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633年春,為應(yīng)對(duì)春秋晉楚爭霸的需要,晉文公于被廬之地閱兵,作被廬之法,始建三軍六卿。三軍分中,下,上三軍,每軍設(shè)將、佐各一名。中軍將為正卿,掌管軍政大事,中軍佐為亞卿。按照尊卑順序依次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清原之蒐后變?yōu)槲遘娛洹爸畱?zhàn)后擴(kuò)六軍十二卿、下宮之難并為四軍八卿、范氏中行之亂后為二軍四卿,最終于公元前453年晉陽之戰(zhàn),韓趙魏三家殺智伯瑤,逐晉出公,繼而三分晉國。 晉國六卿72將,出自11個(gè)氏族,除了韓趙魏三家,其他都去哪兒了? 晉國六卿也正是由一個(gè)個(gè)卿族組成的,狹義的晉國六卿僅指范氏、中行氏、知氏、韓氏、趙氏、魏氏六個(gè) 以下為晉歷代六卿將佐年表,個(gè)別處還需考證。 公元前633年春,被廬之蒐。晉文公作三軍,在趙衰的推薦下。文公命郤縠將中軍,郤溱(郤縠弟?)佐之。晉文公欲以趙衰為卿,趙衰辭,并向文公推薦欒枝、先軫、胥臣、狐偃,曰:欒枝貞慎、先軫有謀、胥臣多聞。最終,狐毛將上軍,狐偃佐上軍兼任執(zhí)政大夫;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荀林父為晉文公御戎,魏犨為車右。
公元前632年2月, 郤縠病死于軍中,先軫由于治軍出色、謀略過人,由下軍佐超拔為中軍將,胥臣入六卿,繼任下軍佐。4月,晉國擊敗楚國,取得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戰(zhàn)前魏犨因擅自縱火受傷,舟之僑攝車右。戰(zhàn)后舟之僑因擅離職守被殺,士會(huì)代之。同年,因伐山戎,不便車戰(zhàn),遂建三行為徒兵師。荀林父遷任中行將,屠擊將右行,先蔑將左行。
公元前628年,上軍佐兼執(zhí)政大夫狐偃病逝。在先且居的請(qǐng)求下,趙衰超拔為上軍佐,兼任執(zhí)政大夫。荀林父始入卿,佐新下軍。同年,晉文公卒。
公元前627年,晉公襄元年。郤溱亡故。先軫伐白狄,戰(zhàn)死于箕地。先軫之子先且居升任中軍將,趙衰升任中軍佐。原右行將屠擊,左行將先蔑升入卿列。
公元前621年春,夷之蒐。因先且居、趙衰、欒枝、胥臣于同一年(公元前622年)死去。晉襄公準(zhǔn)備重用老臣重組六卿,欲以士榖將中軍,梁益耳佐之,箕鄭父將上軍,先都佐之,后被先克(先且居之子)諫止。最終,狐射姑(狐偃之子)為中軍將,趙盾(趙衰之子)佐中軍兼任執(zhí)政大夫。以下四卿依次為先克,箕鄭父,荀林父,先蔑。裁撤新上軍和新下軍,重歸三軍六卿。
公元前621年4月,在太傅陽處父的建議下,改蒐于董地,易中軍。趙盾升任中軍將兼執(zhí)政大夫,狐射姑改任中軍佐,自此軍權(quán)政權(quán)統(tǒng)一。(PS:晉襄公姬歡的耳根子是真的軟)
