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定要把書讀透,再來評論或寫作有關淮海戰役的文章或評論。 每一位先輩,不管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還是小兵,都是我們的前輩,哪怕是國軍將士,拋開政治因素,也至少是是我們的爺爺輩、祖爺爺輩的人了。 我們先不分勝負,也不分對錯,就憑著我們都是他們的后輩,來實事求是地評價他們,來表述清楚事實經過,不要臆測,不要斷章取義,不要青菜蘿卜亂燉,更不要造謠,這樣做不好嗎? 事實上我們都很清楚,過去的很多影視作品是不能當做歷史來看的。 所以,我們要打破這樣的觀點:華東野戰軍中有很多老資格不服粟裕。具體是誰呢?無非就是根據影視作品的描述,主觀地對號入座地排出許世友、陳士渠兩個人,第三個人要有就是宋時輪了,后面就是王建安、葉飛了。 那么,事實這些將領在粟裕那里是完全服從命令聽指揮的。 ![]() 有大將資格的上將陳士渠 首先,說說陳士渠,秋收起義出生,跟著毛主席第一個上井岡山的老人,哎,1927年12月,毛主席帶著一名警衛員獨闖龍潭,去會見井岡山上的兩個大王袁文才、王佐,后面還有挑著禮物——步槍的兩個人,其中之一就是陳士渠。 陳士渠后來當過抗戰時期山東八路軍115師的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參謀長,權高位重,與粟裕幾乎并肩。但是,陳上將只要粟裕派他去干什么,即使后來下到當八兵團司令員,還是帶著五個縱隊去打黃維,不拿一點兒繳獲,包括俘虜全部留給中野,回來的路上再去增援陳賡大將打開封,都是不折不扣地執行粟裕大將的指揮和命令。即使陳上將擺架子,以沒有攻擊位置為理由拒絕劉伯承陳毅的命令,但是,粟裕的命令不折不扣地繼續執行,并用兩天時間完成殲滅黃維兵團的任務。一天時間完成陳賡大將幾天打不下來的開封。開封戰役后,陳上將在總結會上大肆宣揚華野厲害,重炮厲害,協同進攻戰術厲害,沖鋒號響起沖鋒無人敢當厲害!說得唾沫星子亂飛,陳毅只敢電告粟裕要注意兩個野戰軍團結,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粟裕批評了陳士渠,陳上將還是虛心接受批評的。 再說許世友,其實老許的情商是很高的,雖然是少林寺和尚出身,但和尚在廟里是讀書學文化的,少林寺寺規更嚴,要求更高,不是影視劇里表演的老大粗一個,你們對號入座都錯了。可以說,從許上將在紅四方面軍里開始,就受到張國燾、毛主席、周恩來的連續不斷的喜愛,即使到了晚年,仍受鄧公的喜愛和重用,土葬的就他一個,下不為例,厲害吧!情商比絕大多數元帥大將上將都要高出不知道多少? ![]() 他當時會擺老資格嗎?不會。因為許世友上將的革命資歷根本比不過粟裕,許在1934年當紅四方面軍里的軍長,紅四方面軍是二二制部隊,就是一軍節制兩師,一師下轄兩團,一團只有兩營,一營兩連,一連兩排,一排兩班,這么算來,1934年的許軍長跟1930年的中央紅軍主力師師長,三三制的主力師長,指揮的部隊要少很多了。許在1930年的時候,只是個連長,多次任敢死隊隊長。自然資格跟粟裕沒法比 況且,粟裕還在獨立成軍的紅七軍團、紅十軍團里擔任過參謀長、師長。 第三人,宋時輪,黃埔軍校五期畢業。宋時輪任山東野戰軍參謀長,脾氣有點急躁。