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后的春天 宜興綠汪汪的茶園 浸潤在江南煙雨里 游離的茶香飄然于云霧中 茶園中的茶芽正努力生長 又是一年春綠時,各地春茶新茶也接踵而至,茶友們期盼的春茶季又如約而來。口鼻之間飄蕩著縷縷春茶清香,舌尖之上釋放著清爽甜潤,春風春韻給茶友們帶來的何止是口舌之愉悅,這更是來自春天的暖意。 
每年春季,我們自家都要做上一些宜興紅茶,只為了茶友們久違的那一口甘香! 宜興,古稱“陽羨”。“雨洗青山四季春”,山水秀美的宜南山區氣候濕潤、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峰巒疊翠,土壤以黃棕壤、紅壤為主。優越的自然氣候條件孕育著久負盛名的“宜興紅茶”。 
常來宜興的壺友肯定知道,宜興本地人的養壺秘方,就是選用上等宜興紅茶,邊品邊養,養成后的包漿盈潤如美玉一般。 雨前宜紅預定中,購茶【送茶器】 用宜紅茶湯沖淋紫砂壺,掛湯的紫砂壺壺身更容易產生包漿效果,讓壺更加光潤、靚麗,大自然賦予了宜興兩樣寶貝,宜興紅茶和宜興紫砂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仔細想來,宜興紅茶與宜興紫砂就好似綠葉襯紅花,駿馬配好鞍,是天生一對,珠聯璧合。 宜興茶文化內涵深厚,早在三國孫吳時代,宜興的茶就名弛江南,當時稱為“國山茶”。據《宜興縣志》載:“離墨山在縣西南五十里……山頂產佳茗,芳香冠他種”。 到了唐代,“陽羨茶”被“茶圣”陸羽認為“芳香冠世,推為上品。”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耳根洗盡功名話”以后,更是愛上了陽羨茶、金沙泉和宜興陶,多次到宜興并想“買地陽羨,種桔養老”,并留下了“雪芽我為求陽羨”的詠茶名句。 雨前宜紅預定中,購茶【送茶器】 歷代文人雅士對宜興茶極為推崇,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茶詩茶句,與紫砂壺的相生相伴,更賦予了宜興茶獨特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 雨前茶是谷雨節氣前采制的茶葉,受害蟲侵擾少,芽葉比較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 
谷雨茶比明前茶耐泡鮮活。明前茶更嫩相對不耐泡,沖上兩三泡之后,味道就變淡了,而谷雨茶泡起來的鮮活,茶香濃郁渾厚,久泡仍余味悠長,所以真正愛茶懂茶之人常常會把谷雨時節采摘的茶珍藏起來,而把買來的明前茶送人。 正是嗅到了雨前宜紅的口感與品質,六一堂在如約而至的春天,為茶友們獻上一口珍貴的茶湯和甘香。 
宜興紅茶屬全發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等一系列工藝精制而成的上品好茶。紅茶因其干茶沖泡后的茶湯和葉底色呈紅色而得名。

制作宜紅,需要做到一個手指的力度采摘最新鮮的茶葉,做出來的茶葉品質好。 雨前宜紅預定中,購茶【送茶器】 炒茶費時費力,影響紅茶口感最重要的環節便是發酵,六一堂的紅茶均由經驗老道的師傅制作,結合鮮葉的情況,把控發酵環節,保證茶湯品質。 
上品宜興紅茶外型細小而緊秀,顏色為金、黃、黑相間,細看,金黃色為茶的絨毛。干茶有著特殊甜香氣,開湯湯色為金黃色,清澈透底,葉底純凈,一芽一葉,啜一口入喉,甘甜感頓生,喝過以后不躁不熱,心境平和。 
常有茶友說道佳茗似佳人,如此看來倒也頗為貼切,和春日的問候與相逢,就從這第一口春茶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