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的門診中,我最常見的一個醫囑,是每天靜坐十分鐘。 ? 靜坐是一種緩解焦慮情緒的有效方式。《道德經》有一句話:“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就是說,人的心情和氣血,就像一盆渾濁的河水,只需要靜置一會兒,就能變得清澈澄明。 因此,靜坐對焦慮緊張、高血壓、心臟病、皮膚病等氣血上行的狀態,有著直接的療愈作用。失眠的人,睡覺前靜坐,可以形成一種由“動”到“靜”的過渡,從而更好的入睡;半夜睡不著,與其輾轉難寐,不如起來坐一會兒,反而能睡著。 但最主要的,還是靜坐是一種“內求”的狀態。這時,你的注意力由外界的物欲轉而集中到身體內部,特別是呼吸上來。因為人很多筋骨結構上的問題,都和當下的呼吸模式有關。靜坐時以“通督呼吸術”調整自己的呼吸骨骼結構和肌肉啟動時序,就能達到像老子說的那樣,如嬰兒般的呼吸。 準備 靜坐最好的時間是清晨剛起床的時候,這樣不容易因為疲倦陷入昏沉狀態。排凈二便,選擇家里一個安靜、溫暖、無風的角落,盡可能的降低光線和噪音,也不要播放音樂和點香。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五官的刺激,更好的向內觀察。 ? 坐姿 買一個后高前低的打坐墊子(有一種可以折疊的較為方便);盤腿的時候不必強求,找到雙腿最舒適能持久的一個角度即可;不能盤腿坐的,可以找一張有靠背的、40公分左右高度的椅子。在椅子后半部分墊一塊3~5公分高的布,讓臀部略高于大腿即可。如果只求方便,在床上坐著枕頭也可以,但床不能太軟。 跪坐的姿勢可以較為容易的導引氣血下沉——雖然容易腳麻,但也是一種選擇。如果臀部墊一個枕頭可以持久些。 ? 子午訣手印 右手的大拇指指尖輕輕抵住右手中指的指尖,形成一個圓圈,再把左手的大拇指穿過這個圓圈,抵住右手環指的指根。這樣兩只手握住,虎口朝著自己的下巴——是不是像一個陰陽太極魚? ![]() 將握好的雙手放在小肚子前。手肘和肋骨之間保持一張紙的距離,并不靠在一起。把肚臍眼后面的一段脊柱骨輕輕的抵在靠背上(但避免完全松垮的靠上去),再觀察一下肩胛骨有沒有往下放,牙關有沒有松開,舌頂上腭,就可以開始靜坐了。 ? 通督呼吸術 ?呼吸術的要訣是“慢、勻、細、長”。 ? “慢”是指呼吸速度放慢。不過一開始如果放得太慢,會有些缺氧氣不夠。仔細的找到一個剛剛好能持久而頭不暈的速度;“勻”是吸氣與呼氣的時間和強度相等,避免一開始很急的吸,一會兒又放慢;“細”是氣流的流速放慢,強度變小——如果放一個紙片在鼻孔下,看不到抖動最好;“長”是在吸氣時通過往兩側下放肩胛骨,微微的彎曲胸背,讓肩胛下的肋骨充分的撐開,這樣呼吸就變長了。 閉起雙眼,用鼻孔緩緩吸氣,同時讓尾骨微微的往前勾起,小肚子略微收緊——有點像拉肚子之前強忍著的感覺。 當清新的空氣把胸腔填充一半的時候,把肩胛骨往兩邊下沉,背心的脊柱胸椎向后微微頂出——就好像溫度有點冷抱緊雙臂的樣子。仔細觀察,會感覺到背心的汗毛豎起。 當空氣快要填滿胸腔的時候,把脖子略微的后移——是往后平移,不是仰頭,眼睛還是平視前方的。這有點像新疆舞蹈常見那個左右移動頭部的動作,只不過這是向后移動。 這些脊柱移動的動作其實都非常微小,旁人不太看得出來。 緩緩的從鼻孔呼出污濁的空氣。