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與粗糲”作文導寫 【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當下,有很多人追求生活上的精致,也有不少人贊賞生命中的粗糲。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這是一道二元思辨類材料作文題,語言簡潔,呈現了當下人們對待生活的兩種傾向。寫作本題,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揣摩比較,理解材料中的相關概念 材料涉及兩組概念,即“生活”與“生命”、“精致”與“粗糲”?!吧睢敝溉嘶蛏餅榱松婧桶l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常常用來表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況?!吧笔堑鞍踪|存在的一種形式,指生物體所具有的活動能力。生命擁有生活的能力,生活是生命的活動?!熬隆奔淳杉氈?。“粗糲”指粗糙。 ![]() 從釋義看,“生活上的精致”意味著反對簡陋與粗糙,追求一種有情趣、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它可以是一頓精心準備的早餐,可以是一個設計感滿滿的禮物,也可以是一種精致向上的工作風格或精神面貌?!吧械拇旨c”在這里并不意味著粗糙,而體現了生命所處的一種狀態,它可以是簡陋的物質條件,也可以是生活中遭遇的痛苦、磨難等,往往意味著真實的面貌、頑強的生命力、不事修飾的灑脫、不刻意做作的從容等。 二、深入思考,探究兩種傾向的意義 第一種傾向“追求生活上的精致”,表面上看,是人們對過往粗俗生活的摒棄,表現了人們生活觀念、行事風格的轉變。人們希望過有滋味、有品位的生活,力求物質和精神雙豐收,也是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表現,有助于實現世俗的幸福,也能夠形成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面貌。但是,我們要警惕因過于追求精致而陷入消費主義陷阱,或變成“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 第二種傾向“贊賞生命中的粗糲”,即忽視外在條件,重視精神和價值追求?!按旨c”意味著在物質生活和社會世俗方面“有所不為”,而伴隨“有所不為”的是另一個維度的“有所為”,即在物質和世俗之外自己所追求的領域孜孜以求。安于“粗糲”,在自己熱衷的領域心無旁騖地刻苦鉆研,在外人看來或許是自討苦吃,可置身其中,也能自得其樂,一旦成功,對自己、對社會都有極大的助益。 三、多維立意,把握兩種傾向的關系 兩種傾向皆可作為寫作的主題。立意時,最好在同一個范疇內將二者統一起來。如將二者定性為并列關系,可立意為:生命要粗糲,也要精致;物質生活要粗糲,精神生活要精致。如定性為遞進關系,可立意為:生活要精致,更要粗糲;生命要粗糲,更要精致。如定性為對立關系,可立意為:追求生活上的精致,摒棄生命中的粗糲;贊賞生命中的粗糲,摒棄生活上的精致。 【佳作賞析一】甘于粗糲,追求精致 ■一考生 尼采曾說過:“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蔽矣X得,以此來闡釋生活的精致與生命的粗糲之間的關系,再恰當不過了。精致與粗糲,本就是統一不悖的,如果說粗糲是生活的常態、生命的原色,那么精致就是人生的追求、生命的亮色。 生活如同一場修行,粗糲能甘,方能于艱苦中磨礪,增益其所不能。 ![]() 春有百花秋有月,常懷精致的追求,甘于粗糲的生活,方能于人生旅途中得到磨煉,砥礪才干。“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了讓更多人吃飽飯、吃好飯,毅然走出舒適區,扎根農田,辛勤勞作,苦心鉆研,一稻濟世,萬家糧足,被譽為“當代神農”。他曾說:“對物質的要求不必太高,一千多元的衣服和五六十元的衣服沒有什么區別。”甘于粗糲生活的他,以農夫的姿態終日下田實踐,終于實現了“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的夢想,收獲了人生的極大富足。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袁隆平抱樸守初,甘于粗糲,活出了最美的姿態。 生命恰似一泓清泉,精致豐盈,方能滌蕩雜質,達到至高的精神境界。 ![]() 人不能只低頭趕路,還要不時仰望星空,即使一時看不到月光,內心也要永存皎潔。精致追求就是心底的力量,它敦促我們朝著光亮的地方執著前行。有了這份力量,我們會如大國工匠般精雕細刻,求得技藝上的精致;有了這份力量,我們會如航天工作者般精益求精,為科研插上騰飛的翅膀;有了這份力量,我們會悅納粗糲,笑對困境,從容地綻放絢爛的生命之花。 