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唱歌,近幾年,閻維文又有新的目標,他當起了老師,推廣中國民族音樂,跨界當演員、監制。在事業上,他從來不給自己設限。
作者:青青
他,是全軍的一號男高音。 《小白楊》《說句心里話》《想家的時候》《一二三四》《強軍戰歌》等耳熟能詳的歌曲都是他演唱的。他的歌聲濃厚有力,總能帶給人希望和勇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軍人,成為戰士們的精神支柱。 他,就是著名歌唱家——閻維文。 
閻維文對待工作嚴謹認真、一絲不茍,他的敬業精神也是有口皆碑。 宋祖英說:“只要跟閻維文一起去演出,看到他又在練聲,大家也練起聲來,要不然顯得我們太不認真了。” 好友黃宏說:“給他的新歌提意見,要特別謹慎。因為,他會把整個專輯推翻,重新再錄一次。” 除了歌唱事業,閻維文深情守護患癌妻子幾十年,夫妻感情濃厚,也羨煞旁人。 譚晶評價,他是絕好丈夫。 閻維文到底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閻維文的人生。 
1957年8月26日,閻維文出生于山西省平遙縣一個普通家庭,由于家里人口多,為了補貼家用,爺爺做了點織襪子的小生意。 閻維文從小能歌善舞,因為聲音好聽,8歲時就被老師選中上臺演快板,之后就開始唱歌,小小年紀的他在太原可有名氣了,無論到哪演出,別人都知道,那個穿一身軍裝,戴紅五星,扎個紅領巾的小男孩唱歌好聽。 
能當上軍人,穿上軍裝,是他從小的夢想。 1969年,兩個軍人在看了他的演出后,覺得他是個好苗子,要帶他到部隊。但是后來發現,他爺爺開了個家庭小作坊,不符合要求,最終只能遺憾放棄。 夢想之路半途中斷,閻維文受到有生以來第一次重大打擊。他覺得自己沒能力改變命運,只能把夢想深深地埋在心底。 參軍失敗,年僅13歲的閻維文滿腹失落地考進山西省歌舞團。 
由于他在歌唱方面極具天賦,歌舞團的老師安慰他說,可以先報考舞蹈隊,等過了變聲期,再去考歌劇隊,同樣可以繼續唱歌。 雖然暫時與唱歌無緣,但好勝的他,要求自己無論做什么事,都一定要把事情做好。 在歌舞團的兩年里,閻維文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刻苦練舞上,直練到坐骨神經痛。最疼的時候,腿只能抬到90度,無法按要求把腿抬到頭頂,不然會痛到受不了。但即使因為抬高腿而疼到哭得稀里嘩啦,他還是讓人摁住他那條痛腿,愣是搬到頭頂耗上半小時,直到最后腳疼得都放不下來。 這樣的“痛苦”經歷持續了三個月,但閻維文說:“雖然這種疼痛是對肉體的折磨,但也是對一個人精神上的考驗和磨煉。” 這對成長期的男孩來說,是一段很好的經歷,養成了吃苦、有韌勁的精神。 正是這種精神,讓閻維文后來能克服重重困難,走向人生巔峰。 就在他刻苦練習舞蹈,將徹底放棄自己的軍人夢時,幸運女神眷顧了這位努力的年輕人。 1971年的春天,山西省軍區業余宣傳隊到地方選拔人才。這,再次燃起了他的軍人夢。 閻維文失眠了,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輾轉反側,冒著被歌舞團除名的風險,參加選拔考試,并給軍區首長寫了一份申請報告。為了表達自己入伍的強烈愿望,他鄭重地在醒目處寫了“堅決要求入伍”幾個字。 他的才華和堅持也打動了軍區領導,閻維文如愿以償地穿上了夢寐以求的軍裝。實現了兒時的夢想,閻維文幸福得猶如在夢中,他馬上去照相館拍照紀念。1972年底,他有了第一張屬于自己的軍裝照。 
閻維文在業余宣傳隊的主要工作是慰問演出,工余時間,為了繼續學習,經人引薦,他拜張小戈為師,閻維文在這位大學教授的悉心培養下,系統地學習了聲樂知識。 閻維文很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張教授說:“在唱歌方面,他從不會犯同個錯誤。他跟其他學生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大師指點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閻維文進步神速,成為了宣傳隊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在軍隊中聲名遠播,這也帶給他更多的發展機會。 1979年,22歲的閻維文迎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轉折。 總政歌舞團來到山西省招考學員,他們早就聽說省軍區宣傳隊的閻維文唱歌不錯,就找上門來。 當年3月份,閻維文告別了家鄉的親人、戰友,收拾簡單的行囊,坐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車,奔赴他成就音樂夢想的未來,前面又是一條未知的路。 