如果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比如肩膀、胸口,可以想象這些地方抽出一股烏黑的霧氣被你緩緩呼出。與此同時,一點一點的放松頭皮、前額、牙關和臉部的肌肉。氣息一直從左鼻孔到心窩,到肚臍,最后回到手里的“太極魚”。放松結束,呼氣也剛剛好完成。 ![]() 開始靜坐的時候,需要從尾骨到頸骨一節一節的由下往上往后頂。此時,要么與呼吸顧此失彼,要么就是感受不到背心的脊柱骨,變成一大節而不是一小節的移動。但練習日久后,一吸氣脊柱就會如水紋漣漪一般,沿著督脈微微向上抖,蔓延到整個頭面和雙臂。 心中默數呼吸的次數。每到1、3、5、7、9次呼氣時,把雙唇抿出一條細縫,氣息從縫隙中緩緩吹出一個無聲的“噓”字。數到第九次之后,又重頭開始數,這樣可以幫助你安住當下,不分心,而且能更好的放松頭皮和面部肌肉,引氣下行。 ? 最后說明一下,不要像盯賊一樣內觀呼吸,而要像小朋友郊游玩耍的心態,看著體內的氣息從“群魔亂舞”,到“歸根復命”,非常有趣。 ? 此為通督呼吸術。 ![]() -腦子里面各種很多想法怎么辦? 有萬般念頭很正常,回過神的時候繼續關注呼吸就好了;上面提到的呼吸計數法很有幫助。練習的日子久了,一坐下來就有一種“中正安舒”的穩定感,就像是半夜醒來繼續要睡回去的感覺,就不太會走神了。在名山大川或者是道觀寺廟這些氣場比較好的地方,容易找到這種感覺。 如果是因為疾病的不適引起的走神,請使用通督呼吸術把病邪呼出身外——這個方法的自愈力量非常強大;如果過于疼痛,可以暫停,活動一下再繼續。 ![]() -坐不住怎么辦? 可以調一個會震動的鬧鐘,設定在十分鐘。每次坐不住時可以提醒自己,鬧鐘響了就結束了;如果實在坐不住,就把手腕和腳踝順時針逆時針各轉36圈,再繼續嘗試。轉腳踝的時候請盡量的做大腳趾勾球的這個動作——這對失眠很有幫助。 這個活動也是靜坐結束后的整理動作。 大部分人剛剛坐下的時候會有一個煩躁期,大概是5~7分鐘;過了這個階段會進入平靜期,在走神和回神之間來回;然后會有一個昏睡期,不停的倒下——這時候就不要坐了,起來結束或者活動一下再坐。 -靜坐了還需要站樁嗎? 站樁偏于蓄養精氣,也就是身體的結構功能,靜坐偏于養神。當然,樁功練久了,內外三合,自然也可以養神。所以,根據自己當下的需求來決定——覺得內心煩躁,就靜坐;體虛怕冷要減肥,就站樁。 ? -多睡覺可以代替靜坐嗎? 睡覺養精血,但養不了神——“神”就是我們起心動念愿意去講課、上班、吃飯和談戀愛那個原動力。反過來抑郁癥患者大門不邁不愿見人,就是神不足。我們現代人雖然缺覺,但是更缺神。我認識一位臺州的醫生,每天晚上睡4個小時,凌晨三點起床靜坐到六點,身體非常好,一天可以看上百個病人。 -出現打嗝、眩暈、下墜、疼痛、肌肉抖動等現象是不是“走火入魔”? 人平時都向外看,就忽略了身體很多“警告信號”;靜坐后由外轉內,可以看到身體里很多平時看不到的東西,自然就會有些反應——表示身體自我修復能力被激活了。心中默念“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任之由之,等其消退即可。 最后,送大家一首白居易靜坐的時候寫的詩——《負冬日》,祝大家越坐越開心~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
|
來自: huyanluanyuya >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