公元前620年,晉襄公病逝,太子夷皋年幼,諸卿爭權(quán)。正卿趙盾派先蔑、士會(huì)往秦迎公子雍;亞卿狐射姑往陳國迎公子樂,趙盾派人截殺公子樂,狐射姑使人刺殺黨于趙氏的陽處父。趙盾追究殺陽處父之罪,中軍佐狐射姑出奔狄。不久,趙盾悔迎公子雍,改立太子夷皋,是為晉靈君。趙盾悉起三軍襲擊秦國的護(hù)送之師,殺公子雍于軍中,是為令狐之役。晉下軍將先蔑,士會(huì)出奔秦。
公元前618年,中軍佐先克奪大夫蒯得之田,上軍將箕鄭父,下軍佐先都、大夫梁益耳、士榖,刺殺先克。事發(fā),趙盾殺箕鄭、先都、梁益耳、士榖、蒯得。荀林父升任中軍佐,郤芮之子郤缺入卿列,將上軍。先克之子先榖年幼,由趙盾家臣臾駢暫攝上軍佐。欒枝之子欒盾,胥臣之子胥甲入卿列。
公元前615年,秦晉爆發(fā)河曲之戰(zhàn),士會(huì)佐秦康公謀晉。趙盾提拔年輕的韓厥任中軍司馬。趙盾族弟趙穿不服上軍佐臾駢,與下軍佐胥克多次違命,致使晉軍貽誤戰(zhàn)機(jī),秦師全身而退。次年,士會(huì)歸晉。 公元前608年,趙盾討抗命之罪,下軍佐胥甲被驅(qū)逐,其子胥克繼任下軍佐。次年,趙盾使趙穿弒晉靈公于桃園。迎立公子黑臀(晉襄公庶弟)于周,是為晉成公。趙括(趙盾異母弟)任公族大夫。臾駢病死(具體年份不詳),先克之子先榖繼任上軍佐。
公元前601年,趙盾病重,超拔郤缺為中軍將。士會(huì)始入卿列,佐上軍。
郤缺執(zhí)政后不久,廢下軍佐胥克,以趙盾之子趙朔代之。
不久,欒盾病故,其子欒書入卿列,佐下軍。趙朔升上軍將。趙穿之子趙旃與欒書爭卿而未得。次年,晉成公病死。其子姬獳立,為晉景公。
公元前597年,郤缺卒,其子郤克入卿列。4月,楚莊王侵鄭。6月,晉六卿救鄭。荀林父將中軍,先榖佐之;士會(huì)將上軍,郤克佐之;趙朔將下軍,欒書佐之;韓厥為司馬;趙括,趙嬰齊為中軍大夫;韓穿、鞏朔為上軍大夫;荀首、趙同為下軍大夫。(趙括、趙同、趙嬰齊為趙衰之子,趙盾之弟;荀首為荀林父幼弟)。 中軍佐先榖、趙同、趙括率部擅自渡過黃河尋求與楚決戰(zhàn)。荀林父不得已迫令全軍盡渡,駐軍于邲。荀氏、欒氏與趙氏一黨的矛盾尖銳化。最終楚軍先發(fā)制人,攻晉中、下軍。晉中軍、下軍大敗,趙嬰齊搶先渡河逃跑。上軍因士會(huì)、郤克準(zhǔn)備充分,得以全身而退。下軍大夫荀首為救其子荀罃,率部反攻,射殺連尹襄老,俘虜王子榖臣,為晉軍挽回一點(diǎn)顏面。
公元前596年,先榖招狄人侵晉。晉因邲之?dāng)∫约巴ǖ抑铮D先榖。士會(huì)升中軍佐。荀首因戰(zhàn)功入卿列,將下軍。
公元前593年,荀林父告老,其子荀庚入卿列,將下軍。士會(huì)升中軍將。
公元前592年,士會(huì)告老,其子士夑入卿列,將下軍,郤克升中軍將。(一個(gè)個(gè)的都插隊(duì),欒書心里苦啊!)
