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寧,國醫大師,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醫大師張大寧對中醫腎病的治療有著豐富的經驗。現將張大寧運用四神丸加減治療腎性血尿的經驗總結如下,以饗同仁。
腎性血尿為腎臟病常見臨床表現之一,按病因可以分為各種腎小球疾病引起的腎小球源性血尿和其他疾病引起的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兩大類,臨床多見于急、慢性腎小球腎炎,隱匿性腎小球腎炎,紫癜性腎炎和IgA腎病等。腎性血尿具有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的特點,現代醫學對其缺乏特異性的治療藥物和方法,而中醫單純應用止血藥的治療效果亦不理想。
于某,女,時年52 歲。2016年7月20日初診。患者慢性腎炎30余年,持續鏡下血尿至今,腎臟穿刺病理診斷為:系膜增生型腎小球腎炎,曾間斷口服腎炎康復片、腎炎舒片及中藥湯劑治療,效果不顯,慕名就診。
現癥:腰痛,眼瞼浮腫,畏寒肢冷,少氣懶言,小便調,尿色深,大便溏稀,日行3~4次,舌暗、苔薄白、舌下絡脈迂曲,脈沉細。尿常規:隱血(BLD)(+++),紅細胞(RBC)395.2/μL;相差鏡檢:腎性紅細胞,生化(-)。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診斷:(脾腎陽虛,瘀阻腎絡型)尿血(西醫稱為慢性腎炎)。方藥:補骨脂30g,吳茱萸10g,肉豆蔻30g,五味子30g,丹參30g,川芎30g,三七粉12g(分6次沖服),生黃芪90g,太子參30g,黨參30g,炒白術30g,茯苓30g,升麻10g,核桃肉30g,覆盆子30g,仙鶴草60g,杜仲炭30g。水煎服,3日1劑,水煎2次共取汁1800mL,每次服用300mL,早晚分服。9月14日二診:腰部酸脹、冷痛,晨起后眼瞼微腫,畏寒好轉,氣短乏力,尿色較前變淺,大便質稀,日行2~4次。舌暗、苔白,脈沉。尿常規:隱血(BLD)(+),紅細胞(RBC)206/μL。患者仍有氣虛之證,故上方減太子參,生黃芪加至120g,以助補氣,患者便次仍較多,加肉桂30g,訶子肉60g,以助腎陽,止泄瀉。12月24日三診:偶有腰酸,尿色變淺,眼瞼不腫,納少,大便成形,日行1~2 次。舌淡暗、苔白微膩,脈沉緩。尿常規:隱血(BLD)(+),紅細胞(RBC)105.4/μL。患者有脾虛濕困之證,上方減覆盆子以減收澀之力,加茯苓 30g,山藥 30g,薏苡仁30g,以強健脾利濕之功,續服4周以鞏固療效。按:患者病程30余年,久病致正虛陽衰,脾腎陽虛則脾無以統攝,腎無力封藏,精血統攝封藏失司則血溢脈外發為血尿。“腰為腎之府”,腎陽虛則腰脊失養,腰部酸痛。脾腎陽虛,水谷不化,下注大腸,則大便溏稀。脾主四肢,脾陽虛則肌肉失養而見乏力。脾腎陽虛,氣化失司,津停為水,泛溢肌膚,發為水腫。陽虛則寒,故畏寒肢冷。舌暗、苔薄白、舌下絡脈迂曲,脈沉細,均為脾腎陽虛之象。方中主用四神丸以溫補脾腎、澀腸止瀉,合用四君子湯以益氣健脾,重用生黃芪以補氣升陽,丹參、川芎、三七粉活血化瘀以止血,杜仲炭壯腰止血,覆盆子收斂固澀,仙鶴草止血補虛,升麻升提清陽。諸藥合用,共奏溫補脾腎、化瘀止血之功。3日1劑為張大寧的特色煎服方法,根據患者的年齡不同,1劑2次煎煮混合后,再以文火分別濃縮至300mL、600mL、900mL、1200mL、1800mL不等。成人1劑濃縮至1800mL,300mL/次,2次/天,此煎法可增強藥效,避免浪費,省時省力。給各位中醫愛好者
跟師學習臨床技能
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

早日跟師,早日升職加薪~
跟師的同學已經開始復習了
首先,當然是讓咱們中醫愛好者可以堂堂正正具備行醫資格證,避免走很多的彎路!
其次呢~跟師之后能將理論付諸實踐,學習老師的【問診過程】
....
還有一點,可以聽聽老師講解病例,并針對學習中的疑問進行咨詢~

還沒跟師的中醫愛好者們
歡迎來咨詢下方老師~

? 版權聲明:
2、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協商。3、歡迎大家投稿,投稿郵箱24415208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