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成語叫“麻木不仁”,大家應該都有聽過。 麻——氣過不來了,就會麻。麻是一種知覺,像千萬只螞蟻爬過那樣,保持同個姿勢太久,就容易麻。 木——血過不來了,就會木。木是沒有知覺,嚴重點的,你用手掐下自己的大腿,都感覺不到痛,這就是木。 麻木,是氣血不通,也就是能量不通了。 醫圣張仲景的這個經方,就是專門治麻木的方子,不管是頭皮麻,還是胳膊麻,手麻腳麻都是管用的,這就是——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是治療肢體麻木的經典方子,臨床上,方子是有效的,短則三五天,長則10來天,肢體麻木的問題都可以搞定。 這個方子就是桂枝湯去掉了甘草,然后加了一味黃芪。張仲景的方子就是這樣的,很多方子就是這么幾個藥來回變化。藥材不多,在于精,被后人應用的也比較廣泛。 這個方子是如何補足氣血的? 1 黃芪 作為方劑中的君藥,其甘溫之性可益氣固表。黃芪主要作用在于補氣,不僅能增強人體的氣血,還具備一種獨特的膨脹之力,能夠推動氣血在體內順暢流動,進而將原本阻塞不通之處打通。 2 桂枝 則以其散寒溫經、通痹止痛的特性,與黃芪共同配伍,發揮益氣溫陽、和血通經的作用。桂枝在黃芪的助力下,能振奮衛陽,而黃芪得桂枝之助,固表而不致留邪。 3 芍藥 其養血和營、通血痹之功,與桂枝配合使用,能調和營衛,平衡表里,二藥共同作為方劑中的臣藥。 4 生姜 其辛溫之性,可疏散風邪,增強桂枝的效用。 5 大棗 甘溫養血,益氣生血,有助于黃芪和芍藥的功效發揮。同時,與生姜一同,能調和營衛,協調諸藥,作為方劑中的佐使藥。 黃芪為主藥,補氣固表,推動氣血流通;桂枝、芍藥為輔,分別溫經散寒、養血和營;生姜、大棗為佐使,調和藥性,共同達到益氣通經、調和營衛的治療效果。 具體哪些人適合這個方子呢? 1、常年血糖高的患者,身體感覺不靈敏,下肢明顯感覺涼,可以用這個湯方來調理。 2、亞健康的中老年人,氣血虛弱,血液循環不好,時不時手腳麻木,很適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3、受寒引起的肩周炎,手臂疼痛不能升舉,甚至不能拿握重物的人,也可以用用看。 4、經常在冷天用涼水來清洗碗筷,洗衣洗菜的朋友,總把自己的手浸泡在冷水涼水里,導致的手指麻木,這個方子也是對證的。 5、面癱 、偏癱這類局部能量斷供的情況,這個方子非常好用。 6、重癥肌無力、甚至是漸凍癥,臨床上也常用這個方子作為基礎,來辨證治療。 簡單些講,只要是辨證為氣血瘀堵,受寒或是陽氣不足引起的四肢麻木,身體又痛又麻的癥狀,都可以考慮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為了提高方子的療效,個人的一些加減經驗給大家做個參考。 如果是手麻,建議在方子里加桑枝10g。桑枝可以祛風,還可以祛濕,走人體上肢,可以疏通上肢的氣血。 如果是頸椎麻木或者是頸椎病,建議在方子里加葛根30g。葛根是治頸椎病的專屬藥,可以將藥性帶到頸椎處,把氣血能量帶過來,沖破頸椎處的氣血淤堵,從而治療頸椎部位的毛病。 如果是腿麻,建議在方子里加川牛膝10g。牛膝可以引氣血下行,同時可以活血化瘀,幫助疏通下肢的氣血運行。 如果是全身麻木非常嚴重,建議在方子里加入雞血藤20g。雞血藤,走血分,很擅長疏通,在補血的同時還可以通血。黃芪桂枝五物湯有了補氣的黃芪,如果再配上通血的雞血藤,效果立馬就提升了。 需要注意的是,黃芪桂枝五物湯是溫補的思路,陰虛陽亢、身體有內熱的朋友,身體有積滯、胃部脹滿的朋友,以及孕婦,一定要謹慎用方。 END 1.本文根據參考資料等綜合編輯整理,僅作交流分享,意在傳播積極健康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學習,如有不妥請聯系我們。轉載請注明。 2.本文僅提供相關思路,切不可盲目試藥,仍需辨證論治。 3.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