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文集] 劉春雷:京房易學飛伏說及其文化淵源

     蘭若青青 2024-02-16 發布于陜西

    京房易學飛伏說及其文化淵源

    文 / 劉春雷

    摘要

    漢代易學大家京房

    在其八宮易學體系與世應格局中發明飛伏體例,

    對六十四卦進行創造性解說,

    揭示爻象或卦象顯現與隱伏的兩種存在狀態,

    以及特定的爻與爻之間、

    卦與卦之間以及爻與卦之間互相對待、變化生成的關系。

    京房易學飛伏說以卦爻符號的飛伏顯隱符示涵攝陰陽二氣的消息變化,其理論來源于古人占候地氣的觀測實踐,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

    京房易學飛伏說將天道運行彰顯為陰陽、五行的氣化流行,揭示了人處身其中、生生變化的生存境遇,體現了漢代易學溝通天人之際、深沉浩大的宇宙論品格,成為漢代易學尤其是漢易卦氣學說的經典案例。

    [關鍵詞]京房;漢代易學;飛伏說;卦氣學說;天人之學

     京房易學的飛伏說,是京房發明創造、用以解讀《周易》經傳的易學體例。

    所謂“飛”“伏”,指的是朗顯與隱匿的兩種存在狀態;

    而易道循環、生生不息,

    朗顯與隱匿兩種狀態又是在流動變化中對待生成。

    所以宋人朱震在《漢上易傳》中解釋飛伏時說:“見者為飛,不可見者為伏。飛方來也,伏既往也”,就指出“飛”“伏”所含可見與不可見的空間之維與方來、既往的時間之維。

    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中說:“世之所位而陰陽之肆者謂之飛,陰陽肇乎所配而不脫乎本,以隱顯佐神明者謂之伏。”

    今人高懷民教授認為,飛伏說“陰下伏陽,陽下伏陰,故飛伏之用即為陰陽互相涵攝之義”,也指出“飛”“伏”為表征陰陽變化消長、顯現與隱匿的一對概念。

    飛伏說不獨有詮釋經傳的功用,其本身也具有深厚的文化淵源和哲學意蘊,值得仔細考究。

    一、飛伏說的主要內容

    京房飛伏說,是在其八宮易學的格局下,在世應兩爻雙雙對待、主次呼應的關系中展開。

    在京房八宮易學體系中,乾、坤、坎、離、震、艮、兌、巽八純卦分別統領著一宮八卦,八宮按照先陽宮后陰宮、先父母后子女、子女按照長中少排列的次序依次展開。

    在八宮的每一宮內,所屬八卦在卦爻上依次變動,分別展現為本宮卦(即純卦)、一世卦、二世卦、三世卦、四世卦、五世卦、游魂卦、歸魂卦。在每一卦中,卦爻變動所達至的最后一爻,是在該卦中持世居主、代表卦象主要特征和核心力量的一爻,稱為世爻;

    與世爻相隔一位、起輔佐呼應作用的一爻為應爻。京房飛伏說的所謂飛伏,就是針對世爻及其所在的經卦來說的。

    解經是京房發明飛伏說的直接目的,其飛伏說的主體內容也就體現以飛伏體例對六十四卦進行創造性的解說中。

    如對乾宮八卦,京房釋

    《乾卦》:“與坤為飛伏。”釋《姤卦》:“與巽為飛伏。”

    釋《遁卦》:“與艮為飛伏。”

    釋《否卦》:“與坤為飛伏。”

    釋《觀卦》:“與巽為飛伏。”

    釋《剝卦》:“與艮為飛伏。”

    釋《晉卦》:“與艮為飛伏。”