公元前590年,趙朔病死,其子趙武年幼,不久,其妻趙莊姬私通于趙嬰齊。趙同入卿列,為下軍佐。
公元前589年,齊頃公侵魯。晉郤克、士夑、欒書率軍伐齊,韓厥為司馬。6月,晉于鞍地?fù)魯↓R師。是役,郤克左臂重傷損毀。韓厥追擊齊頃公,頃公與逢丑父易位而免于被俘。 次年,為賞鞍之戰(zhàn)的功臣,晉景公建新上中軍,新上軍,新下軍。擴(kuò)三軍六卿為六軍十二卿,韓厥、趙括、鞏朔、韓穿、荀騅、趙旃入卿列。 同年,晉楚交換邲之戰(zhàn)人質(zhì)。晉人釋還王子榖臣以及連尹襄老之尸,楚人釋還荀罃(中軍佐荀首之子)。
公元前587年,郤克因臂傷告老,其子郤锜入卿列,將下軍。欒書超拔為中軍將。趙朔早亡,其妻趙莊姬私通于趙嬰齊。趙同、趙括因此驅(qū)逐趙嬰齊。
公元前585年,荀首病死,其子荀罃入卿列,將新下軍。
公元前583年,下宮之難。趙莊姬因趙嬰齊被逐,向景公誣告趙同趙括謀反,6月,欒氏、郤氏攻殺趙同、趙括于下宮。趙朔之子趙武年幼,從莊姬蓄于公宮。在韓厥的諫言下,晉景公復(fù)趙氏,立趙武,并返其田。同年,裁撤新三軍,縮編為新軍。六軍十二卿縮減為四軍八卿。郤至(郤至堂弟)入卿列,佐新軍。公元前581年,晉景公卒于茅廁。其子州蒲立,為晉厲公。
公元前576年左右,中軍佐荀庚、新軍將趙旃病死。荀偃(荀庚之子)入卿列,佐上軍。郤犨(郤锜堂叔)入卿列,將新軍,且為公族大夫。 公元前575年,晉楚戰(zhàn)于鄢陵。欒書將中軍,士燮佐之;郤锜將上軍,荀偃佐之;韓厥將下軍;郤至佐新軍;郤毅(郤至之弟)為晉厲公御戎,欒鍼(欒書次子)為車右,下軍佐荀罃留守晉國;新軍將郤犨適齊、衛(wèi)請(qǐng)?jiān)淮蠓驒椟d(欒書嫡子)向魯國請(qǐng)?jiān)恢熊妼钑R、魯、衛(wèi)之師再與楚國決戰(zhàn),而新軍佐郤至主張不待諸侯之師先發(fā)制人,晉厲公采納了郤至的意見。5月,晉擊敗楚軍,射傷楚共王。
鄢陵之戰(zhàn)后,欒書與三郤爭權(quán)。中軍佐士夑不能制,憂憤而死,其子士匄入卿列,佐新軍。
公元前574年,三郤之難。晉厲公懼三郤之勢,欒書乘機(jī)構(gòu)陷三郤。冬,晉厲公使胥童(胥克之子)、長魚矯、夷羊五刺殺三郤于朝堂。胥童等人順勢劫持欒書、荀偃。晉厲公釋欒書、荀偃,復(fù)其位。欒書、荀偃趁厲公出游,囚之,并殺胥童。 公元前573年正月,欒書、荀偃弒厲公。欒書遣荀罃、士魴(士會(huì)幼子)迎孫周于洛邑,為晉悼公。 2月,晉悼公即位。欒書懼悼公之威,遂告老。悼公命韓厥為中軍將,提拔魏相、士魴、魏頡、趙武為卿。荀家、荀會(huì)、欒黡(欒書嫡子)、韓無忌(韓厥嫡子)為公族大夫。士渥濁為大傅、右行辛為司空、魏絳為司馬。新設(shè)右和軍尉一職,右統(tǒng)一管理車右,軍尉統(tǒng)一管理御者。荀賓為右,祁奚為中軍尉,羊舌職佐之。張老為候奄(軍統(tǒng)/情報(bào)局),鐸遏寇為上軍尉,籍偃為之司馬(步兵戰(zhàn)車協(xié)同訓(xùn)練)。程鄭為乘馬御(弼馬溫)。
公元前573年冬,魏相病死,欒書之子欒黡入卿列,將下軍。
公元前570年,晉悼公會(huì)諸侯,中軍司馬魏絳掌軍法,戮公弟楊干之仆。因執(zhí)法嚴(yán)明受晉悼公賞識(shí)。不久,魏頡病死。魏絳入卿列,佐新軍。
公元前566年,韓厥告老,其子韓起入卿列,佐上軍。荀罃超拔為中軍將,士匄佐之;荀偃由中軍佐降為上軍將。(荀偃為中行氏,荀罃別為智氏,后續(xù)以中行氏,智氏代替,以示區(qū)分)