1947年,華東、兩大野戰軍合兵后,指揮權交給了粟裕負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陳毅宋時輪的威望,宋時輪調整為十縱司令員,十縱打仗厲害,特別善于打阻擊,部隊冒著槍林彈雨寧死不退,粟裕每次安排十縱打阻擊,連國民黨也知道“排炮不動,必是十縱”。就因為治軍嚴厲,用著放心,是好刀一把,粟裕很喜歡宋時輪。但是,打狙擊必定犧牲大,繳獲少,宋時輪不免有些牢騷,粟裕每仗都優先補充打阻擊的部隊。特別是在1947年宋時輪率領十縱私渡黃河事件發生后,毛主席親自下令撤銷宋時輪司令員職務,粟裕力保宋時輪。 上海解放后,又任命宋時輪為上海警備區司令。粟裕接受解放臺灣的任務后,陳毅又戲稱宋時輪為“臺灣警備司令”,可見粟裕對宋時輪的喜歡。 1958年,粟裕調到軍事科學院任副院長,宋時輪當時是第一副院長,正院長是葉劍英元帥,兩位頂頭上司一個是紅軍大學時期的恩師,一位是長期的老部下,葉帥和宋上將對粟大將是120個照顧。粟裕正是在1931年進入紅軍大學里擔任軍事連連長和政治連連長以后,葉帥認定粟裕有當參謀長之才,才親自培養的,粟裕在紅軍大學里畢業后,先后兩次與林彪元帥搭檔,任紅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參謀長。 話說那時候,粟裕受到了委屈,宋時輪仍舊以下屬對上級之禮誠懇相待。 那么到了1984年2月粟裕大將去世的追悼會上,一位心情沉重的老將軍說:“粟司令在我處境艱難時,三次力保我!我是很感激的。”77歲的老將軍說出這樣的話,令在場的人都很震驚,他就是宋時輪。 ![]() 除了上述三位,華東野戰軍中實在找不出還有誰會擺老資格? 王建安,資格比許世友老,紅軍時期職務每每比許世友大一級,即使到了平級,也是一個軍事主官,一個政治主官,一個團長一個團政委,一個師長,一個師政委,一個軍長,一個軍政委,,但王建安的資歷也比不上粟裕,因為是政委專業戶,王建安性格沉穩,做事考慮周全,原則性強,不愛出人頭地。當年,張國燾分裂中央的陰謀失敗后,許世友聯絡紅四方面軍將領要出走延安自己去打游擊,在這個大是大非面前,就是王建安向毛主席匯報,阻止了這次魯莽行動的。所以,歷來若有許世友和王建安兩個縱隊的統一行動,只有王建安指揮許世友,沒有許世友指揮王建安的事情發生過。 所以,王建安從來沒有表現出擺老資格的情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真刀真槍跟敵人干,是粟裕放心有尊重的一位下屬。 葉飛、王必成、陶勇,是一直跟著粟裕南征北戰的,號稱粟裕的嫡系,都是粟裕一步步提攜起來的,從團長到旅長、師長、縱隊司令員、兵團司令員,三人中,數葉飛資格最老,與粟裕認識也最早。 ![]() 當年在浙南閩北打游擊時,粟裕與葉飛就有緊密聯系了,粟裕任三四百人的浙南挺進師師長,劉英任挺進師政委,葉飛任百十來人的閩北游擊隊司令。粟裕、劉英和葉飛三人組成了臨時閩浙省委,劉英任省委書記,粟裕任省委軍事部長,葉飛任省委宣傳部長。后來劉、葉兩人產生隔閡,劉英想合并葉飛的部隊,擴大挺進師的力量。粟裕認為葉飛的部隊獨立成軍好,兩支游擊隊可以互相呼應,互為犄角。葉飛也支持粟裕的觀點。劉英以省委書記的身份命令抓住葉飛,押送到省委,半路上,粟裕接口敵軍來了,偷偷放掉葉飛,一槍打偏,故意放跑了葉飛。結果,劉英大為震怒,一度撤銷了粟裕的職務,限制了粟裕的自由。 所以,粟裕對于葉飛有救命之恩,提攜之義,共戰之誼,戰友之情。怎么可能在粟裕面前有老資格可擺呢? 張云逸大將,的確是老資格,即使蔣介石看見了也要向他立正敬禮。