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些有用的思維圖,歡迎大家預約: 什么是八大思維圖示法?八大思維圖示法是由教育學家大衛·N.海勒(David N. Hyerle)提出的一套思維工具。它基于認知科學的原理,將人們的思維過程細分為八種基本類型,每一種都對應一種特定的圖示法。這些圖示法以其簡潔明了、易于理解和應用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教育、培訓、團隊協作和個人思考中。 接下來,讓我們逐一了解這八種圖示法,并通過具體的例子來展示它們是如何應用的。 1. 圓圈圖(Circle Map)圓圈圖用來定義或描述某個概念、主題或事實,顯示與之相關的信息。 它由一個大圓圈中包含一個小圓圈構成,小圓圈中是主題或核心概念,大圓圈內填寫與之相關的信息或知識。 比如你要介紹“可持續發展”。在圓圈圖的中心寫下“可持續發展”,在圍繞的空間里填入與之相關的詞匯,如“環保”、“綠色能源”、“生態平衡”等。 2. 氣泡圖(Bubble Map)氣泡用于描述或說明一個概念、事物或者個體的特質。 氣泡圖中心是被描述的對象,周圍用氣泡連接的是形容該對象的形容詞或短語。 描述一只貓。中心是“貓”,周圍的氣泡填寫“軟毛”、“尖耳朵”、“喵喵叫”等特征。 3. 雙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雙氣泡圖用于比較和對比兩個或多個對象、概念或者事物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 它的兩個中心圈代表不同的對象,中間的氣泡用來標記共同之處,各自外圍的氣泡則標記各自獨有的特征。 比如比較蘋果和橘子。中間的氣泡寫它們的共同點如“含維生素C”,各自的氣泡分別標記獨有特征,如蘋果的“脆”、橘子的“多汁”。 4. 樹形圖(Tree Map)樹形圖用于分類信息或展示層次結構。 它的頂部是總類別,下面分支出子類別,可以繼續分支出更具體的子類別,以此類推。 比如對動物進行分類。頂部是“動物”,下面分支出“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進一步細分為各自的種類。 5. 括號圖(Brace Map)括號圖用于分析物體的部件和子部件。 它的左側是整體物體的名稱,右邊括號內分層展示其組成部分。 例如分解電腦的組成。左側寫“電腦”,右邊依次括號內分為“顯示器”、“鍵盤”、“鼠標”、“主機”,并進一步細分主機內的部件。 6. 流程圖(Flow Map)流程圖用于分析物體的部件和子部件。 它的左側是整體物體的名稱,右邊括號內分層展示其組成部分。 例如制作蛋糕的步驟。從“準備材料”到“混合材料”、“烘烤”直到“裝飾”。 7. 復流程圖(Multi-Flow Map)復流程圖用于分析因果關系,可以用來預測事件的可能結果或解釋事件的原因。 中心是事件或問題,左側是導致該事件的原因,右側是該事件的結果。 例如探討森林砍伐的后果。中心是“森林砍伐”,左側原因可能是“城市擴張”,右側后果包括“生態失衡”、“氣候變化”。 8. 橋形圖(Bridge Map)橋型圖用于顯示類比關系或者理解相似性。 通過一個連結詞或短語(如“如同”或“等于”)來連接兩組相似的概念或對象。 比如解釋心臟和泵的相似性。兩邊分別是“心臟”和“泵”,中間用“將血液/水推動流動”作為連結詞。 八大思維圖示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加高效地學習和工作,還能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通過這些工具,我們能夠更好地組織信息、分析問題、并促進思想的交流。無論是個人思考,還是團隊協作,八大思維圖示法都是一種值得掌握的有用工具。——王海華 參考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