    釋《大有卦》:“與坤為飛伏。”其余坤、坎、離、震、艮、兌、巽等七宮五十六卦也有相應詮說。

    京房八宮易學體系圖表

    由上可見,飛伏說是京房八宮易學體系下的一個解卦體例,并與世應說密切相關,其所言飛伏,指世爻之飛伏以及世爻所在經卦之飛伏,核心是世爻之飛伏。

    京房創建八宮易學體系,以嶄新的卦序組合符示了新的宇宙圖式,一方面體現在靜態的組合,一方面體現在動態的流變,而生生不息的動態流變、

    陰陽消息才是京房八宮易學體系的主導精神。

    這首先體現在八宮的流變:乾,震,坎,艮,坤,巽,離,兌。

    其次體現在六十四卦的流變:從乾宮的本宮卦乾卦開始,經過乾宮一世卦姤、二世卦遁……游魂卦晉、歸魂卦大有、震宮本宮卦震、一世卦豫、二世卦解……游魂卦大過、歸魂卦隨,坎宮本宮卦坎、一世卦節、二世卦屯……直到兌宮五世卦謙、游魂卦小過、歸魂卦歸妹。從乾宮本宮卦乾到兌宮歸魂卦歸妹,六十四卦流變一周,標志著一個完整的發展周期,宇宙大化就是在循環往復、周流六虛中運行不殆。

     京房創設飛伏體例解說六十四卦,并試圖以此彰顯六十四卦之間周流往復的消息流變。

    世爻是一卦之中持世居主、代表卦象主要特征、核心力量與主導態勢的一爻,因此六十四卦之流變又集中體現在每一卦的世爻之流變。

    京房飛伏說所言之飛伏,表面上首先言及世爻所在之卦,其核心仍落實于世爻本身。

    有學者認為,京房飛伏說分為卦之飛伏和爻之飛伏。這種描述在靜態、平等意義上進行區分,忽視了京房以世爻為主解卦的傾向,顯然有悖于京房八宮易學所蘊含的陰陽流變、生生不息的整體易學精神和京房設立飛伏體例的本意。

     《京氏易傳》關于飛伏說的詮釋內容,都呈現為“與……為飛伏”的統一句式;表達方式一樣,但具體內涵有別,可以分兩種情況。在以飛伏體例解釋每一宮的一世卦、二世卦、三世卦、四世卦、五世卦時候,京房的表述立足于“飛”,“與……為飛伏”中的“……”指的是飛顯的爻象及其所在卦象。例如乾宮,一世卦《姤卦》:“與巽為飛伏”,世爻及其所在的下卦巽卦為飛顯;二世卦《遁卦》:“與艮為飛伏”,世爻及其所在的下卦艮卦為飛顯;三世卦《否卦》:“與坤為飛伏”,世爻及其所在的下卦坤卦為飛顯;四世卦《觀卦》:“與巽為飛伏”,世爻及其所在的上卦巽卦為飛顯;五世卦《剝卦》:“與艮為飛伏”,世爻及其所在的上卦艮卦為飛顯。在八宮中的另外七宮如震宮、坎宮、艮宮、坤宮、巽宮、離宮、兌宮,其一世卦、二世卦、三世卦、四世卦、五世卦的飛伏表達方式及其含意與乾宮一致,不再贅述。

     在以飛伏體例解釋每一宮的本宮卦、游魂卦、歸魂卦時候,京房的表述立足于“伏”,“與……為飛伏”中的“……”指的是隱伏的爻象及其所在卦象。這里又分兩種情況。第一,在八宮六十四卦中的八個本宮卦即八純卦中,乾與坤、震與巽、坎與離、艮與兌,在卦爻象上都陰陽相待、一一對應。所以八純卦的飛伏情況最簡單明朗:飛乾則伏坤,飛震則伏巽,飛坎則伏離,飛艮則伏兌;飛坤則伏乾,飛巽則伏震,飛離則伏坎,飛兌則伏艮。如釋《乾卦》:“與坤為飛伏”,指乾卦世爻(上九)及其所在上卦乾卦為飛為顯,其后隱伏著坤卦之上六及其所在上卦坤卦;釋《震卦》:“與巽為飛伏”,指震卦世爻(初九)及其所在下卦震卦為飛為顯,其后隱伏著巽卦之初六及其所在下卦巽卦;諸如此類,等等。第二,在八宮中的游魂卦、歸魂卦,京房以飛伏解卦也是立足于“伏”,“與……為飛伏”中的“……”指的也是隱伏的爻象及其所在卦象,但由于卦變原因,情況比八純卦更復雜。在每一宮的游魂卦,其世爻(四爻)及其所在上卦為飛為顯,游魂卦世爻(四爻)所得以變來的本宮五世卦之四爻,及其所在上卦,為伏為隱。

