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00+概念 為什么確認偏誤是所有思維偏誤之父? 你好!我是精讀君,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概念,是「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指的是:傾向于這樣詮釋新信息,讓它們與我們現有理論、世界觀和信念相兼容。 有一個人想減肥,食用某種減肥食品,每天早晨上秤稱重。 如果發現自己比昨天輕了,他會微微一笑,將結果歸功于減肥食品。如果體重增加了,他視之為正常波動,將它忘記。 他連續數月生活在這種幻覺中,認為某種減肥食品很管用,雖然他的體重基本保持不變。 在這個情境中,這個人如是解釋新信息:如果體重減少,表明減肥食品管用;如果體重增加,就只是正常波動。 這么解釋是為了讓這些新信息,與自己“減肥食品管用”信念相符。這種解釋方式,體現出確認偏誤。 每個人都有確認偏誤傾向,只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現,程度是強還是弱而已。 在作家羅爾夫·多貝里看來,確認偏誤是所有思維偏誤之父。 這個觀點,精讀君是這么理解:任何知識都有半衰期,如果我們堅持既有認知不動搖,隨著時間流逝,我們的認知謬誤就會越來越多。 對于個體而言,要充分認識到確認偏誤的本能性、基礎性和普遍性,否則很容易掉入它的陷阱。 當我們看到一個新信息,與自己理論、世界觀和信念不一致甚至相反時,也就是出現反例、例外情況、特殊情況時,別急著下結論,而要先記錄下來。 這是達爾文堅持的做法。他始終隨身攜帶著一個筆記本,強迫自己在30分鐘之內,記錄下與他的理論相矛盾的觀察。他知道,大腦在30分鐘后,就會主動“忘記”反駁證據,選擇性遺忘。 一旦記錄下來,我們就可以克制確認偏誤的沖動,運用批判性思維,去論證這些證據是否可靠,是否要采納以更新自己的理論和信念。 更積極的做法是,在決策之前,主動去刻意收集負面看法,兼收并蓄,再做決策。這是尋找反例去證偽的思維習慣,與陷入確認偏誤去證實恰恰相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