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發布了《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申報公告》(以下簡稱“2024年申報公告”)。今年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自主擬定題目申報”。同時,今年的《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申請書》(以下簡稱“2024年申請書”)和《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課題論證活頁》(以下簡稱“2024年論證活頁”),在一些具體要求上也有一些變化與調整。 我認為,了解和把握“2024年申報公告”、“2024年申請書”以及“2024年論證活頁”里的變化,對于今年社科項目的成功申報是必要和重要的。 先來看有哪些變化? 1.最大的變化就是“自主規范擬定題目申報”。“2024年申報公告”明確規定,“申請人可對照國家社科基金近年分學科課題指南的導向、已立項課題和研究成果,對應上述項目類別的定位和要求,著眼國家需求和學科發展,從學科視角按照選題規范自主擬定題目申報,避免重復研究”。 自主擬定題目,就是平常講的自由選題了。自由選題更能體現主觀能動性和自信,申報者在選題和準備申報的過程中,可以有更多的個性化選擇與處理。但要提醒的是,自由選題也不是“無拘無束”,應有一定的“收斂”,具體如下: 一是選題立意要“高”,應關注新時期的重要問題及其解決思路與方案,將“著眼國家需求和學科發展”這一要求落實到實處,其中“國家需求”強調的是現實問題,而“學科發展”強調的是理論問題。 二是選題要體現出時代性。即在選題或闡述選題背景時,應能做到與時俱進,關注新事物,如“2024年申報公告”提及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數智社會”等。這就要求選題依據部分應能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選題的新。 三是在自由探索與發揮中應注意“法度”。選題在范圍、題目大小、內容量上都要適中。其中,最重要的是,題目不要太大或太小。法度還表現在結構上,這要求申報課題最好是四平八穩、層次分明的,參差不齊是大忌。 四是美觀性。美觀表示的是思考的簡潔性,以及思考的先進性,這是對研究內容的自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課題申請而言,酒香也怕巷子深,這一點對自由選題尤甚,越是自由選題,越是要想辦法引起別人的關注。因此,要在申請書和論證活頁的內容或呈現形式下大功夫。這就要求:在題目、目錄標題(做好做到三級)及圖表上,務必反復打磨。 三是要有共識性,不能自說自話,或自賣自夸。越是自有探索類選題,越是要注意這一點,避免自己愛不釋手,但別人卻提不起興趣。引入他者視角是必要的,腦海里想兩個人,一個是小同行,一個是大同行。小同行管專業性,大同行管通俗易懂。不僅要能引起大家的關注,還要保證關注的人越多越好。因此,多想想,自己的研究和選題在一般性框架中處于什么位置,與同類研究有何異同?它們的關聯是什么? 2.第二個變化是,闡述“國家社科基金同類項目的獨到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2024年申請書”在“選題依據”部分要求:相對于已有研究特別是國家社科基金同類項目的獨到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此前對應部分的要求是“本課題相對于已有研究的獨到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特別是相對于國家社科基金已立同類項目的新進展”。 問及與同類的區別,就要知己知彼,知道哪些同行在關注這一領域,是必要的。通常,在立項依據那里,應闡述新的實踐難題對既有認識提出的挑戰,既有研究不能回答或解決的具體原因有哪些。 針對今年這一部分的變化,我談談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第一,除了要與已有研究比較,還要與國家社科基金同類項目比較。建議:最好單獨將國家社科基金同類項目單獨拎出來。 第二,如何去查找?除了在前幾年立項項目名單中去尋找,還可以通過立項項目名稱,去“知網”等查詢與其相關的發表成果,以此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關心的那些已立項項目。 第三,如何寫“獨到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撰寫這兩個方面的“牛鼻子”,就是問題導向。具體而言:“獨到學術價值”寫的是,理論上解決問題的邏輯或機理;“應用價值”寫的是,實踐上基于研究結論,解決實踐難題的具體路徑或策略。