公元前560年,綿上之蒐。智罃、士魴病卒。晉悼公命中行偃將中軍,士匄佐之;趙武將上軍,韓起佐之;欒黡將下軍,魏絳佐之。裁撤新軍,并入下軍。智罃之子智朔早亡,其孫智盈尚幼,托于中行氏。 公元前559年,中行偃以諸侯之師伐秦。欒黡不愿聽命于中行伯,率下軍東歸。下軍佐魏絳亦不待中行伯,從欒黡而歸。中行偃無奈撤軍。欒鍼(欒黡弟)恥之,與士匄之子范鞅弛率部屬馳入秦師。欒鍼戰(zhàn)死,范鞅奔還。欒黡以弟之死歸咎于范鞅,逐之。范鞅奔秦。 公元前558年,晉悼公英年早逝,其子彪立,為晉平公。
公元前555年(或更早),欒黡猝死,其子欒盈入卿列,佐下軍。
同年中行偃率六卿伐齊。次年,圍臨淄。11月,中行偃病死于軍中,其子中行吳入卿列,將上軍。士匄升中軍將。
公元前552年,魏絳病死,其子魏舒入卿列,佐下軍。
欒盈之母欒祁通于家臣州賓,侵欒氏家產(chǎn)。恐欒盈討其罪。遂向其父士匄告發(fā),曰:欒盈欲反。范鞅為其姊作證。士匄逐欒盈。盡誅欒氏之黨。程鄭嬖于平公,使為下軍佐。 公元前550年,欒盈自齊入曲沃。以曲沃之甲入絳,攻士匄。魏舒欲助欒氏,范鞅劫魏舒,士匄賄之以曲沃。欒氏敗,奔曲沃。城破,范鞅殺欒盈。盡誅欒氏之族。
公元前548年,士匄卒,其子范鞅入卿列,將下軍。程鄭卒,智罃之孫智盈佐下軍。趙武升中軍將。
公元前541年,趙武病逝,韓起將中軍,命趙武之子趙成佐中軍。
公元前533年,智盈病故,其子智躒年幼,托于中行氏。晉平公欲廢智氏而立其外嬖,屠蒯諫止。8月,立智躒為下軍佐。次年,晉平公卒,其子夷立,為晉昭公。韓起執(zhí)政而貪,晉失諸侯。
公元前527年,趙景子卒,其子趙鞅入卿列,佐下軍。次年,晉昭公卒,其子去疾立,為晉頃公。
公元前519年,中行穆子卒,其子中行寅入卿列,佐下軍。
公元前514年,智躒譖祁盈于頃公,晉候執(zhí)祁盈。6月,殺祁盈、羊舌食我。遂滅祁氏、羊舌氏。于是公室日卑。秋,韓宣子卒,魏舒執(zhí)政。韓起之孫韓不信入卿列。 公元前512年,晉定公卒,其子午立,為晉定公。
公元前509年,魏舒合諸侯之大夫以成周,屬役于韓不信,而田于大陸。還,卒于寧。范鞅為政,以大夫之禮葬魏獻(xiàn)子,去其柏槨。魏舒之孫魏曼多入卿列。
公元前501年,范鞅卒,其子范吉射入卿列。智躒為中軍將。
公元前498年,趙鞅殺趙午于晉陽。趙午之子趙稷以邯鄲叛,趙鞅伐之。趙稷為中行寅之甥;范、中行為姻親,故中行寅、范吉射攻趙鞅,趙鞅奔晉陽。智躒欲以梁嬰父代中行寅,士皋夷代范吉射;韓不信與中行寅相惡;魏曼多因魏舒之葬怨范氏。故智躒,韓不信,魏曼多為趙鞅請(qǐng)。智躒、韓不信、魏曼多、趙鞅盟于公宮,以伐范、中行。 公元前497年,晉圍朝歌。魯、齊、鄭、衛(wèi)盟,以救范、中行。 公元前494年,趙鞅帥師敗鄭罕達(dá)、士吉射于鐵,獲齊粟千車。 公元前493年,智躒病卒。趙鞅為政,殺士皋夷,梁嬰父。裁撤中軍,留上軍和下軍,以上軍將為正卿執(zhí)政。 公元前491年,范吉射、中行寅、趙稷奔齊。
公元前475年,趙鞅病卒,智申之子智瑤為上軍將,同年晉定公卒,其子鑿立,為晉出公。
公元前453年 ,智瑤以公命帥魏駒、韓庚攻趙氏,圍晉陽。魏駒、韓虎叛,與趙氏攻殺智伯,共分智氏之地。出公怒,欲借諸侯之兵伐趙氏、韓氏、魏氏。三家伐公,出公奔齊,病死于途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