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常講:無陽則陰無以化,意思就是:無陽,則陰生化無源。 所以老年人最常見的“癃閉”,就是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導致的氣不化水。它典型表現就是:排尿困難,尿無力,點滴不暢,淋漓不盡,且面色蒼白,畏寒怕冷,腰背酸痛,尿液清冷,舌淡苔薄白等。 那有網友較為好奇,腎陽虛所致,為何補腎陽無效?那是因為你不懂宣肺! 前列腺位于下焦,屬于精室范疇,與肺有什么關系? 中醫常講:“病在下而取上也”。意思就是雖前列腺位于下焦,但可以從上焦入手。這邊是中醫的智慧,從整體入手,調節身體平衡。而不是西醫中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肺,主一身之氣,處于上焦,為水之上源,發揮著重要的調通水道、使水下輸膀胱的功能。所以對于腎陽不足導致的癃閉,需要在溫腎陽的基礎上,配合一定的宣肺之品。 最常用到的就是黃芪、杏仁這2味,可補肺氣,升提開肺,使得氣機運行有序,津液升降有節,水道調通了,則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不利,也自然迎刃而解了。 結合一則案例: 李先生,65歲,主訴5年前查出前列腺增生,總是夜尿頻繁、小便無力、小便后總是滴瀝不盡。平時總感手足發冷,腰膝冷痛。 于是找中醫吃藥調理,剛吃幾服藥渾身發熱,手腳也不發冷了,但是繼續服用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排小便還是不正常,就把藥停了,來我這問診。 刻診時,觀其舌脈象:舌淡,苔薄白,脈沉。辯證為:腎陽虛衰;治則:補腎壯陽。 擬方:附子,肉桂,山藥,熟地,澤瀉,茯苓,車前子,黃芪,杏仁,懷牛膝。 患者一聽,不樂意了,這和之前看的結論一樣,都是一些補陽藥,豈不是又無效? 我答:是馬是騾子,還得拉出來遛遛,你回去吃一周就知道了。 結果患者一周后,排尿明顯較前順暢。于是在原方上繼續加減調理,總和合計21劑,患者癥狀基本消失,已不影響生活。 具體怎么回事? 患者八八之年”,腎氣衰弱,自然容易腎陽不足。腎陽虛,則陽氣推動無力,故而小便無力,余瀝不盡。腎陽虛,溫煦時常,所以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腎陽虛,會直接導致氣化不利,膀胱氣化失司,尿竅開合不利,所以患者尿頻。再看患者舌脈,舌淡,苔薄白,脈沉。也可以得到脾腎陽虛的結論。 方解:附子,溫腎助陽,再加肉桂溫腎補火,推動膀胱氣化之力。熟地黃,滋腎填精。山藥補腎益氣。取其“陽中求陰”之意,防止附子燥烈,熟地黃可制約附子、肉桂的溫燥之性。 茯苓健脾祛濕,澤瀉利水滲濕,車前子利尿滲濕。黃芪、杏仁升提開肺,調通一身水道。懷牛膝,強筋骨,補肝腎,引血下行,就像羊群的領頭羊,引導正確的方向。 |
|
來自: 昵稱53441104 > 《中藥引藥,對藥,方,藥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