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八)
駭絕朝元日,簪纓貉一丘。
屠蘇猶在手,拍刃已椿喉。
玉碎惟存瓦,蘭焚乃雜蕕。
奇冤昭雪否,盜穴尚原州。
注釋
駭絕朝元日:駭絕指極度驚駭,朝元日指朝見皇帝的日子。
簪纓貉一丘:簪纓指高官顯貴的服飾,貉是一種野獸,一丘指同一山丘,這里比喻官場上的人們互相勾心斗角,卻玩忽職守,不知道履行自己的職責。這里作者應該是為自己的父親鳴不平。因為陜西回亂爆發后,作者父親王汝揆在平涼任教喻,當時就上書給平涼道觀察使,認為回軍必然西竄甘肅,應早做防御工事,“厚集兵力,據險嚴防”,一旦進入甘肅,則“內應四起,平涼先擾,靈、固、狄、河亦危矣”。然而對王汝揆的建議,觀察使只當做耳旁風。理由是“子言良是。甘肅方患缺餉,豈可滋生煩事?!焙髞砀拭C戰事完全應證了王汝揆的判斷。
屠蘇猶在手:屠蘇是一種祭祀用品,這里指皇帝還在世,而自己卻已經死去。
拍刃已蔥喉:拍刃指用刀自刎,蔥喉指喉嚨。這里表達了詩人的悲憤之情。
玉碎惟存瓦:玉碎指美好的事物在戰爭之中被破壞,瓦是一種普通的建筑材料,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被破壞后只剩下一片狼藉。
蘭焚乃雜茂:蘭是一種香草,焚指燒毀,雜茂指雜草叢生。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被破壞后。雜亂無章的東西取而代之。
奇冤昭雪否:奇冤指冤屈,昭雪指洗清冤屈。這里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父親遇難后的無奈和憤慨。
盜穴尚原州:盜穴指盜賊的巢穴,原州是指固原,固原在古代曾設原州。1863年,即同治二年,陜西回軍西竄甘肅,圍困固原,攻陷固原城,“城內官民男婦共死者二十余萬人”;1863年八月,回軍攻陷甘肅平涼府城,“官員死者百余,士民死者數十萬”,作者父親王汝揆當時任平涼教諭,一家四口死難。陜西回軍在這里實施的是種族滅絕,固原平涼一帶成無人區。
譯文
驚人聽聞的朝元那天,達官貴人們都聚集在一起。
手持的屠蘇酒杯還在,卻已經把刀拍在喉嚨上。
寶玉已經破碎,只剩下瓦片,蘭花被燒毀,混雜著艾草。
這些奇冤是否已經昭雪,盜賊仍然在原州肆虐。
作品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種令人震驚的場景,詩人通過描繪一系列悲壯的意象,表達了對死難者待遇和冤屈的強烈抗議。首句“駭絕朝元日”,指一個重大變故的早晨,接下來的“簪纓貉一丘”描繪了高官們互相勾心斗角,卻不履行職責。接下來的幾句通過“屠蘇猶在手,拍刃已椿喉”和“玉碎惟存瓦,蘭焚乃雜蕕”等比喻手法,展現了無辜者遭受的殘酷和不公。
最后兩句“奇冤昭雪否,盜穴尚原州”直接提出了問題,質疑是否能夠洗清冤屈,同時指出罪犯仍然逍遙法外。
整首詩在藝術上使用了豐富的象征和比喻,通過強烈的視覺和情感沖擊,傳達了詩人對于正義的渴望和對社會不公的強烈譴責。詩中的意象生動且富有深意,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華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