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魏晉之后,行書功力位于“巔峰之境”的書法家,當數智永、米芾、趙孟頫,智永乃王羲之第七世孫,毋庸置疑,他得家傳筆法,深諳魏晉純正古韻。 他的行書從容遒和、暢達婉轉,氣韻悠然散淡,座下弟子無數,譬如“唐楷”創始人虞世南,就是“關門弟子”,在筆法傳承譜系中,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 米芾與智永不同,他憑借自學,掌握“二王”技法,由此衍生“刷字”筆法,用筆八面出鋒,極盡痛快峻健之勢,風格十分個性,甚至他臨摹的“二王”法帖,能以假亂真,乃書法界“絕世高手”。 按理說,兩位如此強悍的“書法天才”,后世難有超越者,然而元代書壇“盟主”趙孟頫,卻在晚年時,寫出一幅“神仙之作”,勝過了智永、米芾,此作就是《梅花詩》。 元皇慶二年(1313年)五月,趙孟頫賞梅后興致大發,撰寫數首詩句,此作在史料中沒有記載,書法界少有人知,僅此一件,乃罕見的“絕版”行書。 全文共計487字,此時趙孟頫已60歲,對于毛筆的控制更加老道嫻熟,卷中點畫秀麗俊逸、清雅舒和,字體結構穩健,每一個字都拿捏的恰到好處。 比方說卷中的“夜”字,以側鋒切入,力道渾雄,線條勻稱從容、飛動瀟灑,點畫向左傾斜,而力道右方更重,在險絕中,保持水平穩定,更富有趣味性。 章法層面,節奏與王羲之相同,時而輕盈瘦勁,時而雄健濃厚,穿插之勢,更富有韻律性,但較之“王書”的緊密,此作取學李北海,字體間距寬闊明朗。 整體來看,視覺效果明快,給人超逸脫俗、神清氣爽之感,其實趙孟頫行書的精妙之處,與米芾、智永皆不同,他們兩人是在典雅之韻、筆法變化上,得“王字”真傳。 而趙孟頫將內在清幽格調,和外層研媚之姿,這2大重點盡數還原,筆筆形神兼備,堪稱“最美中國字”,無愧于后世夸贊“超宋邁唐、直接右軍”。 時常臨摹此作,可以增強用筆的靈活性,在嚴謹勢態中,初步了解動態感、多樣性,掌握古人的雅正氣韻,若能將此作學會,日后臨摹王羲之、智永等人的法帖,能得心應手。 可惜真跡不慎流入美國,如今珍藏在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一直禁止展出,經多方努力我們對趙孟頫《梅花詩》進行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超高清微噴復刻工藝,對比原作進行1:1還原。 同時此品推出一款經折裝,采用手工裝裱,比普通印刷品,更加清楚細膩,每一個字口完美無瑕,展開時同手卷一樣,能縱觀全卷氣度,合起來方便臨摹、查閱,還便于攜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