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8月12日,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在巴倫支海域的大演習進入高潮階段。這是俄羅斯海軍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海上實兵演習,演習課目為“對航空母艦戰斗群的合同攻擊。”“庫爾斯克號”核潛艇艇長根納季·利亞欽上校率領117名艇員,駕駛潛艇在水下航行。 莫斯科時間12日23時左右,演習指揮部與“庫爾斯克號”的聯系突然中斷。不久,兩次巨大的爆炸聲從深海傳出。臨近巴倫支海的挪威地震研究所測到了這兩次大爆炸,相隔時間為2分15秒,第一次相當于1.5級地震,第二次相當于3.5級地震。 約四個小時后,奉命搜尋的俄海軍巡洋艦的聲吶發現海底有“異常情況”,最終證實:在摩爾曼斯克西北方向巴倫支海100多米的海底,有一艘沉沒的巨型潛艇。它就是著名的俄羅斯海軍戰略導彈核潛艇“庫爾斯克號”。 14日上午11時,俄海軍司令部向新聞界正式發布消息:北方艦隊的“庫爾斯克號”在演習過程中發生事故,沉沒干巴倫支海,準確位置為俄羅斯西北角的科拉半島附近,距俄海軍基地摩爾曼斯克約157千米。 消息傳出,舉世震驚,舉世關注:艇上100余名官兵的生死如何?艇上的核裝置是否會發生核泄漏?這樣一艘先進的核潛艇為什么會發生爆炸? 俄羅斯20多艘艦艇和多架大型救援飛機,迅速趕往出事海域,俄海軍總司令庫羅耶多夫上將和北方艦隊司令員波波夫上將親自指揮救援行動。 挪威、英國對事故極為關注,表示愿意協助俄海軍的營救。美國國防部長科恩也稱:一旦俄羅斯方面提出請求,將在24小時內開赴“庫爾斯克號”沉沒地點參加救援。 ![]() 到8月15日,“庫爾斯克號”上的艇員仍舊活著,他們利用敲擊潛艇外殼發送信號的方式,與救援小組取得了聯系。但是,由于出事海域水深流急浪高,使得俄海軍向水下釋放的救生鐘(艇)無法與潛艇的逃生艙口進行對接,六次實施營救行動均告失敗。 16日下午四時,俄羅斯外交部正式請求英國和挪威為營救“庫爾斯克號”提供援助。富有海底救援經驗并擁有先進救援裝備的英國皇家海軍和挪威海軍,迅速派出LR5救生潛艇和“諾曼底先鋒號”救援船。12名挪威潛水員,他們攜帶的“天蟹號”深水遙控機器人,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在8月21日7時45分打開了“庫爾斯克號”救生艙的外蓋,后又打開了救生艙內艙蓋。但是,為時已晚,只見艙內全灌滿了海水。這意味著,“庫爾斯克號”上的118名官兵已全部遇難。 ![]() 俄羅斯RIA通訊社直播了北方艦隊司令波波夫上將在失事海域的講話。他聲音顫抖,情緒異常激動。他說:3000名俄羅斯海軍官兵為營救“庫爾斯克”上的被困艇員已盡了最大努力。我們失去了北方艦隊最好的潛艇乘員。俄羅斯也失去了一艘最先進的核潛艇。 舷號K-141的“庫爾斯克號”潛艇,是俄羅斯第四代核動力巡航導彈攻擊潛艇,是949.A型潛艇中最新的一艘,西方稱其為“奧斯卡”級,俄羅斯則稱為“安泰”型。該型潛艇是俄羅斯海軍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海戰重型裝備,也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巡航導彈攻擊型潛艇。 把巡航導彈裝在攻擊型核潛艇上,是俄羅斯人的首創。此前,西方的攻擊型核潛艇只裝備魚雷。949型由“紅寶石”中央設計院設計,總設計師為斯帕斯基,1980年在德文斯克造船廠建成第一艘。由于在試航中發現了一些缺陷,設計師對949型進行了修改,新艇稱949.A型,于1985年建成。原計劃建造16艘,至2000年有九艘服役。“庫爾斯克號”是“奧斯卡”級中比較新的一艘,于1994年5月建成下水,1995年1月加入司令部設在北莫爾斯克的俄北方艦隊服役。該級核潛艇采用雙艇體結構,內層艇體為圓筒形耐壓艇體,分成十個艙室。潛艇主要戰術技術要素:水上排水量14700噸,水下滿載排水量24000噸,比美國海軍“海狼”級和“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大得多(水下排水量分別為9100噸和6900噸); 艇長154米,寬18.2米(含穩定翼為20.1米),吃水9.2米;極限下潛深度可達600米,工作深度420米;動力裝置為兩座各為190兆瓦壓力式OK-650E型核反應堆,兩臺50000馬力的蒸汽輪機,另有兩臺3200千瓦的渦輪發電機組和一臺800千瓦柴電機組,推進裝置為兩具七葉固定螺距螺旋槳;艇體近似于水滴形,阻力小,水下最大航速32~33節,水上最大航速15節,電力推進航速五節;艇員編制107人,自持力120晝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