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篆籀筆法,是指他在楷書創作中融入了篆書和籀書(大篆)的某些筆法特征,尤其是中鋒運筆、圓潤轉折以及線條渾厚的力量感。顏真卿巧妙地將這些源自古老篆書體系的筆墨精神應用到楷書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貌,被后世譽為“顏體”。以下是他以隸書入楷書過程中對篆籀筆法的具體體現: 篆籀筆法的核心在于中鋒用筆,即筆尖始終居于筆畫中心運行,使得線條飽滿、力透紙背。顏真卿在楷書中強調筆尖直入直出,即使在轉折處也盡量保持筆鋒正中,這樣書寫出來的線條既穩健又富于彈性,具有強烈的立體感和力度感。 2. 圓潤轉折 顏真卿楷書中的轉折之處,借鑒了篆籀筆法的圓轉特性,避免生硬的折角,代之以弧線過渡,形成“轉筆如環”的效果。比如橫折、豎折處,他往往以圓轉動作完成,這樣的處理不僅增加了字形的流動性和韻律感,還賦予其古樸而典雅的氣息。 3. 線條質感 篆籀筆法追求線條的渾厚與質樸。顏真卿在楷書中刻意強化線條的厚度與質感,通過扎實的提按、頓挫以及對毛筆水分、墨色的精細控制,使筆畫呈現出粗細有致、枯濕相間的效果。這種線條既表現出力量的蓄積,又不失靈動的變化,具有鮮明的篆籀韻味。 4. 結構取勢 顏真卿在楷書結體上借鑒了隸書的寬博大氣,同時融入了篆書的均衡對稱原則。他巧妙調整字形的寬窄、高低、疏密關系,使字態端莊而不失生動,尤其在處理外框結構如“國”、“顏”等字時,借鑒篆書的包圍結構處理,采用圓轉的外框線條,顯現出篆籀筆法的痕跡。 5.筆勢連綿有草情 盡管楷書相對于行草書來說更注重單字的獨立性,但顏真卿在書寫過程中仍能兼顧筆勢的連貫。他運用篆籀筆法的內在韻律,適時引入草書的筆意,通過筆畫間的細微呼應與牽絲映帶,使得點畫間筆勢連貫,節奏分明,使得字與字之間雖斷猶連,使原本靜態的楷書結構呈現出動態之美。顏真卿在還在字距、行距以及字內部空間的處理上,借鑒草書的處理手法,使得整體章法既保持楷書的秩序感,又帶有一定的草書的靈動與不拘一格。 6. 筆意古拙 顏真卿的楷書在保持法度嚴謹的同時,融入了篆籀筆法所特有的古樸氣質。他吸收了篆籀文字的樸茂、厚重與天真,使得楷書在規整之中透出古雅之氣,這種對古代筆法精神的傳承與發揚,使他的楷書在唐代眾多書家中獨樹一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顏真卿在楷書創作中成功地將篆籀筆法與隸書的某些特質相結合,既保留了楷書的規范性,又賦予其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藝術個性,創造出一種雄渾古拙、氣勢磅礴的書風,對后世影響深遠。他的實踐證明,通過深入研習篆籀筆法并將其巧妙融入其他書體,可以極大地豐富書法的表現力,提升書法藝術的高度。 麻姑仙壇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