴鴻賓他們倒霉了,渡江的500多名抗聯戰士被繳械,遣送到了新疆軍閥盛世才那里。 而戴鴻賓也被撤職,不再擔任軍長職務,與上級趙尚志一起被蘇聯關押,時間長達16個月。 1939年5月,蘇聯與日本這對盟友翻臉,在諾門坎爆發沖突。 斯大林勃然大怒,跟日本鬧僵,在當年6月將趙尚志、戴洪賓等人放回。 不僅如此,蘇聯人一不做二不休,還援助組建了一支東北抗聯教導隊,并且不經過我方組織,將趙尚志任命為東北抗聯總司令。 這也為后來抗聯的變化埋下了伏筆。 而戴洪賓深得趙尚志信任,擔任了總司令部參謀長一職,同時還兼任著教導隊的總隊長。 不久,戴洪賓被分配到抗聯第三路軍任職,出任12支隊隊長。 當時擔任總指揮的,是他的老戰友李兆麟;擔任政委的,正是文章開頭的蘇軍駐沈陽衛戍司令馮仲云。 1940年9月18日,12支隊在肇東縣遭到日軍的埋伏,蒙受重大損失,只有少數人突圍。 作為指揮員,戴洪賓深感內疚,無法面對上級。 加上之前11軍軍長祁致中被錯殺,他怕重蹈覆轍,因此懷揣兩支短槍、60兩黃金,還有4萬元藏匿起來。 【日軍圍攻抗聯營地】 之后他來到沈陽,改名換姓,以高新生的名義在鬧市區開了一家雜貨鋪。 開店用的資金,是帶去的幾萬元偽幣。 而那些黃金,他一點都沒動。 當時,戴洪賓和組織失去聯系,說什么的都有,有人說他叛變了,有人說他藏匿了。 有一點可以肯定,經費被他帶走了。 不管怎么說,馮仲云曾經跟戴洪賓并肩戰斗,見面之后無論他如何化裝,還是認出了他。 馮仲云隨即在第二天返回,跟戴洪賓進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談。 戴洪賓聽說老戰友來了,他想去相認但是有顧慮重重,按照紀律,當逃兵是要殺頭的。 但戴洪賓的情況不同,第一他沒有出賣同志,第二他將黃金保存下來,第三他向組織坦白了經過。 因此,戴洪賓不但恢復組織身份,后來還擔任了合江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軍分區司令員,為開國少將賀晉年的副手。 在東北剿匪中,戴洪賓將功補過,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1946年2月,戴洪賓指揮部隊在兄弟部隊配合下,一舉搗毀3個土匪司令部,殲敵千余,勃利全境宣告解放。 【謝文東被俘受審】 當年8月,戴洪賓所部在友軍配合下,把謝文東等四大匪首共萬余人一舉包圍,搗毀匪巢。 兩個月之后,軍分區部隊在戴洪賓指揮下,又將喻殿昌等3個匪首及其殘匪擒獲。 1949年9月,戴洪賓出任吉林省公路局局長。 1968年3月28日,戴洪賓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終年57歲。 參考文獻: 《東北抗日聯軍:大事記 》,白山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