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67歲,因四肢無力入院,入院前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多項生化指標異常增高,結合頭部DWI掃描提示腦內多發陳舊性病變,胸部CT則顯示出左肺下葉炎性病變。
患者有腦梗死和高血壓病史,并常規服用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鈣片及新調整的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治療方案,醫生推測橫紋肌溶解癥可能源于瑞舒伐他汀與沙庫巴曲纈沙坦之間的交互作用。治療過程中,針對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醫生停用了他汀類藥物,并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治療措施,包括抗病毒、解熱、抗感染、降壓以及補充液體和堿化尿液等療法。患者癥狀和指標顯著改善。最終調整為氟伐他汀40mg qn和沙庫巴曲纈沙坦聯合治療,患者復查結果正常,得以順利出院。這一案例強調了,在新冠背景下,醫生需要關注藥物間相互作用及個體差異對于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性。橫紋肌溶解癥,是一種相對罕見但卻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疾病,其病理表現為橫紋肌細胞破壞、細胞內容物如CK釋放入血,進而誘發肌痛、深色尿以及血清激酶水平急劇升高等臨床表現。當CK水平超過正常上限1000 U/L且提升5倍以上時,即可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癥。其中,他汀類藥物作為常見誘因,尤其在與其他藥物聯用導致血藥濃度上升時,更易誘發此類病癥。 
沙庫巴曲纈沙坦和瑞舒伐他汀聯合作用引發橫紋肌溶解癥 沙庫巴曲纈沙坦作為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的創新藥物,因其擴張血管、減少心臟負荷、抑制心肌肥大、改善心室重構等功能,廣泛應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壓的治療。然而,其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低血壓、干咳、頭暈、高鉀血癥和腎功能損害等,并有可能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引發橫紋肌溶解癥。 另一方面,瑞舒伐他汀作為一種常用的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主要通過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中的CYP2C9酶進行代謝,單藥或聯合使用時存在誘發他汀類相關性肌病的風險,嚴重時甚至會發生罕見卻危及生命的橫紋肌溶解現象,成為影響患者對藥物耐受性和依從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研究顯示,瑞舒伐他汀聯合沙庫巴曲纈沙坦很可能是導致橫紋肌溶解癥的直接原因,其中沙庫巴曲纈沙坦可能通過抑制OATP1B1和OATP1B3轉運蛋白,增加了瑞舒伐他汀的全身暴露量,進而加劇了瑞舒伐他汀的毒性效應。綜合國內外研究,不同的他汀類藥物與沙庫巴曲纈沙坦聯用引發橫紋肌溶解癥的風險各異,氟伐他汀在此方面的發生率相對較低。因此,當患者出現橫紋肌溶解癥后,及時調整藥物方案,將瑞舒伐他汀更換為氟伐他汀,不僅避免了橫紋肌溶解癥的復發,同時也保證了患者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減少了不良反應的發生。這也為臨床實踐中優化藥物組合,預防和處理橫紋肌溶解癥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最后,簡單總結一下。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例患者在改用沙庫巴曲纈沙坦5天后,出現了四肢無力、CK值超標15倍以上的癥狀,隨后通過停用瑞舒伐他汀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后,CK水平在第11天回歸正常范圍。而當瑞舒伐他汀替換為氟伐他汀并與沙庫巴曲纈沙坦聯合使用時,患者未再出現橫紋肌溶解癥,這進一步證實了瑞舒伐他汀與沙庫巴曲纈沙坦之間存在藥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文章先說到這里,最近我們正好上線了一門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薛小臨主任《心衰CIED置入術后藥物優化》的視頻課程,感興趣的話,可以多關注。以上就是今日資訊內容,醫視屏頭條,我們明天見! 1.盧丹丹,王聲祥,王倩等.瑞舒伐他汀聯合沙庫巴曲纈沙坦致新冠患者橫紋肌溶解1例[J].實用藥物與臨床,2023,26(12):1144-1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