可以說,在近代國共兩黨的軍隊中,能與他比肩的寥寥無幾,能超過他的幾乎沒有了。張云逸大將是黃花崗起義的第73“烈士”,因為年紀輕、個子小,被裝做買菜的派出去偵察敵情,等他回來,參加起義的72烈士全部壯烈犧牲了。 張云逸大將當過葉挺第25師參謀長,紅七軍軍長、紅8軍團參謀長、新四軍副軍長,資歷毋庸置疑,職位一直在粟裕之上一兩級,到解放戰爭時期,華中和山東野戰軍合并后,任排名在粟裕之后的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主要負責后勤工作,當時粟裕大放光彩,張云逸漸退出一線指揮。 ![]() 大將張云逸 大將張云逸除此之外,華東野戰軍的其他幾個縱隊司令員,如成均、何以祥等人,都是1930年、1931年才參加紅軍的后輩,在紅軍時期都不到團長的職務。在抗日戰爭開始,才擔任連長、營長,因為打仗勇猛,厲害,才被粟裕快速提拔上來的,根本沒有老資格可擺啊。 說完了華東野戰軍的各位軍事主官,我們再聊聊華東野戰軍的政治主官。 譚震林,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冬,工農革命軍攻占茶陵,擔任茶陵工農兵政府主席。1929年,擔任紅四軍第二縱隊政委。資歷比粟裕老。 在新四軍時期,陳毅升任新四軍代理軍長后,譚震林開始與粟裕搭檔,粟裕任軍事主官,譚震林任政治主官,兩人共同創立了蘇中根據地。在解放戰爭開始后,仗越打越大,粟裕經常顧不到全部,就派譚震林帶領著部隊獨當一面。但是,即使粟裕面授機宜,譚震林畢竟是政治主官出生,仗打得效果不好,特別是第二次漣水之戰,譚震林指揮王必成六縱,脆敗于張靈甫手下,損兵折將6000,這就是譚震林指揮的。當時,粟裕陳毅在宿北指揮殲滅戴之奇21000人的第整編69師,無暇顧及漣水之戰。 一樣的地方,一樣的部隊和部隊數量,一樣的對手,一樣的我們防守、張靈甫進攻,兩次漣水之戰,粟裕指揮的第一次大獲全勝。大家可以點擊我的頭像,參見《兩次漣水之戰之比較,看粟裕的戰略戰術》這一篇文章。第二次就大敗,從中得出戰略設計、戰術指揮是戰役取勝的關鍵。 張鼎丞和鄧子恢在華東野戰軍中,主要負責后勤工作,不涉及軍事指揮,故不做討論。 而陳毅元帥,我井岡山紅軍的三巨頭之一,在華東野戰軍是頂天柱,在經歷了粟裕蘇中七戰七捷,自己指揮的山野六戰五敗一慘平之后,再加上毛主席的明確規定: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生性豁達的陳毅元帥早已經做起了綠葉襯紅花的角色,處處協助粟裕完成一次次軍事調動和戰役指揮。 正由于華野全軍在粟裕的指揮下,團結一心,群策群力,才從弱小變得強大,取得了孟良崮戰役、宿北戰役、萊蕪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一次次重大的勝利,直至華東和東南沿海地區徹底解放! 所以,我們經過仔細分析,所謂的華東野戰軍中有些老資格不服粟裕指揮的事情是沒有的,這些都是影視作品瞎編亂造給廣大不明白軍史、歷史的人造成的不正確影響,這些影響可以休也! 我建議,要寫淮海戰役文章和評論中原和華東解放戰爭的文章的作者,你必須讀1993年版的《陳毅年譜》和《粟裕年譜》。1993年,由軍事科學院和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十大元帥年譜+唯一的大將粟裕年譜,基本上是公正客觀,力求實事求是的,雖然有些還不敢公正評論,但已經站在了客觀公正的歷史巨石上了。 |
|