清代學者王永彬在其《圍爐夜話》中說:“粗糲能甘,必是有為之士;紛華不染,方稱杰出之人。”我想說,甘于粗糲,必能潤礫成珠;追求精致,方可燭照芳華。 ![]() 君可見,“敦煌女兒”樊錦詩放棄大城市的優渥生活,甘于西部粗糲的物質生活,一心守護精致絕倫的莫高窟壁畫藝術,終使自己的名字在文化傳承的史冊上熠熠生輝;君可見,“詩詞的女兒”葉嘉瑩主動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不計酬勞回國教書,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將中華詩詞之美廣傳四海。 江山留勝跡,吾輩復登臨。面對生命這一宏大而又魔幻的主題,新時代青年當甘于生活的粗糲,追求心靈的精致。在每一個趕路的日子里,笑迎西風,以坦然的勇氣抓住可以起舞的瞬間;在每一段清淺的時光里,精致如玉,以不屈的姿態活出最美的自己。 ![]() 請相信,粗糲可讓人堅守初心,精致能使人一往無前,二者并駕齊驅,終會到達光明的彼岸。 【簡評】 該文將“粗糲”與“精致”定性為并列關系,符合題意。文章開篇引用尼采的話闡釋二者的關系,新穎獨特。接著,將“生活”比喻成“一場修行”,闡述“粗糲能甘”的意義;將“生命”比喻成“一泓清泉”,闡述“精致豐盈”的作用。然后,引用王永彬的話引出自我的觀點,將二者統一起來,并列舉樊錦詩和葉嘉瑩的事例加以印證。最后,對新時代青年提出希望和鼓勵。全文觀點鮮明,內容充實,語言優美。 【佳作賞析二】讓生命之花在粗糲中常開不敗 ■一考生 這世間,有人熱情擁抱物質文明成果,注重細節和品位,將生活裝點得豐富多彩、精致無比;也有人甘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與粗糲之物為伴,力求樸實與率真,聆聽靈魂深處的聲音。其實,追求精致也好,選擇粗糲也罷,都是以幸福為最終歸宿。相較于精致的生活,我更贊賞生命中的粗糲。 ![]() 生命中的粗糲,能夠磨礪我們的意志,鍛造我們的品格,讓生命之花絢爛綻放。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煉,才能具有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生命難免粗糲,當我們身處荊棘叢中,如若初心不改,勇往直前,必可披荊斬棘,練就不屈的意志和堅韌的品格。 ![]() “板凳男孩兒”方宇翔就是榜樣。他幼年因遭遇車禍而失去雙腿,成長過程中經歷了無數道難關,還經常遭遇他人嘲笑的目光,命運無疑對他開啟了粗糲模式。但身處荊棘叢中,他沒有退縮、沒有屈服,而是不斷磨礪自己的意志,化逆境為土壤,用樂觀貯藏希望,讓生命之花絢爛綻放。 你瞧,在新生入學軍訓中,他用臀部倚在平衡車上,和同學們一樣立整、稍息、向左轉、向右轉……他成了軍訓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作家張賢亮說:“我把荊棘當作鋪滿鮮花的原野,人間便沒有什么能將我折磨。”誠如斯言。 ![]() 不可否認,精致的生活能給我們帶來舒適的體驗,但如果過分追求精致,則可能淪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將會得不償失。甘于粗糲者卻全然不同,他們能超越物質需要,致力于更崇高的事業。 “布衣院士”盧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遺傳育種,在衣、食、住、行方面極其節儉。他家里用的都是幾十年前的舊家具,很多東西破了也不舍得扔,木沙發的表皮已脫落得不成樣子,餐桌的一把椅子甚至已經缺了一個角,掛蚊帳用的是竹竿…… ![]() 就是這樣一個生活粗糲的人,卻心系工作,心系教育事業,將一生積蓄的880多萬元無私捐贈給了學校。對世俗人來說,精致的生活最為受用,而世間的智者,最享受于粗糲生活中實現人生價值的歡喜。 生命粗糲,雖然在物質方面相對簡樸,但絕不意味著粗糙、邋遢。身處粗糲中的人,往往洞悉了生命的本來面目和自我的需求,不以衣、食、住、行等物質條件為意,而執著于實現自我價值。如果說生命是一朵鮮花,那粗糲必是滋潤鮮花的養分。在粗糲中積蓄人生的力量,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懈奮斗,生命之花才會常開不敗,生命的存在也才更有意義! ![]() 【簡評】 文章開篇在有著不同追求的兩類人的對比中亮明觀點,然后直接指出原因,并引用泰戈爾的名言和列舉“板凳男孩兒”方宇翔的事例進行論證。接著,聯系追求精致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進一步指出甘于粗糲的價值,隨后列舉“布衣院士”盧永根的事例加以印證。最后,再次肯定粗糲對于生命的意義,照應標題。全文觀點明確,論證充分,說服力強。 排版:費 莉 編輯:謝培紅 審核: 李 娜 終審:喻艷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