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67.臺風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太平洋地區稱作臺風,在相同緯度的大西洋地區稱作颶風。夏秋季節是臺風多發的季節,近期的臺風“利奇馬”在中國登陸,對中國東部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山東地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32068.四大降水類型是陸地淡水資源的主要來源,在整個自然地理影響因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2069.牧野之戰 1.交戰雙方:周武王VS紂王; 2.地點:牧野,今河南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 3.意義:武王伐紂決勝之戰; 4.結果:商朝滅亡; 5.相關典故:牧野誓師、牝雞司晨—蘇妲己; 6.考法:(1)直接考查—下列關于牧野之戰說法正確/錯誤的是;(2)對應關系——牧野之戰——牝雞司晨; 32070.晉陽之戰 1.交戰雙方:晉國內部四大家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 2.地點:晉陽(山西太原); 3.時間:公元前455年; 4.意義:奠定了歷史上三家分晉的基礎,揭開戰國歷史大幕; 5.結果:韓氏和魏氏臨陣反水,聯手趙氏攻滅智氏,瓜分智氏領地; 6.考法:直接考查—下列關于晉陽之戰說法正確/錯誤的是; 32071.桂陵之戰 1.交戰雙方: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 2.地點:濁則(今山西運城境內); 3.時間:公元前354年; 4.結果:齊國大敗魏軍,生擒龐涓; 5.相關典故:圍魏救趙—魏國攻打趙國,趙國求救于齊國,齊國派孫臏前去,孫臏圍攻魏國都城; 6.考法:(1)直接考查—下列關于桂陵之戰說法正確/錯誤的是;(2)對應關系——桂陵之戰——孫臏、龐涓——圍魏救趙; 32072.馬陵之戰 1.交戰雙方:齊國VS魏國 2.地點:山東郯城 3.時間:公元前341年; 4.意義:歷史上著名的設伏殲敵的戰例; 5.結果:生擒魏國太子申,魏國元氣大傷; 6.相關典故:減灶計——孫臏利用龐涓弱點,每天減少軍隊做飯的炊具,敵軍看到炊具數量,誤以為,被追軍隊已軍心渙散,士兵在不斷逃跑,最后中埋伏大敗; 7.考法:(1)直接考查—下列關于馬陵之戰說法正確/錯誤的是;(2)對應關系——孫臏、龐涓——馬陵之戰——減灶計; 32073.長平之戰 1.交戰雙方:趙國VS秦國 2.地點:山西晉城高平市 3.時間:公元前260年; 4.意義:秦趙戰略決戰,加速秦統一六國的步伐; 5.結果:秦勝,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 6.相關典故:紙上談兵—秦國散布謠言,趙國老蔣廉頗誰都不怕,就怕趙奢之子趙括,更換將帥,趙括只會理論,無實戰經驗和能力; 7.考法:(1)直接考查—下列關于長平之戰說法正確/錯誤的是;(2)對應關系——趙括——紙上談兵; 32074.垓下之戰 1.交戰雙方:項羽VS劉邦(楚漢相爭) 2.地點:安徽省靈璧 3.時間:公元前202年; 4.意義:楚漢相爭終結點,漢王朝興盛繁榮的起點; 5.結果:漢勝楚敗,項羽敗走烏江自刎; 6.相關典故:四面楚歌—夜間漢軍高唱楚歌,楚軍士氣潰散; 7.考法:(1)直接考查—下列關于垓下之戰說法正確/錯誤的是;(2)對應關系—項羽、劉邦—四面楚歌; 32075.南京條約 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引起了英國的不滿,在1840年,英國對清政府發動了鴉片戰爭,于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這場戰爭的結局也顯而易見,以清政府失敗告終,而在條約當中除了割地賠款之外,也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2076.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1856年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動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簽到《天津條約》,后來列強又深感對中國的瓜分不足,于是提出在北京換約,到了1860年,最終簽訂了《北京條約》,其中很多同學不知道的九龍司地方一區就是在此條約中割讓給英國的。這些條約使中國損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清政府也成為了列強的工具,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但是也由于第二次鴉片戰爭當中火燒圓明園使得中國一些地主階級向西方學習,進行了洋務運動。 32077.馬關條約 明治維新使得日本迅速崛起,也開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對外不斷擴張,于是把矛頭對準了中國,在1894年對中國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結局也顯而易見,以清政府失敗告終,最終在日本馬關簽訂了《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當中除了賠款之外,也是把臺灣割讓給了日本,馬關條約也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2078.辛丑條約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在中國取得可很多特權,并且劃分勢力范圍,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在這種背景下1900年爆發的義和團運動提出了“扶清滅洋”等口號,企圖把列強趕出中國,但這也成為了列強進一步瓜分中國的機會,帝國主義以鎮壓義和團為借口派兵進駐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即《辛丑條約》。辛丑條約也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2079.春節 1.簡介: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我國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將春節稱為元旦。民國元年決定采用公歷,遂將農歷元旦改為春節,公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 2.別稱:“元正”、“元辰”、“元朔”、“元春”。 3.習俗:放爆竹、掛桃符、屠蘇酒。 4.詩句展示: (1)令月歸馀屆早春,羲舒相望協元辰?!淌狻缎链喝赵~·御閣》 (2)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醢彩?/p> 32080.元宵節 1.簡介:據道教的“三元說”,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2.別稱:“上元節”、“燈節”、“燈夕”。 3.習俗:賞花燈、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 4.詩詞展示: (1)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 元夕》 (2)冉冉年華過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懹巍洞汉?/p> 32081.寒食 1.簡介:寒食節起源相傳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成為晉文公后,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2.別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 3.習俗:禁火寒食。 4.