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不死鳥導彈,關于這種導彈的誕生,需要追溯到其當時美海軍面臨的一大威脅了。 ![]()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前蘇聯空軍開始大量裝備圖22M高速轟炸機,這款轟炸機裝配了遠程重型空艦導彈KH22/KH22HA,其一噸的戰斗部,超4倍的突防速度以及超過600km的射程,加上圖22也有2倍音速的突防速度,這個組合對美海軍航母編隊構成巨大威脅。 ![]() 有感于這種威脅,美海軍需要一款能在足夠遠距離攔截對方戰機的導彈,這個就是在1974年開始裝備的AIM-54遠程空空導彈,英文名稱不死鳥。 ![]() 這是一款碩大的空空導彈,在空空導彈中算是大塊頭了。 長3.96米,直徑0.38米,翼展0.91米,重443kg,后續AIM-54C型重463kg。 其戰斗部更是重達60kg,作為空空導彈可謂是非常非常大了。這個也是為了保證一枚擊落一架大型飛機。 彈體呈現一個胖圓柱形,四片三角翼面+4片長方形控制翼面。 ![]() 同一個飛機下掛載的不死鳥和響尾蛇,可以看出同為空空導彈的差距有多大了。 不死鳥之所這么大,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個是為了保證足夠遠射程下的火箭發動機比較大。 畢竟為了應對蘇聯空軍的遠程威脅,只能盡量給導彈加一些射程,同時還要保證高速度。 不死鳥導彈的射程數據各種資料不太統一,比較確認的是C型至少80海里也就是150km的射程。這個在70年代時妥妥的黑科技,特別是考慮其速度達到了5馬赫。 這個粗大的火箭發動機是功不可沒。 ![]() 第二個彈體巨大的原因是當時的電子技術水平還比較低,而且為了超遠射程下的目標引導,不死鳥采取了多重復合制導,特別是主動雷達制導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彈體空間。 不死鳥應該是一種采用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 主動雷達知道的好處是發射后不管,這個對于遠程導彈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優勢,對于載機可以發射后就脫離戰場,大大增加了安全性。 ![]() 實際作戰中,載機在確定目標后發射不死鳥導彈,不死鳥按照預定預定目標位置高空高速飛行,中段采用慣性制導+白主動雷達接受位置信號修正,接近目標位置后導彈的主動雷達開機搜尋目標,如果有干擾,直接攻擊干擾源(類似反輻射導彈)。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復合制導模式,電子元件所占用的空間也不小。 因為導彈比較大,早期實驗載機是F111B戰斗轟炸機,后來因為F111B上不了航母,所以不死鳥就掛在了F14雄貓上。 ![]() F14雄貓本身是重型戰斗機,最多可以掛6枚不死鳥導彈,機腹下4枚,機翼固定部分下掛2枚。 但是實際上F14極少會掛載6枚導彈,因為滿載6枚不死鳥就沒法在航母上降落了,只能降落陸地機場。所以絕大多數航母起飛F14只會掛載4枚不死鳥。 ![]() F14雄貓的AWG-9雷達和不死鳥導彈的組合,可以做到同時對6個目標鎖定并攻擊。 在七十年代,在對方反擊距離外,同時攻擊6個目標,這個可以說是當時空中最強攻擊組合了。 當然,冷戰背景下的這一最強組合,實際上美軍并未獲得實戰檢驗。 不過在70年代美國和伊朗關系不錯,伊朗引進了一批F14以及不死鳥導彈。 而這一組合在兩伊戰爭中出現了多次擊落敵機的戰果,并且可以確認是有多次遠距離擊殺,證明了不死鳥的實力。 ![]() 隨著冷戰結束,F14雄貓性價比太低,被美海軍逐漸退役。 而與之同時不死鳥這一傳奇也在2004年全部退役,完成了整個服役生涯,至于后來的遠程空空彈,已經有全新的型號了。 |
|
來自: xiaopanglang > 《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