滿懷希望的閻維文一到北京,就受到降維打擊。 在山西軍區時,老師鼓勵他好好唱,說中國男高音特別少,將來會有所作為。 到北京后,閻維文傻眼了,他發現團里男高音有10幾個,他們還會用意大利文唱詠嘆調。 閻維文說:“當時我就覺得自己是特別傻啊,還以為唱男高音的就只有李雙江。” 現實與想象的巨大反差,給他造成很大的壓力,他一個星期沒敢張嘴,感覺別人唱得那么好,自己就像丑小鴨,得打包回山西。 這個時候,閻維文不服輸的牛勁又上來了。 玩命吧,跳舞的時候條件也不好,但后來也是跳到主角,就是勤奮和刻苦換來的,就再拼一次。 他把所有時間放在練習上,一年沒逛過街、沒上過商店,所有時間全部泡在琴房。每天回家也練習,為了練好發聲,他拿張圓桌子頂著腹部,身上給頂出一道道印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直接被調到領唱的位置,從合唱隊的領唱,發展到男聲小合唱隊,再到后來的獨唱,他的聲樂才華,也逐漸被歌舞團的領導、老師所賞識。 
1983年9月份,總政歌舞團組織小分隊到青藏高原演出,他被選中擔任獨唱,這也是他第一次擔任獨唱。因此,有人說閻維文的“起點高”,他的獨唱生涯是從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開始的。 1984年,閻維文參加第一屆青年歌手大獎賽,同年因演唱《小白楊》而被觀眾熟知。此后幾十年,小白楊被閻維文帶到世界各地,成為不可磨滅的經典。 閻維文說,一個好的藝術作品,是有生命力的,《小白楊》正是如此。它影響了一代代的年輕人。這首歌已經是邊防軍人的一個文化名片,飛出軍營。 1988年,31歲的他事業向一個新高度沖刺,獲得了第三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專業組民族唱法一等獎。這次獲獎,更加鞏固了他在中國歌壇的地位。 同年,首次參加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演唱了《我們的祖國歌甜花香》,從1988年至2008年,他先后十六次登上了央視春晚舞臺。 2007年開始,參加“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春節大聯歡”,此后十三次登上了百花迎春的舞臺,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是今年2月10日,參加《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24春節大聯歡》,表演節目《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 
閻維文雖然早已成名,但他始終心系邊防戰士,扎根于軍營,眾人皆稱他為“戰地歌手”。 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救災第一線、全國邊防哨所、偏僻海島等地,為一線的戰友們慰問表演。 他要求自己的每一次演出都要做到最好。換了演出服,絕對不會坐下;即使只有一位觀眾,唱歌前也一定要練聲。 閻維文說,在他40多年演出生涯中,唱得最難聽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唱歌跑調,是在汶川地震前線,在靈堂里為武文兵烈士演唱《心甘情愿》。武文兵烈士是為了搶救當地民眾,而活活累死。演唱的時候,他由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淚流滿面,導致跑調。 正是他對工作高標準嚴要求、對戰士、觀眾真誠以待,讓他獲得了大家的喜愛。 他的事業一路高歌猛進,獲獎無數。90年獲得全國影視十佳歌手;93年、95年,獲得全國聽眾最喜愛的歌手第一名,還獲軍旅歌曲大賽特殊貢獻獎、“五個一工程”獎等等。 2021年,閻維文還擔任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評委 ,而從事歌唱事業多年的他也被評為了國家一級演員。 這一個個獎章的背后,站著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閻維文曾深情地說:“別人說軍功章有你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我說我的軍功章全是你的。” 閻維文口中的這個“你”,就是他的妻子,劉衛星。 
