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的歷史,是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由落后到現代化的光榮歷程,也經過了無數次錯綜復雜的整編、裁撤。 新中國成立后,雖然也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自衛反擊戰等等多次戰爭,但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主流,因此,我軍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裁軍,尤其是1985年的百萬大裁軍,最終讓解放軍越來越精干,越來越現代化。 不難想見,在這曲曲折折的發展演化中,很多曾經烜赫一時的革命隊伍,都經過了多次整合改編,甚至整體被取消。 不過,有一支光榮的革命部隊,它的主體不僅被一直保留,還都發展成為我軍精銳王牌部隊,這支革命部隊,就是陳賡率領的部隊。 陳賡早在青年時期就名聲顯赫,號稱“黃埔三杰”之一,并在東征中救過蔣介石的命,連蔣介石都對他青睞有加,多次拉攏他,但都被他拒絕了,轉身投入了紅軍,跟著毛主席打天下。 在全面抗戰時期,陳賡擔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在他的領導下,386旅堪稱八路軍戰斗力最強悍的一個旅,打得日寇焦頭爛額,聞風喪膽,數次調集重兵圍攻386旅,但每次都賠了夫人又折兵,損失慘重。 386旅的威名,甚至傳到了美軍的耳朵里,美國駐華武官卡爾遜就專程趕赴386旅“取經”,將386旅靈活多變的游擊戰術帶到了美軍,成立了一支“卡爾遜部隊”。 1942年,在太平洋戰爭美軍非常消沉的黑暗時期,卡爾遜部隊就效仿386旅,主動出擊,以游擊戰術打擊日軍,極大地鼓舞了美軍的士氣。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386旅發展成為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又稱“陳賡兵團”,下轄3個軍,就是周希漢的第13軍、李成芳的第14軍、秦基偉的第15軍。 陳賡兵團在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參加過晉西南戰役、解放洛陽、解放鄭州、淮海戰役等等重大戰役,尤其在渡過長江之后解放華南、西南的戰斗中,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南昌是我軍誕生之地,解放戰爭時期卻被國民黨“改造”成為“黨國模范”,陳賡作為參加過南昌起義的老軍人,又曾經在這里蒙難受辱,所以,解放這座城市對他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擔任南昌防衛的是國民黨桂系部隊,戰斗力非常強悍,但是,陳賡只用了一天,就讓南昌城重新回到了人民軍隊的手中。 緊接著,陳賡又率部攻克韶關,兵臨廣州城下。當時,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等國民黨大佬都聚集在廣州,還幻想著把廣州做個臨時陪都,誰知在陳賡兵團的凌厲攻勢下,廣州很快就被解放了。 之后,陳賡又轉戰廣西、云南地區。桂系軍閥在舊中國以“悍不懼死”著稱,但在陳賡兵團面前,卻露出了“紙老虎”的本質,一敗涂地,只得伺機向越南逃竄,結果又被陳賡迅速奪取鎮南關,關門打狗,徹底終結了這支“狼軍”的神話。 建國后,陳賡兵團各部繼續擔當重要的作戰任務,比如第13軍,就擔任過西南剿匪作戰,還參加過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和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西線主攻任務,一直打到柑搪地區,屢建功勛。 第14軍,則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隨后的十年邊境作戰,在1984年,第14軍40師還在老山地區發起了我軍迄今最近的一次大規模作戰,一舉收復被越南霸占的老山,涌現出了無數英雄人物,許多人都成為我軍當代中堅力量。 秦基偉率領的第15軍,在完成西南剿匪任務后,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就是第15軍的杰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軍實現現代化的一件重大事件就是組建空降兵部隊,那么,由哪支部隊擔任這個新的歷史使命呢?中央軍委最終選定了第15軍,改編為空降兵軍,足見這支部隊超強的素養。 這就是陳賡大將的超強能力,在抗戰時期,386旅是最能打的旅;在解放戰爭時期,陳賡兵團也是數得著的功勛部隊;到了建國后,也繼續成為我軍不可或缺的王牌部隊,確實了不起! (參考資料:《陳賡傳》《陳賡大將》《開國將軍軼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