詩詞展示: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翊《寒食》 (2)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獥钊f里《寒食上?!?/p> 32082.清明節 1.簡介: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從節氣來講,清明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小節氣,在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由節氣演變為節日的只有清明。從節日來講,清明節也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于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2.別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 3.習俗:掃墓踏青、插柳帶花、蕩秋千、蹴鞠、放風箏等。 詩詞展示: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2)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32083.端午節 1.簡介: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2.別稱:端午也稱端五、端陽,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地臘節等。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是開始、“初”的意思;“午”與“五”既同音又通用。所謂“端午”就是“五”。由于午時艷陽高照,陽光燦爛,故又名“端陽”;端午節這天月、日皆為五,故又稱“重五”。同時端午正值仲夏,疾病多發,古人認為草藥在這一天的藥性最強,因此在這一天采藥沐浴最有效,因此也被稱為“浴蘭節”,用菖蒲避邪,故又稱“蒲節”。道教把全年分為五臘,正月一日天臘,五月五日地臘,故又稱“地臘節”。 3.習俗:掛艾葉、菖蒲,斗百草、驅五毒,賽龍舟,吃粽子(又叫“角黍”“筒粽”),飲雄黃酒,佩香囊等。 4.詩詞展示: (1)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獏俏挠ⅰ对杼m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2)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獨W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32084.中秋節 1.簡介: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唐代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到宋代,成為我國民俗中僅次于春節的大節。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祭月是中秋節最重的一項活動。祭拜對象是月神。賞月是由祭月發展而來的。唐宋時期,中秋賞月、玩月更為盛行。古人又常將月亮比作太陰、素娥、冰輪、玉盤、桂魄、嬋娟、玉蟾、飛鏡等。故可以通過這些關鍵詞判斷。 2.別稱:“月節”、“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 3.習俗: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 4.詩詞展示: (1)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K軾《陽關曲·中秋月》 (2)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32085.重陽節 1.簡介: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九九重陽的說法,最早見于《易經》,六定為陰數,以九為陽,重陽節的月、日恰逢雙九,兩陽相重,古曰重陽,而“九九”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又有“老人節”之稱。 2.別稱:“老年節”、“重九節”、“登高節”。 3.習俗: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觀賞菊花(古人也稱黃花、東籬)等風俗。 4.詩詞展示: (1)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蹙S《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钋逭铡蹲砘帯け§F濃云愁永晝》 32086.國體 國體,是指國家性質,也就是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國家性質是由占統治地位的階級性質決定的。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是國家根本大法對我國國家性質的明確規定。 像奴隸制、封建制等類型的國家其實是屬于剝削階級統治的國家。而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社會逐步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人剝削人的制度已經消滅,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因此我們說,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即無產階級專政。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大特點就是在于它與剝削階級掌握的國家政權不同,即對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人實行專政。 32087.政體 政體,也就是政權的組織形式,即統治階級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組織自己的政權機關。我國作為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那么我國政權的組織形式也必然是維護人民的權益的。因此,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與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32088.國體與政體的關系 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 以上就是關于我國的國體與政體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32089.天平天國農民戰爭的發展歷程 (一)金田起義和太平天國政權的建立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領拜上帝教教眾在廣西省桂平縣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3月,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為太平天國首都。 (二)從天京事變到太平天國的失敗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發生,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先后被殺,翼王石達開率部出走后敗亡。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由盛到衰的轉折點。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天京被湘軍攻破,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失敗。 32090.《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頒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體現太平天國社會理想和這次農民戰爭特點的綱領性文件。 