時光倒流回1972年。 15歲的閻維文和14歲的劉衛星一起參軍到山西省軍區,還被分配為一隊。 當時,軍營要求軍人不能談戀愛,由于他們長期在一起表演,就有人傳他們在戀愛。為了避嫌,兩人約定,彼此不說話。此后近兩年時間,兩人在一個飯桌上吃飯,在一個舞臺上表演,在一起開會,但就是沒說話。雖然話少了,但眼神交流多了,反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兩年后,兩人正式建立了戀愛關系。 1982年,劉衛星隨閻維文一起到北京工作,戀愛十年后,有情人終成眷屬,婚后生下了女兒閻晶晶。 
家庭幸福、事業也順風順水,這樣的人生,很是美滿。但命運,偏偏在此時給了他嚴峻的考驗。 1988年,閻維文信心滿滿地參加第三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然而,在決賽的前三天,忽然接到一個非常可怕的消息,妻子被診斷為乳腺癌,并且需要馬上手術。 妻子只有30歲,年紀輕輕得了重病,他的精神壓力很大,打算放棄比賽,陪妻子做手術。但劉衛星堅決反對,她知道閻維文走到這一步太不容易了,她不想因為自己的病,影響了丈夫的事業。 她堅定地跟閻維文說:“比賽必須去,而且我陪著你一起到現場,給你打氣。” 比賽結果很好,閻維文如愿拿到第三屆青年歌手大賽的金獎,當沉甸甸的獎杯捧在手中,他的笑容卻顯得牽強與凝重。 比賽結束后,閻維文馬上帶著妻子做手術,手術非常成功,妻子的病情也穩定下來。閻維文一直懸著的心才終于放下。 因為這件事,閻維文對妻子一直充滿愧疚與感謝。在生命很危險的時候,妻子沒想著自己,而是牽掛他的事業,他覺得自己是個不稱職的丈夫。 
人間情感不過如此,夫妻間互相多一點關愛,多一點責任。 這一次比賽獲獎,閻維文的知名度迅速提升,然而,就在他事業處于上升階段時,危險再一次降臨。 1992年,妻子病情復發,術后的癌細胞廣泛轉移,夫妻倆不得不再一次面臨生與死的考驗。 此時,正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的閻維文,為了一心一意照顧妻子,毅然辦理了退學手續。 跟妻子的生命比起來,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他說,他再也不會像上次那樣,為了事業,把妻子放一邊。 他每天陪著妻子到醫院做化療,變著花樣做妻子喜愛吃的菜,陪妻子做運動來鍛煉身體。妻子的病情也慢慢好轉了。 時隔四年之后,1996年,劉衛星的病情又一次復發。 因為妻子不愿意每天去醫院打吊針,閻維文想盡辦法哄她。 當他得知妻子治療的藥物對身體影響不大后,原本身體健康的閻維文,就陪著妻子去打吊針。他說,兩人邊打吊針邊聊天,時間過得快,妻子就不會太抗拒了。 跟著病人一起打吊針,這真的很少人能做到。 就這樣,兩人一起打了三個月的吊針,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的乳腺癌最后奇跡般地康復。 在妻子生病的幾十年間,女兒閻晶晶也逐漸長大,并獨自一人遠赴加拿大求學,為了避免妻子一人在家瞎想,閻維文出外演出都帶著妻子,一起忙忙碌碌,反而更充實些。妻子現在精神狀況非常好。 閻維文對妻子說:“老公保證不了你的生命數量,但可以保證生活質量。在現有的基礎上,我還能做多好算多好。” 劉衛星曾在信中跟閻維文說:“由于你的關愛,使我始終處在幸福愉快的生活當中,使我始終保持著健康積極的心態,有你真幸福,你就是我的太陽……” 而閻維文卻說,自己有今天,全靠妻子。妻子是他的滅火器,永遠跟他說不行,不好。正因為有妻子給他潑冷水,使他在成名后的這些年,不會因為被掌聲包圍而頭腦發熱,迷失方向。 他們患難與共,相濡以沫的愛情,也被很多朋友所羨慕。 女高音歌手雷佳是這樣評價閻維文的:他是個完美的男人,大家都說要找像閻哥這樣的男朋友。 隨著年紀漸長,閻維文夫婦也開始操心女兒的終身大事。 閻晶晶在國外學成歸來后,一直沒有男朋友,她想找個像父親一樣,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伴侶。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邂逅了前外交部長李肇星的兒子李禾禾,他不僅能力出眾,人品也很好,閻維文和劉衛星都非常支持。 