因此,寫作的重點應集中在“問題”與“觀點”上。 第四,寫“獨到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的目的,是為了論證所申報課題的創新價值。因此,要寫出“對比性”,就要從“獨到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兩個方面總結出將要申報課題與已立項項目的不同,并通過這個“不同”來凸顯新意與價值。此外,為了保證這種對應性一目了然,盡量要對已有研究的上述兩個價值進行概括,最好概括為“一類”,如此一來,本研究與已有研究的對比就好操作。 3.第三個變化是強調“研究基礎的遞進性”。“2024年申請書”在“研究基礎”部分要求:“申請人前期相關代表性研究成果及其與本研究的學術遞進關系”。此前對應部分的要求是“課題負責人前期相關代表性研究成果、核心觀點及社會評價等”。 “研究基礎”為項目研究可行性提供了保障。今年強調了“前期成果與本研究的學術遞進性關系”,這就要求申報人需要將“前期研究基礎之于本研究可行性的這個保障”闡述清楚。對此,一個較為妥善的辦法是:最好在同一元問題框架下,展開對“區別與聯系”的闡述。如果不是在同一元問題框架下,這種“遞進性”就要減弱或打折扣,同時闡述這種“遞進性關系”的難度就要加大。針對“區別與聯系”,則需要闡述前期研究和當前這項研究在問題及問題解決上的不同與聯系。問題之間的遞進性,要講出對前一個問題的研究對后一個問題的提出與解決有何啟發。總言之,講遞進性,重點是“問題”及其聯系。 在具體寫法上,建議:第一,將區別與聯系,分開來寫,即:“區別”的放在一處,而“聯系”放在另一處。第二,分點來寫,如寫“區別”時,一條一條來寫。通常,這種“條數”不超多4條。 4.第四個變化是強調“宣傳轉化”。“2024年申請書”在“預期成果”部分要求:“成果形式、宣傳轉化及預期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等”。此前對應部分的要求是“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預期社會效益等”。 關于宣傳轉化,提醒申報者關注以下問題:(1)轉化什么?所轉化的內容有何價值?(2)轉化給誰?(3)轉化的方式和渠道有哪些?。 針對“轉化什么?所轉化的內容有何價值?”,需要從問題及其解決來思考和把握本研究的觀點及其創新。 針對“轉化給誰?”,需要思考基于研究結論所提出的政策建議,是提給誰的,最好能站在他的立場與處境來思考所提出的政策建議。 針對“轉化的方式和渠道有哪些?”,除了正常的期刊發表、專著出版以及咨政建言等,是否還有其他方式,如微信公眾號推文等。 最后,我還想說,社科申報的一些“基本面”是沒有改變的,這同樣重要。應該說,在這個方面,有四個基本要求應遵循和嚴格執行。 第一個是學科性。學科性,強調研究范式、理論基礎,運用理論解決問題的重要性。“2024年申報公告”有兩處提及了學科視角,如:“從學科視角按照選題規范自主擬定題目申報”,“選題表述要符合項目定位,突出問題導向、學科視角,科學嚴謹、簡明規范,避免引起歧義或爭議”。這就要求:(1)要有明確的學科理論基礎與學科研究方式。(2)要有具體的元問題分析框架。 第二個是問題導向性。就社科申報而言,提出具體的科學研究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導向性,要求既要有理論上的元問題框架,又要有實踐上的現實問題原型。“2024年申報公告”強調,要“突出問題導向”。在這個方面,理論問題與現實問題要并重,好的選題是理論問題與現實問題的統一。問題導向性一旦“差”了,結果就是目標難以做到明確、具體。 第三個是創新性。申請書的創新性體現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問題,另一個是假說。對于前者,新在哪里?新在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上。對于后者,新在那里,新在“問題解決”,即觀點上。對此,講創新性,重在闡述、論證解決所提出問題的理論邏輯,不僅要講創新的具體內容是什么,還需要論證創新性。在這個方面,論證的對象是觀點,論證的關鍵是本研究能取得突破的條件和理由是什么。 第四個是實用性。實用性針對的是日趨重要的政策需求。社科項目要能滿足國家戰略需求,能回應時代只問。對此,申報者需要問自己:(1)解決的實踐問題是什么。(2)所提出的政策建議是針對誰的。(3)政策建議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實用性對申報者提出的要求是,既要關注所提出的問題與實踐發展的聯系,還要注意所得出結論的前提條件,因為這將“限定”所提政策建議的應用場景與適用范圍。 / 文心雕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