《天朝田畝制度》是一個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的比較完整的社會改革方案,代表了農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強烈愿望,反映了農民反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32091.《資政新篇》 太平天國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作為統籌全局的建議。 《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后期頒布的一個帶有鮮明資本主義色彩的社會發展方案。但其通篇未涉及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這一致命弱點決定了這個方案從一開始就缺乏實施的階級基礎和社會條件。 32092.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1.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強烈撼動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 2.太平天國是中國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來農民對擁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畝制度》中比較完整地表達了出來。《資政新篇》則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比較系統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3.太平天國起義沖擊了孔子和儒家經典的正統權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有力地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 5.在 19 世紀中葉的亞洲民族解放運動中,太平天國起義是其中時間最久、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它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匯合在一起,沖擊了西方殖民主義在亞洲的統治。 32093.初度:出生之日,后世經常指代生日。這種說法最早出自《離騷》:“皇覽揆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逼浯笠鉃楦赣H仔細揣測我的生辰,賜給我相應的美名。但值得注意的是“初度”無論是作“生日”用,還是又指一歲之開始,都是就虛歲說的。也就是說,滿四十九歲的這個生日,為五十初度。 32094.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襁褓意思為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后指代未滿周歲的嬰兒。 32095.孩提:兩三歲。孩提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趙岐注解說:“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32096.垂髫:三四歲至七八歲。古時兒童是不梳發,頭發是自然下垂的。 32097.始齔:七八歲。齔是乳牙,其意指開始換掉乳牙長出恒牙?!墩f文解字》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故始齔也可細說為男孩八歲、女孩七歲。 32098.黃口:泛指10歲以下的兒童。黃口:本指雛鳥的嘴,也指代幼鳥。而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朝稱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朝稱剛生的嬰兒為黃。后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32099.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32100.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女子十二歲時,就可以戴釵梳妝。金釵之年最早出自南朝梁武帝所作《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逼湟鉃榕宇^上的釵飾非常多,腳上穿著有美麗花紋的鞋子。 32101.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而杜牧也有詩《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32102.及笄之年:女子十五歲,古代女子的成人禮。笄,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女子到了十五歲就會結發,用笄貫之。及笄之年后代表女子可以出嫁。 32103.破瓜年華、二八年華、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二八為兩個八歲相加為十六歲。古時候將瓜拆分成兩個八來紀年,故十六歲也為破瓜年華。碧玉年華的說法出自唐朝詩人李群玉的《醉后贈馮姬》:“桂影淺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p> 32104.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此說法出自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逼湟鉃椋何野l誓必將達到事后的效果,來不愧于青春年少的年紀,一舉實現這些話,抒發自己志向。 桃李指青春年少,后經常指代女子二十歲。 32105.花信之年:女子二十四歲。二十四歲的女子,稚氣已去漸至成熟,正是花樣之年,如花蕾綻放。同時,古人將二十四節氣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ㄐ艅偤门c二十四節氣的數字相同。 32106..舞勺之年:男子十三四歲。根據《禮記》記載:“勺,一種樂舞?!蹦凶釉谑潦鍤q期間學習舞勺。 32107.束發之年:男子十五歲。清朝以前漢族男孩十五歲時束發為髻。在古代,男孩到了束發之年,就可以上大學讀書了。 32108.舞象之年:男子十五至二十歲。舞象之年指成童,根據《禮記》:“成童,舞象,學射御?!绷碛小妒琛吩唬撼赏?,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 32109.弱冠之年: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但體格未壯,故為弱冠。 32110.《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創了中國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 32111.《楚辭》: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32112.《離騷》: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 32113.《尚書》: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 32114.《春秋》:我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32115.《左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史著作。 32116.《國語》: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 32117.《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