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在講經方,自己也一直不敢停,終于在年底完成了《經方應用精講》,受到了很多中醫朋友的歡迎。這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本來頗為欣慰!但昨天一位網友的留言,讓我頗為震動,我意識到我并不是一位好博主,因為太過于專注自己著述的內容,而忽略了與讀者的互動,以至于我寫了一年,估計大部分人還不知道我在寫什么? 這個問題很大,如果大家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效果很差是顯而易見的。現在是2024了,新的一年了,我覺得有必要回顧一下,跟朋友們說一說,我為什么要講經方,又到底在講什么? 1、歷代中醫為什么要寫《傷寒注釋》? 醫圣張仲景寫了《傷寒雜病論》,只是記錄了自己的看病過程,客觀描述了病人得病后的表現、癥狀、脈象,給出了病名、治療原則,開出了處方,及用藥加減。但并沒有詳細闡述病因病機,導致所有看《傷寒雜病論》的人,都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想學會仲景大師看病的技能,留給后人的,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照葫蘆畫瓢,看到病人的主要表現就照著書上寫的藥方來治,這就是胡希恕所說“方證對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這句話的由來。二是去理解仲景大師治病方法背后的真正機理,去明白這個疾病的本質,即每個疾病的生理病理演變、治療方法及用藥的機理,這樣,就能真正學會仲景大師的醫療技能。當然,后一種是正確的學醫之路。因此,歷代中醫名家就開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闡述《傷寒雜病論》的治病機理,這就是中醫人前赴后繼書寫《傷寒注釋》的原因。 因為《傷寒雜病論》的臨床應用太有療效了,百用百驗,且療效不隨時間而改變,于是歷史上就出現了“千家注傷寒”的盛況!據不完全統計,有名的,沒名的;流傳下來的,沒流傳下來的,大概有400多位歷代中醫對其做過注解。 2、有那么多的《傷寒注解》,我為啥還要寫《經方應用精講》? 一是觀點不統一,讓人無可適從。所謂“千人注傷寒”,歷朝歷代那么多人注《傷寒》,水平自然良莠不齊,難免“各說各話”;古代信息閉塞,溝通不便,各人都是依據自己所學,依靠自己臨癥所見,來發表對《傷寒雜病論》的見解,自然難以還原仲景大師的本意。 注釋太多,很麻煩,你不知道哪本最好!就算你挑了一本好的,但也有對有錯,你無法分別哪里說的對,哪里不對!就算你買很多本來一起參詳,你有沒有這個時間、有沒有這個知識分辨又是另一個問題。 二是“看不懂”。古人寫的醫書,撰文用辭都與今人不同,大多人閱讀起來會有困難,就是“看不懂”。更何況是專業著述,理解起來更為艱難。書擺在那里,一般人想讀懂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有必要有人去翻譯、梳理。 3、有《傷寒論講義》教材,我為啥還要寫《經方應用精講》? 各大學都有《傷寒論講義》教材,經典進課堂,可謂做了一件好事。但問題也很明顯。一是僅僅是文抄公,內容僅是歷代注解的摘錄,與臨床應用距離很大,無中醫臨床經驗的人去學,基本學不會。二是仍有很多錯誤。作為教材,錯誤太多,容易誤人子弟。最核心的還是第一條,經典不與現代臨床相結合來講解,這樣的經典課程意義就不大,就只是經典,不是課程。——因為學不會。 4、有那么多名家講傷寒,為啥我還要寫《經方應用精講》? 當代講傷寒的,比較出名的是劉渡舟、胡希恕等,這兩位可算是講《傷寒》的開拓者,為當代的經方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贊一個!但局限于當時的醫療環境和知識環境,他們寫的傷寒講稿,起碼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內容講的不全,大多是講自己對經方條文的理解,可算是一家之言。二是講的不真,二位基本都不重視對病因病機的理解,側重于自己的臨床經驗,對學習者來說,就顯得知識不夠深入,沒有講到疾病的本質。三是仍有錯漏。人無完人,凡是個人觀點,都會有所錯漏,這不奇怪。四是與當代臨床結合不夠緊密,實用性不強。他們接觸的疾病有點局限,對于學習者來說,這也算是一個弱項。 兩位都是我尊敬的中醫名家,他們的自身業務水平也很高,但只學他們的傷寒講稿,說實話,我認為很難系統地學好《傷寒》。 5、有那么多醫生在說經方,為啥我還要寫《經方應用精講》? 近些年以來,講經方的人很多,這也與中醫界的覺醒有關。幾十年的臟腑八綱辨證下來,人們開始用腳投票,紛紛去看西醫,中醫日漸衰弱,已經成了現實。中醫人開始尋找出路,終于重又發現了經方的可貴! 于是,經方有很多開講,但大多講的都是方和療效,很少有人去講病因病機,起碼我還沒有發現誰在正兒八經地講經方的病因病機。如果只是把經方當做一個噱頭來講中醫,講講經方的應用和案例,這樣的知識對中醫學習者來說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存在碎片化,不可重復性,甚至夸大真相,誤導學習者的情況,這是普遍現象 既然他們都不做,或者這件事做起來太難,我就想,為什么自己不寫一本《傷寒注解》呢?又不是寫不出來! 6、中醫書那么多,為啥我還要寫《經方應用精講》? 經方最有效,經方的病機是中醫的根本,可替代現代中醫理論 中醫書確實多,歷代名家也很多,但基本上屬于枝枝蔓蔓,沒有自己的主干,基本都屬于術的層面。經方獨木成林,唯一能自成系統,且歷經臨床驗證,千年不衰的,除仲景大師的《傷寒雜病論》,可以說無出其右!特別是歷經幾十年臟腑八綱辨證、《中醫診斷學》、《中醫方劑學》、《中醫內科學》等現代教材培育出來的臨床中醫的事實上的失敗之后,中醫人迫切需要找到能夠真正治病救人的方法,學《傷寒》,學《經方》,可謂是“迷途知返”,可謂是“追本溯源”,亦可謂是回歸“療效”!中醫屆刮了幾十年的歪風了,結果大家都看見,擁有三十多家中醫院校的中醫,在醫院已經幾無立錐之地了!如果還要繼續玩弄話術,自我陶醉,真就離消亡不遠了! 所以,我想為中醫出一分力,于是,就想寫一本結合臨床,一學就能用的《傷寒注釋》,也就是《經方應用精講》。 7、有了《方劑學》,為何我還要寫《經方應用精講》? 《方劑學》是人為拆出來的一門“學科”,我認為這就是一個錯誤!方劑不可以單純教的!單獨教的方劑沒有任何意義,方后面的證,也就是病機,才是方劑的靈魂,才是真正的知識。現在的《方劑學》上的方劑,只是一個空殼子,只是套方的工具,學這樣的《方劑學》,只是誤人誤己,浪費時間。 好了,回答了上面7個問題,那么講經方,我在講什么? ——我在注解《傷寒論》;我在講解每一種疾病的病因病機和主證由來;我在講每一種疾病的治則治法;我在講每一個經方的組方用藥;我在講每一個經方的現代臨床應用,我在詳解每一個經方用藥的藥量及加減變化。 我在詳解經方,讓每一個學習經方的人一學就懂、一用就效!我在讓人人都只要想學就能學會《傷寒》、學會經方! 最后,我要說,《經方應用精講》上的一切知識,來自于中醫前人和中醫同道,我只是在中間盡了一點綿薄之力。功勞應該歸于他們!愿中醫復興,感恩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