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廣場是西工區最大的公共廣場,以中州路為界分為兩部分,中州路以南的廣場稱周王城廣場,以北稱王城廣場。  我們最先抵達的是周王城廣場,邊緣石板道兩側的梧桐樹雖然不如南京的梧桐大道那樣高大,但襯著淡淡的雪景,也挺好看。 廣場上布置了大片的牡丹花圃,唉,只是現在只能看著這些牡丹花枝。走過一座小橋,是一組“周公營造洛邑”的雕塑,座基上是一組浮雕。 周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原來是商朝的藩國,偏居西土。經過文王和武王兩代人的努力,一步步發展壯大,最終來掉商王朝。原來的國都鎬京對于新的大一統王國來說,不免過于偏遠。 武王滅商以后,就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決定定鼎洛邑。不料周武王在第二年就去世了,遷都的計劃未及完成。 周攻克商后七年,周公彼時已經攝政五年,成王根據周武王的遺愿,從宗周鎬京到文王所建的舊都豐,派太保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建都事宜,經過卜宅后開始動工。 后來,周公來到洛邑全面視察,用兩頭牛興行郊祭,也就是祭拜天神。后來又用牛、羊、豬各一頭立社廟祭地,選定大吉之日,向貴族和諸侯國首領頒發營建洛邑的命令。 至于為什么一直拖到周公攝政五年后才提出遷都事宜,是因為武王去世后,繼位的成王年紀尚幼,局勢不穩,管叔和蔡步勾結商朝殘余勢力發動叛亂,周公親自率兵東征,平定叛亂,局勢才基本穩定下來。 當時洛邑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因此周王朝欲把洛邑建成全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另一方面,周王朝接受三監和武庚叛亂的教訓,決定遷前朝的頑固分子于洛,并屯兵加強對殷民的統一監督管理。 此后,洛陽就成為了周王朝的首都。洛水以東為成周,由殷遺民居住;水以西為王城,是諸侯朝會的地方。在洛陽建都的十三個朝代中,周朝都洛七百一十七年年,是最長的,占洛陽一千五百余年建都史的近一半。 周王城是真正在洛陽建都的第一個都城,周公是世界上提出用方格網規模城市的第一人,比西方提出類似的城市理念早了足足六百年。周王城建設依據的《周禮·考工記》記載的三禮圖,是中國最早的城市規劃藍本。這種規劃理念,極大影響著中國后來歷代王朝的城市建設。
成周城址至今還沒有找到,但是大量的考古發現,這座城確實是存在的,瀍河下游兩岸發掘了大量西周時期的遺跡,北窯村發現了分布集中的西周貴族墓葬群,先后發掘了三百七十余座。 
后來,又在西周墓的南側發現了規模巨大的王室 鑄銅作坊遺址,瀍河兩岸還有西周的祭祀祀坑。這些重要發現表明,成周城應該是西周國都所在。 
地面上,還有一幅東周王城遺址示意圖的雕刻,展示春秋戰國時期周王朝的都城。根據記載,王城以整齊的道路系統,按功能不同將王城劃分為九個相等方塊的正方形主體結構,這應該是受到戰國時期廣泛流行的“洛書九宮圖”的影響。 
但是,根據我國目前的考古資料,并沒有發現有哪一座都城是完全按照這種模式營建的。而目前的考古發掘情況,與記載也有著相當大的差距。除了“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沿習了記載的古制外,王城大多與記載不符。 
根據考古勘探和發掘的結果,王城的規模大體上是內城外廓,坐西朝東,王宮位于全城西南隅,四面各開一門。郭城里建設了宗廟社壇、周王墓地、商業市場、手工業作坊、儲糧倉窖、居住區域等。  成周城址至今還沒有找到,但是大量的考古發現,這座城確實是存在的,瀍河下游兩岸發掘了大量西周時期的遺跡,北窯村發現了分布集中的西周貴族墓葬群,先后發掘了三百七十余座。后來,又在西周墓的南側發現了規模巨大的王室 鑄銅作坊遺址,瀍河兩岸還有西周的祭祀祀坑。這些重要發現表明,成周城應該是西周國都所在。 王城的另一側,有何尊的雕塑,這是根據原物等比例廣大的。何尊于一九六三年出土于寶雞市陳倉區賈村,現收藏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這是西周初年的珍貴青銅祭祀禮器,通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四道扉棱,腹足部裝飾浮雕獸面紋。 器底部有十二行銘文,共一百二十二字,其中“宅茲中國”一句,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當然,當時說的“中國”并不是現在意義上的中國,它的意思是國土的中部,也就是“天下之中”的意思。 一旁的地面上還有“圭表測影和二十四節氣”的模型,圭表古人用來確定二十四節氣的工具。早在四千年前的夏朝,人們就已經開始制定“節氣”,經過兩千多年的完善,秦漢時正式確定了“二十四節氣”,一直沿用到現在。 圭是指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表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桿或石柱,也叫立桿測影。根據影子的方向和長度,就能讀出時間。春秋時代使用圭表測量,連續兩次日影最長和最短之間所經歷的時間,就能計算出回歸年的長度。 根據日影的長短,可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把一年分為四個基本相等的時段,也就固定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繼而再進一步劃分為二十四個節氣。 穿過中州大道,對面就是王城廣場的北部區域,相對來說,面積要比南部的周王城廣場小一些。沿著廣場周圍轉了一圈,沒有什么其他的建筑和遺跡,但是中心位置卻有一座博物館,這就是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