     例如,震宮游魂卦《大過》“與坎為飛伏”,《大過》世爻九四及其所在上卦兌卦為飛為顯,《大過》世爻九四所得以變來的震宮五世卦《井卦》六四及其所在上卦坎卦為伏為隱。坎宮游魂卦《明夷》“與震為飛伏”,《明夷》世爻六四及其所在上卦坤卦為飛為顯,《明夷》世爻六四所得以變來的坎宮五世卦《豐卦》九四及其所在上卦震卦為伏為隱。艮宮游魂卦《中孚》“與乾為飛伏”,《中孚》世爻六四及其所在上卦巽卦為飛為顯,《中孚》世爻六四所得以變來的艮宮五世卦《履》九四及其所在上卦乾卦為伏為隱。坤宮游魂卦《需卦》“與兌為飛伏”,《需卦》世爻六四及其所在上卦坎卦為飛為顯,《需卦》世爻六四所得以變來的坤宮五世卦《夬卦》九四及其所在上卦兌卦為伏為隱。離宮游魂卦《訟卦》“與巽為飛伏”,《訟卦》世爻九四及其所在上卦乾卦為飛為顯,《訟卦》世爻九四所得以變來的離宮五世卦《渙卦》六四及其所在上卦巽卦為伏為隱。兌宮游魂卦《小過》“與坤為飛伏”,《小過》世爻九四及其所在上卦震卦為飛為顯,《小過》世爻九四所得以變來的兌宮五世卦《謙卦》六四及其所在上卦坤卦為伏為隱。

     在每宮之內的爻變與卦變,從一世卦、二世卦、三世卦到四世卦、五世卦,變化由下(初爻)往上(五爻)依次展開,卦變規則清晰一致;至游魂卦,爻變規則發生更改,從五世卦不再是繼續往上變動上爻,而是轉折向下,變動四爻。也許是由于這個原因,京房論飛伏有兩處錯訛(與整體解卦規則不符),都出現在游魂卦中,一是乾宮游魂卦《晉》,京房釋曰:“與離為飛伏”,應為“與艮為飛伏”,《晉卦》世爻六四及其所在上卦離卦為飛為顯,《晉卦》世爻九四所得以變來的乾宮五世卦《剝卦》六四及其所在上卦艮卦為伏為隱。二是巽宮游魂卦《頤》,京房釋曰:“與震為飛伏”,應為“與離為飛伏”,《頤卦》世爻六四及其所在上卦艮卦為飛為顯,《頤卦》世爻九四所得以變來的巽宮五世卦《噬盍》九四及其所在上卦離卦為伏為隱。

     在京房八宮易學中,除了八個游魂卦,還有八個歸魂卦,它們分別在本宮游魂卦基礎上變化下卦整體而來,三爻為其世爻,上爻為其應爻。按照京房飛伏說,歸魂卦世爻三爻為飛為顯,歸魂卦世爻三爻所得以變來的本宮游魂卦三爻及其所在經卦,為伏為隱。具體來說:乾宮歸魂卦《大有卦》:“與坤為飛伏。”《大有》世爻九三及其所在下卦乾卦為飛為顯,《大有卦》世爻九三所得以變來的乾宮游魂卦《晉卦》六三及其所在下卦坤卦為伏為隱。震宮歸魂卦《隨卦》:“與巽為飛伏。”《隨卦》世爻六三及其所在下卦震卦為飛為顯,《隨卦》世爻六三所得以變來的震宮游魂卦《大過》九三及其所在下卦巽卦為伏為隱;等等。

     作為漢代杰出術士,京房創建飛伏說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卦象、為解讀經傳進而為占驗活動服務。事實上,京房對《周易》諸卦的詮釋也表明,他確實比較理想地實現了這一目的。以飛伏的易學體例去詮釋《周易》諸卦,在本卦卦象之外又增加了隱匿潛伏的一卦卦象,在本爻爻象之外又增加了隱匿潛伏的一爻爻象,如此飛伏對待,以飛釋伏、以伏釋飛,清晰展現出爻象或卦象顯現與隱伏的兩種存在狀態,以及特定的爻與爻之間、卦與卦之間以及爻與卦之間互相對待、變化生成的關系。在前代易學尤其是《易傳》基礎上,京房以嶄新的路徑超越獨立的爻象和卦象,揭示出爻與爻之間、卦與卦之間以及爻卦之間存在的結構性關系,并以“飛—伏”概念創造性概括這種結構性關系的豐富特征:往來,有無,光明與幽暗,朗顯與潛藏,昭彰與隱匿,現實與可能……如此,飛伏說增加了卦象、豐富了卦義,一方面對《周易》經傳的解讀更加豐富周全、靈活辯證,使易學詮釋獲得了新的更寬廣的結構性視野,另一方面也更加便于比附紛紜復雜的人事吉兇,為占驗卜筮活動提供了較為完備的理論依據。受京房八宮易學飛伏說的啟發,東漢荀爽、虞翻等易學家,“逐步突破八宮納甲體系的囿限,抽繹出更具一般性意義的卦的對待、飛伏、隱顯意蘊”,飛伏說被擴展成“任意一卦,其卦爻及卦爻之象的隱顯問題”,成為解讀《周易》經傳普遍有效的理論工具和詮釋方法論。