兩位年輕人組建家庭后,很快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閻維文,也幸福地當起了寵愛外孫無底線的姥爺。他還專門為外孫們創作一首歌——《隔輩親》。 
其樂融融的晚年生活,并沒有讓閻維文忘記對事業的追求。 除了唱歌,近幾年,閻維文又有新的目標,他當起了老師,推廣中國民族音樂,跨界當演員、監制。在事業上,他從來不給自己設限。 2014年,他開辦了閻師高徒,向年輕一輩傳授經驗。 此前,他深知當老師責任重大,而自己工作繁忙,怕精力不夠,就一直沒有把教學列入議事日程。 后來,他發現很多聲音條件很好的孩子,不懂怎么唱歌,就想著辦個班,把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教給下一代,讓他們把民族音樂傳承下去。 他看到很多年輕人能堅持學習下去,聲樂觀點和演唱方法也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閻維文感到滿足和喜悅,他相信只要堅持初心,辛苦就沒有白費。 
閻維文說,中國的民歌是有生命力的,他希望把中國的民歌帶向世界。 為了推動和宣傳中國民歌,閻維文煞費苦心。 中國民歌要跟國際接軌,就不能一直走老路,要有創新。 他把民歌的配樂用上大的交響管弦樂,同時融進我們的民族色彩樂器,如笛子、二胡、琵琶等,還融合了流行、電音等各種形式,這樣,接受民歌的人范圍更廣。 比如山東民歌《誰不說俺家鄉好》,原來是女聲唱的,他加上大交響管弦樂重新編配,改用男聲唱,聲音更寬廣雄壯,加上大交響管弦樂,聽起來像新歌一樣,大家聽后覺得,哇,這歌原來這么好聽。閻維文相信,大家一定會越來越喜歡中國民歌。 除了創新音樂表現形式,他還開通微博,每天在微博上跟大家交流,跟年輕人交朋友。 閻維文說:“你想讓大家喜歡或了解你的東西,那起碼要和他們有共同語言,你要了解他們的想法,知道他們的喜好。” 他希望通過努力,終將有那么一天,中國民歌能走上世界舞臺。 因為閻維文懂得年輕人,所以他和那些90后、00后學生們沒有代溝,學生們都說他是個潮老頭,嘻嘻哈哈的,能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心態特別年輕,說他是個行走的美食博主,還是個隱藏在音樂界的健身達人。 臺上的閻維文嚴肅莊重,誰能想到,臺下的他,竟然能這樣接地氣,這潮老頭還愛做飯、講義氣。 閻維文在家負責做飯,他開玩笑說,這樣才好,愛吃啥就做啥,有朋友夸菜做得好,還會特別高興,特別來勁。 他從小對朋友特別講義氣,他鼻梁處有一個疤,他說那是他管閑事管來的,這個疤是上學前,幫別人討公道,被對方用泥鏟子扔到了,從此就“多了一只眼”。 
生活中愛玩的閻維文,這幾年還玩起了跨界。 年近60,他勇敢邁出改變第一步,從歌唱界大腕變成影視界新人。 出演故事片《風雨日昇昌》,任男二號,幫忙宣傳家鄉;監制電影《泡菜愛上小龍蝦》,推廣美食,帶給大家歡樂;主演歌劇電影《長征》; 藝術是相通的,都需要嚴謹、執著的態度,也需要不斷創新的精神,閻維文正不斷探索著。 
閻維文是老一輩德藝雙馨藝術家的代表,他的品質和行為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他深愛祖國,不忘本,扎根軍營,努力把自己國家的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他深愛事業,不裹足,不斷探索新領域,步履不停。 他深愛家人,不放棄,對愛人不離不棄,有情有義。 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勤奮、責任與擔當。 愿閻維文早日實現夢想,把中國民族音樂推向更高更大的國際舞臺,也祝愿他家庭幸福美滿。 作者簡介:青青,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責編:雷利、香克斯,排版:閔晶,校對:Jenny、陳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