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訣:一吸便提,息息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這十六個字很重要,古人稱之為“十六錠金”,方法是站立姿勢,隨便你馬步也好,姿勢一擺,“一吸便提”,鼻子一吸,會陰就提上去,“息息歸臍”,上下兩個氣接上,歸到肚臍;“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來,“水火相見”,這就叫“十六錠金”。 此功的主要作用是練會陰、練中脈的,如同武火小周天一樣。而這里面的問題是“一提便咽”常常只能是干咽,實際咽的還是一口氣。 姿勢不拘,行站坐臥均可練習,但不要太急,要緩慢進行,并記住最后要意守下丹田收功。 分解: 一吸便提,息息歸臍 鼻子一吸氣,會陰同時上提,即收縮肛門如忍大便狀,小腹鼓起。 即一提就到達了頭頂百會穴,你同時會感到百會有動靜(進氣感)。 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一呼氣就從百會往下降,降到哪里呢?降到海底,就是會陰穴,同時肛門放松。 這就是此功的一個全過程,不急不躁,似有非有,緩慢進行,其他細節可以忽略,就記住:“一提縮肛上頭頂,一松下落到海底”就行了。 ![]() 壯腎養氣呼吸法 八字大綱: 閉氣——伸脖——七吞——三咽 第一步:閉氣。早上起床后,精神集中開始練氣,所謂練氣,就是閉氣不息,保持嘴、鼻不呼吸,盡量堅持久一些。 第二步:伸脖。在第一步閉氣的同時,保持脖子伸長的狀態。 第三步:七吞。在完成第一、二步時,往下吞氣,想象將氣往腹中下咽的過程,實際口中是沒有氣的,重復下咽七次。(剛開始無法堅持下咽七次的朋友,慢慢依次練習,七次為準) 第四步:三咽。在咽完七次之后,舌下會立馬生津(許多朋友親測后夸張形容舌下如有水龍頭),此時將生出的津液分三次咽下,一定是分三次咽下,否則身體是無法練化的。 整個過程看似復雜,實際操作起來一分鐘都不用,每天早晚操作各三次即可,約半月可初見成效。 不用食補、不用藥補,比還陽臥、鐵板橋等固腎動作難度小很多。 此法出自《黃帝內經》,經由倪海廈老師傳出,張至順道長《八部金剛功》中也有類似“竊吃昆侖長生酒”的說法,建議長期手淫、久坐,腎虛或腎臟不好的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可一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