    二、從卦氣傳統看飛伏說的文化淵源

    然而,飛伏說的取象、解經、占筮之“用”并不等于飛伏說本身之所是,更不等于飛伏說之所以是,京房選用飛伏說的實用目的以及何以選用飛伏說的內在理據,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受京房術士身份以及漢易占筮“言災異”特點的影響,人們往往過于關注前者而忽視后者,這難免遮蔽飛伏說深厚豐富的文化內蘊。如欲完整理解飛伏說本身之所是,超越飛伏說之“用”而豁顯飛伏說之“體”, 就有必要從易學卦氣傳統中考察飛伏說的文化淵源。所謂卦氣,即以卦爻符號符示陰陽二氣的消長變化,涵攝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三百六十五日(實際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每日十二時辰的氣化運行以及其中各種自然物象、事態的變化更替。具有理論自覺的卦氣學說首倡于西漢昭、宣二帝時期的易學大家孟喜,自孟氏之后卦氣學說始大顯于世并成為漢代象數易學之主流。然而,卦氣學說的思想淵源卻非常久遠,根據劉大鈞教授的考證,卦氣思想在殷墟甲骨卜辭、《尚書》、《山海經》中就已出現。如果不局限于文本依據和實物證據,而是根據先人作易之意圖與卦氣模擬天道的性質,我們甚至可以推斷,伏羲畫卦之初以二爻法象陰陽這一事件本身就可看作卦氣思想的最早萌芽。可以這樣說,漢代及其之前深遠悠久的易學史內部就有一個深厚的卦氣傳統。京房易學飛伏說與卦氣學說有密切關系。林忠軍教授已經指出,“京氏的飛伏說,著眼于陰陽變化的形式……主要是受到孟喜等人的卦氣說的啟發。”那么,京房飛伏說又如何展現卦氣思想的?其卦爻之“飛”“伏”與陰陽二氣之“飛”“伏”又有怎樣的歷史關聯和邏輯聯系呢?

     京房飛伏說源于古代候氣之法,飛伏說中所謂卦爻之“飛”“伏”與“地氣”之“飛”進而與天地間陰陽二氣的“飛”“伏”有直接關系。這可以從“飛”“伏”二字的詞義淵源和古代占測地氣的史書記載中得到印證。

     朱震解說京房飛伏說:“見者為飛,不可見者為伏”。僅從字面意義來看,“飛伏”之“伏”指隱藏潛伏、隱匿不顯,“不可見者為伏”很好理解;但“飛伏”之“飛”指明朗顯現的根據何在?“飛”字的本意是描繪鳥兒展翅飛動的形象,京房為什么借用這個字來表達朗顯顯現之意、認為“見者為飛”呢?關于京房飛伏說,學界多采用朱震此處解說,卻忽略朱震另一處重要論述,造成對飛伏說的片面理解。朱震《漢上易傳》:“說卦巽其究為躁,卦例飛伏也。太史公《律書》曰:'冬至一陰下藏,一陽上舒。’此論復卦初爻之伏巽也。”京房釋《復卦》:“與震為飛伏。”《復卦》為坤宮一世卦,其世爻及其所在的下卦震卦為飛顯,隱伏著巽卦,并以《史記·律書》所載卦氣知識作解釋:“冬至一陰下藏,一陽上舒”,所以《復卦》表現為飛震伏巽的形態。朱震以卦氣理論來解讀飛伏說,認為“飛”“伏”源于自然天道中陰陽二氣的“舒”“藏”,這為我們提供了理解“飛伏”之所以是以及飛伏說卦氣之體的重要線索。

     《后漢書·律歷志上》記載古時的候氣之法:“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涂釁(隙)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內端,案歷而候之。氣之者灰動。其為氣動者其灰散;人及風動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候靈臺,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歷。”

     《晉書·律歷志上》也有類似記載:“夫神道廣大,妙本于陰陽;形器精微,義先于律呂。圣人觀四時之變,刻玉紀其盈虛,察五行之聲,鑄金均其清濁,所以遂八風而宣九德,和大樂而成政道。然金質從革,侈弇無方;竹體圓虛,修短利制。是以神瞽作律,用寫鐘聲,乃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又葉時日于晷度,效地氣于灰管,故陰陽和則景至,律氣應則灰飛。灰飛律通,吹而命之,則天地之中聲也。故可以范圍百度,化成萬品,則《虞書》所謂'葉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者也。”

     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轉引司馬彪《續漢書》,對古代候氣之法做了詳細考察:“于密室中以木為案,置十二律管,各如其方。實以葭灰,覆以緹縠,氣至則一律飛灰。……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極平,乃埋律管,皆使上齊,入地則有淺深。冬至陽氣距地面九寸而止。唯黃鐘一管達之,故黃鐘為之應。正月陽氣距地面八寸而止,自太蔟以上皆達,黃鐘大呂先已虛,故唯太蔟一律飛灰。如人用針徹其經渠,則氣隨針而出矣。地有疏密,則不能無差忒,故先以木案隔之,然后實土案上,令堅密均一。其上以水平其槩,然后埋律。其下雖有疏密,為木案所節,其氣自平,但在調其案上之土耳。”(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

     通過上面的歷史考溯,我們對京房飛伏說的來源有個大略了解:古人占候地氣、觀察氣象具有一套樸素卻實用的技術方法:在長短不一的竹(玉)制律管之內,填充蘆葦內壁薄膜燒成的灰燼,這就是灰管;把灰管按照一定規則埋藏在經過特殊處理的土地之中,隨著春夏秋冬四季輪回、陰陽二氣消長盈虛、時令節氣按時來去,大地之氣也相應變化升降,牽動引發灰管所藏之葭灰依次飛動噴出。古人見微知著,看到某一律管葭灰飛動,便得知地氣的消息狀況,推斷相應節氣的來臨以及天氣的消長。律管中所藏葭灰受地氣牽引而飛動噴出,這就是“飛灰”;其它律管未受相應地氣的感召,管中所藏葭灰潛伏不動,這就是“伏灰”。京房易學的重要特點是借天象災異以言人事禍福,京房本人對候氣之法肯定非常熟悉。京房“飛伏”之說,庶幾淵源于此。

     學界所謂飛伏說萌芽,其實是古人候氣記錄,與卦氣說關系密切,這也正表明卦爻之“飛”“伏”源于陰陽二氣之“飛”“伏”、卦氣構成了飛伏說“之所以是”。《史記·律書》有段文字描寫“不周風”“廣莫風”,頗能佐證卦氣說飛伏顯隱的文化淵源:“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十月也,律中應鐘。……其于十二子為亥。亥者,該也。言陽氣藏于下,故該也。”“廣莫風居北方。廣莫者,言陽氣在下,陰莫陽光大也,故曰廣莫。冬至于虛。虛者,能實能虛,言陽氣冬則宛藏于虛,日冬至則一陰下藏、一陽上舒,故曰虛。”《史記·律書》中這段文字蘊含了飛伏思想的內涵,很多學者都發現這點,并成為關于京房飛伏說研究中的一個共識。大家所忽略的是,這段文字其實也是候氣記錄,并與卦氣說有密切關系。東、南、西、北四方之風的來去與春、夏、秋、冬四季的輪回息息相關,而準確候察四季變化、陰陽消息的途徑,在古代就是候氣之法。四風的來去、四季的輪回,昭示了天氣的往來變化,天氣的往來變化必然引發地氣的相應往來變化。按照這個順序逆推過去,古人設置律管,埋于地下,觀察其中蘆灰的飛動隱伏情狀,借此候察地氣,推知天氣。可見,飛伏說之“飛伏”首先是律管中蘆灰的“飛伏”,以及背后陰陽二氣的“飛伏”。

     京房本人與音律關系極為密切,這也為其飛伏說受卦氣學說影響、來源于候氣之法提供了佐證。綜合《后漢書》、《晉書》與《夢溪筆談》所記候氣之法,用以候氣的灰管其實就是律管,律管填灰所以又被稱為灰管。這就意味著,隨著天道運行、地氣變化,同一律管會同時發生兩種現象:一是發出可聽聞的律聲,一是噴出可看見的飛灰。后世杜甫有詩寫冬至:“冬至陽生春又來……吹葭六管動飛灰”,邵雍有詩寫春節:“殘臘方回律,新春又起灰”,都是指的這一現象。京房本人“好鐘律,知音聲”,達到常人難及的程度,以至于他更改本姓“推律自定為京氏”。京房“受學故小黃令焦延壽六十律相生法”,將傳統的十二律擴展成六十律,并把六十音律與歷法配合起來,共同納入《周易》六十四卦的卦爻符號體系中,使得“以六十律分期之日,黃鐘自冬至始及冬至而復”(《后漢書·律歷志》)。京房構建體系龐雜的卦氣系統,飛伏說被包含其中自不待言。可見,京房對古人觀測時令季節更移、占候地氣變化的實踐活動進行理論提煉和易學升華,借用“飛灰”之“飛”、“伏灰”之“伏”描述普遍的朗顯與隱匿兩種狀態,探究彼此間消長變化的規律;并將天地間這種飛伏顯隱的奧妙關系以卦象、爻象的形式揭發、符示出來,這就是其易學飛伏說。

    結  論

    京房易學飛伏說將天道運行彰顯為陰陽、五行的氣化流行,揭示了人處身其中、生生變化的生存境遇,體現了漢代易學溝通天人之際、深沉浩大的宇宙論品格,這點在飛伏說深厚的文化淵源中得到鮮明體現。通過對京房飛伏說內容的梳理、對“飛”“伏”詞源學追溯以及對古代候測地氣傳統的考察,我們可以體察飛伏說的文化來源以及京房創設飛伏說的深刻用心:卦、爻之“飛伏”,直接源于律管內蘆灰的“飛伏”;律管內蘆灰的飛伏,顯示了地氣的飛伏;而地氣飛伏的背后則是天氣以及宇宙間陰陽二氣的飛伏變化。換言之,京房創設飛伏學說,以飛伏體例重新解讀《周易》六十四卦,揭示了《周易》諸卦之間存在的特定的爻變和卦變,借此符示涵攝宇宙間陰陽二氣及其主導的兩種力量之間飛伏、顯隱、明暗、往來的諸種情態和變化,是卦氣思想在京房易學中的一個結晶。《周易》本是“與天地準,彌綸天下(地)之道”的偉大經典,并以“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為旨歸,卦氣學說以陰爻陽爻符號、諸種卦象符示涵攝陰陽二氣的消息變化與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其實質就是以《周易》特有的卦爻符號來符示天道尤其是自然天道的運行,進而依天文立人文、法天道設政教,為人的在世生存提供一種合乎理想應然的選擇。京房易學飛伏說繼承深化《周易》天人之學,以飛伏說詮釋陰陽消息、五行生克以及天道人事的生生變化,成為漢代易學尤其是漢易卦氣學說的經典案例。

    作者介紹

    劉春雷(1976- ),男,山東泰安人,哲學博士、副編審,主要從事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尤其對漢代易學和卦氣學說用功較深。發表論文數十篇,其博士論文《西漢易學卦氣說研究》系統考察孟喜、焦贛、京房和《易緯》的卦氣學說,深刻揭示了漢易卦氣說的歷史淵源、哲學品格及其對中國古典學術和民族文化建構的重要意義,在學界產生積極反響。

    來源:作者供稿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尤物色国产|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网站| 男人又大又硬又粗视频| 四虎影视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大蕉香蕉免费| 欧美熟妇乱子伦XX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麻豆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免费| 高清无码爆乳潮喷在线观看| 果冻传媒亚洲区二期| 亚洲精品美女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色狠狠色噜噜AV一区|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人妻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蜜臀|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在线观看成人年视频免费 |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最新2005|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APP| 亚洲人妻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A片免费软件| 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 亚欧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大成永久WW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嫖农村妇女 | 巨胸美乳无码人妻视频漫画 |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免费AV |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免费|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老司机精品成人无码AV| 久久亚洲精品11p|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WWW| 国产在线超清日本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